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伶俐 《魅力中国》2011,(17):330-33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审计准则),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领域的又一件大事,对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红英 《新西部(上)》2007,(10X):70-71,52
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舞弊的先发制人的方法。舞弊审计具有重要性、目标明确而具体及实施过程具有风险性的特点。我国最近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及《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考虑》借鉴了国际舞弊审计准则——ISA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责任》及Ⅱ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但彼此间又有不同。该文试图通过对准则的框架和内容进行比较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国际审计准则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围绕如何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要求从审计2004年12月15日或之后开始的期间财务报表起,执行新风险准则及相应修订发布的其他准则。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与以前准则相比有重大实质性变化,在新的准则中审计风险被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综合风险,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而在旧准则中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从理论上看该模型并无不妥,但实务操作难度很大。改变后的审计风险模型让审计人员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实施审计程序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依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便把检查风险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低水平。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是如何改进审计风险的评估呢?  相似文献   

4.
李平 《辽宁经济》2007,(12):69-69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明确指出,所谓"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就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在审  相似文献   

5.
周惟  傅芳芳 《中国经贸》2011,(18):253-25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企业发展也需要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针对于目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又推出了新的企业审计准则,这个新的审计准则,无疑又是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而如何能够通过新审计准则的要点和特点与审计工作良好的衔接,从而帮助企业对日常的经营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进而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风险,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陈耘 《宁波经济》2010,(4):42-43
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从总体上看,新条例是在《审计法》框架下,对《审计法》相关概念和规定的解释与细化,在审计监督范围、监督权限、审计程序方法,以及对审计机关的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柯川 《中国经贸》2012,(12):280-280
从1995年公布的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到2006年的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我国审计准则的每一次发展都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分析了五次重大审计准则变动对审计意见类型分布的影响,并对审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雪云 《中国经贸》2011,(18):185-185
新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全面执行,新准则区别与传统审计准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面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我们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国内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客户主要是小型被审计单位,  相似文献   

9.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邵青红 《特区经济》2007,(3):284-285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经历了多年发展,其理论基础、技术方法日益完善。我国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体系就建立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之上,这有助于我国审计业的发展,拉近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标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审计规范 ,是用来规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 ,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背离规范的一切行为 ,都将是被定为违规行为 ,其后果严重的可能触犯法律导致犯罪。我们通常所讲的国家审计规范 ,包括基本准则和通用准则与专业审计准则。第一 ,国家审计准则体系是中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以下简称基本准则 ) ,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审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制定其他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必须以基本准则为依据。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都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时必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在净资产审计实践过程中不断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师传统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上海大公大同会计师事务所反思近三年的净资产审计实践,总结出国企改制审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新路径、新发展,是当前阶段摆在每个审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近年来,基层央行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基层央行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本文基于研究型审计思维,对当前基层央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和审计界对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看法和实践,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即使在制订了准则并开展较好的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模式、涉及的内容以及制订准则的形式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国内学者和审计界对如何制订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看法尽管看法不一,但在制订准则的必要性上取得一致。笔者通过总结研究、并加以分析评价,从而认为:制定一部统一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总结提升业已形成的审计理论,为绩效审计实践提供统一的指导和规范就成了一件迫切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新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披露根据其职业判断认为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关键事项。文章通过事件研究法得出,市场对新审计准则的发布前后的反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明我国审计准则的修订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有效提高审计报告中的信息含量及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晓静 《辽宁经济》2005,(11):53-53
自尚德尔在其《审计理论》中首次将审计判断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包括主体因素(审计人员的性格、知识、经验等)、任务因素(任务的复杂性、规范程度等)以及环境因素。审计的法律环境是环境因素的一种,这里所指的审计法律的意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审计法》,也包括会计、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审计法律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审计判断绩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曼 《江苏科技信息》2012,(12):15-16,44
随着全世界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内部审计的地位越来越得到组织治理和管理层的认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我国内部审计协会都致力于推动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相继颁布并实施了新的内部审计定义、标准和准则。近几十年来,内部审计环境和审计模式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内部审计教学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文章在剖析内部审计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目前内部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机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准则顺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发展要求,对有效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对新准则的贯彻和实施,将有效促进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新审计准则在审计理念上的最大突破是所采用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变为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也称为改良的风险导向模式).  相似文献   

20.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根本保证。但是,从审计实践来看,依法审计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依法审计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蕾文基于对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实践的考察,探讨依法审计执行状况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改善和提高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计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