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地面空间的利用,因此往往修建地下室,而有人防要求地下室的平时战时不同设计要求和社会发展中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本文结合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设计现状,主要从结构加固角度介绍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的方案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朱芳 《新西部(上)》2012,(10):173-173
本文从“邻里”的概念及邻里公共空间的功能定位出发,探讨了“邻里”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既要考虑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还要考虑满足人们交往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胡滨 《魅力中国》2011,(6):107-107
文章介绍了加固设计的概念,并对改造设计中设计人员容易忽略的未根据使用年限对可变荷载修正、未考虑构件加固方案的可行性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探析。  相似文献   

4.
浅论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破损与修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场延面直接承受着飞机起降、滑行时轮载的重复作用,其作用荷载之大远远超过一般行车路面(载重汽车双轮最大荷载仅约4吨,而B747-400客机主起落架四轮最大荷载超过90吨).因此,要求机场道面具有更良好的性能,如强度高、结构整体性好、抗重载疲劳性好等.水泥混凝土道面具备上述特点,而且它具有良好的抗自然破坏、抗航油破坏、养护简单及费用低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飞机安全使用及工程投资节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改进现有变电站配电楼基础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式的装配式基础方案,并进行了新型基础的足尺试验,研究其在偏心受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仅连接部位有少量钢筋屈服,在基础变阶处产生少量裂缝,倍设计荷载时,部分钢筋屈服并在靠近荷载中心变阶处出现竖向裂缝,此阶段整体未出现明显破损现象,从而体现出其良好的承载力特性;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基础的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显示出较好的变形性能;在2倍设计荷载时,连接各个组合构件的后浇带未出现明显的破坏。基于本次试验可知,该装配式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以及具备不错整体性,能够满足基础设计研究。基础底部连接部位是整个装配式基础的薄弱部位,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适当加强构造配筋。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在建筑设计时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优美,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等要求。提出在住房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住宅房间的使用功能,合理分配各住房面积,使得居住空间不但在"量"、而且在"质"上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程亮  艾成  王义鹏  朱东 《科技和产业》2021,21(4):252-256
结合国外某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石化人工岛上换流站的主要建筑结构设计,依据美标ASCE41088和国标GB 50779的相关规定,对要求进行结构抗爆设计的建筑,从爆炸荷载、结构选型、分析方法及设计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柔性直流换流站G IS配电室为例,采用单独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分析和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进行了单层门式刚架的结构抗爆设计和验算.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的延性结构体系一般可以满足远距离长持时爆炸荷载的抗爆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外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玉山 《理论观察》2004,(3):140-140
新时期,由于新技术层出不穷,世界新军事变革步伐加快.“非对称交战“、“非线式作战“、“非接触作战“逐步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人防工程要由单一的藏身型向藏、防、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不仅质量高而且数量要足,人均隐蔽面积能适应城市人口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下空间开发成为经营城市的趋势和热点,乘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东风,盘活沉睡地下的人防国有资产,是当前人防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任务.为此,笔者就人防地下工程平时开发利用和战时征用,适应“两场“一改(战场、市场和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谷得昌  杨慧 《西部大开发》2011,(3):181-181,183
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住宅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中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好、更专业的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中国民居它是浪漫的,不是人居住的机器。它崇尚自然,同时也十分科学,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对于艺术与技术、经济与功能以及大众文化与严肃创作等问题的思考,也要考虑民居建筑的意境问题。中国的建筑哲学,尤其是住宅哲学强调变化,强调居住空间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应该以人为本,尤其是国内建筑师设计时应该留下中国建筑空间哲学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郭丰智 《魅力中国》2010,(22):83-83
高层建筑消防水池的储水量需要设计多大才能做到既能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时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又能达到科学、经济、节省投资的目的,这是当前建设、设计及消防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对当前实际工程中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规范为指导,结合消防建审工作实践从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消防水量、加强市政规划及消防水源建设等角度对高层建筑消防水池的储水量设计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和物质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住宅已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一个简单的满足人的吃住等生理要求的场所,它应是在满足人们生理要求的同时,还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这也是健康住宅的基本要求之一。住宅的动静分区可以避免动静干扰,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安静、舒适的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心理要求,提高居住质量。文章对近些年来各种动静分区的方法从设计、施工及使用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找出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另在选择动静分区方式时,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精心设计竭诚服务质量第一信誉至上天津市人防建筑科研设计院是天津市政府人防办公室直属单位,是天津市唯一一家设计资质为建筑行业(人防工程、建筑工程)甲级的设计科研院所。设计院现有建筑、防护、结构、采暖空调、给排水、电气和通信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1人,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公用设备师共计19人,人防防护工程师16人,项目经理4人。该院长期致力于人防工程的专项课题研究和设计,技术实力雄厚,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设计水平,曾荣获几十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设计奖项。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理论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核爆超压作用下地下下穿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揭示了核爆超压作用下地下已有结构对下穿结构荷载的影响,给出了地下下穿结构荷载的计算方法,为地下下穿人防结构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吉林省长春市某快速路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的承载能力,结合实际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该钢箱梁进行静载及动载试验检测.系统地介绍了检测方法和过程,测量不同截面在各级荷载工况下的应变,进而分析鉴定箱梁实际的极限承载能力,并对实测数据与MIDAS模型计算的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箱梁满足承载能力的设计要求,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及荷载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九五"是昆明人防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5年共建人防工程建筑面积比"八五"时期增加115%,"九五"修建的金碧广场地下工程防护体系,是云南省最大最完善的地下空间,也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利用引进资金建设的大型平战两用人防工程.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空间建筑空间跨度大,功能针对性强,传统的消防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已经很难满足建筑本身的防火设计需要,同时消防新技术、防火新材料、建筑新构件的出现也为消防性能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条件。本文阐述了大空间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高校的核心及标志,当代的图书馆建筑,要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做到创造令人满意的当代建筑环境,同时还要具备满足各种需要和具有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的软空间环境,文章从设计、建造与运营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建造合理的、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高校图书馆环境,创造人性化、舒适的校园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背景 炼钢厂连铸车间大厂房切割机区域设施,在工艺设计时,没有考虑北方冬季保温问题,深冬季生产运行时水管、油管经常结冻,造成停产检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和中央台焦点访谈提到的“大青海”观和“候鸟”论,是我在去年盛夏青海国情考察时即兴而发的,没有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有不当之处里指正。我主张“大青海”观和“候鸟”论,是把青海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来考虑,考虑青海在中国整个版图中的作用,考虑其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长江中下游发生的特大洪灾也证明了,中国两河上游对下游的重要生态环境意义,青海的地位必须放在中国的整体版图来考虑。而人才问题也是如此。它必须在一个全国甚至全球的人才市场来考虑,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都要求他们必须是自由的,必须…  相似文献   

20.
人防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今年,报建、批建人防结建工程较往年有明显增加,同时,积极确定一批新的单建人防工程,并着力打造人防"样板"结建工程.对在建人防工程做了全面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深入人防工程建设单位,对人防工程标牌标识工作进行了调研,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汛期内,组织人员对老旧人防工程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安全渡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