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国家在试点区域鼓励各种大胆创新的模式。在此形势下,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可以采用发行林票新模式进行股份合作林经营。本文阐述了林票管理办法以及股份合作经营各方投入与分成办法,从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角度,结合政府会计制度,对股份合作林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一个经济组织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关键。对于林业股份率先合作经济来说,则是赖以生存和取信于民的大事。三明是在全国实行林业股份合作经营的改革试验区,其村林业股东会的利益分配情况如何,是值得总结、探讨和进一步改善的。  相似文献   

3.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大户承包、股份合作、拍卖、非公有制林业加工经营和国有林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成分等典型经营形式。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作法:对林地使用权和“四荒”地、采伐迹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作价入股,可以拍卖经营权,提倡大力推广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联营或股份合作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4.
南方集体林区以集体林为主 ,林业“三定”后 ,出现了农户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本文以浙江省为例 ,在对主要经营形式实践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构建未来林业多种经营形式体系的依据和方法 ,并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各种经营形式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方集体林区以集体林为主,林业“三定”后,出现了农户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对主要经营形式实践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未来林业多种经营模式形式体系的依据和方法。并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各种经营形式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了林业股份合作经营中的协调成本问题,并通过建立引入协调成本的生产函数来考察林业股份合作经营的最优规模及其与协调成本的规模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协调成本富于弹性时,最优规模是由各生产要素投入量及其产出弹性、协调成本的规模弹性、协调成本系数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否则,最优规模受当地林农总数的限制。普遍的观点将林业股份合作制经营的低效率归结于林业股份合作制不明晰的产权和行政干预的存在,本研究则表明:林业股份合作制的规模不适度是导致林业股份合作制经营缺乏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探微陈文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如何深化改革,走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的道路?笔者认为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是发展方向和合理模式。(一)所谓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合作制原理,将企业股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福建省集体林股份合作制创建历程,指出了集体林股份合作制创建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经营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展望集体林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主要有:⑴林业股份合作林场可提升为林业股份合作社,以求得享受农村合作社的优惠待遇;⑵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与发展,应始终是以股份制中的股和利化做票面价值来代表集体山林产权的主体形式;⑶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巩固和发展合作林场的指导思想;⑷要依靠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做好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⑸林业股份合作林场经营管理,要十分重视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执行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等特点及旧的管理体制的束缚,使得林业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下,经营管理粗放,森林资源枯竭,林业资金缺乏,陷入了资源危机和资金危困的恶性循环。为了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始兴县林业局于1990年率先开展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几年来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林农的积极性;森林资源得到显著增长,基本实现了良性循环。一、始兴县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具体作法始兴县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重点用材林基地之一。全县林业用地16.7万km2,有林地14.1万km2,森林覆盖率达72.2%。1990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西省10个林区县50个村庄50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集体林区区位因素和林地禀赋对农户选择林业经营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在区位条件中,乡村通达度、村经济水平和人口集聚度对农户选择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在林地禀赋中,林地细碎化对农户选择联户经营具有正向影响,用材林面积、竹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对农户参与股份合作经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政策制度等对农户选择林业经营模式行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造成我国林业企业“两危”问题的根本原因:封闭和缺乏竞争入手,提出了林业企业开放式经营的思路,并分别从内容和形式、必要性、可行性几个方面论述了实行开放式经营是林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同时,指出了实行开放式经营应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在规范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中创建的家庭林场产生的动因、经营形式和效应。通过采取大户承包、股份合作、联户经营等方式,调动了职工和社会人的积极性,弥补了国有育林资金的不足,推动了林业产业的调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读林沉思录--用科学发展观看林业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詹昭宁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3):193-197,219
分析了造成中国森林粗放式经营的历史原因,回顾了50多年来大规模造林工程的历程,提出在森林经营中需要确立一个科学的指导林业建设理论,对稳定林业建设方针和实行集约化森林经营的重要性,介绍了生态经济理论应用于林业的生产实践和中国林业区划在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作用,指出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行集约化经营,实行森林经理是重要手段,重点国有林区应该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4.
何骆村实行股份合作的做法湖北宜城县郑集镇何骆村股份合作公司是1993年4月组建起来的社区性股份合作企业。该公司下辖5个村办企业,共有职工120人,主要经营棉花综合加工、养殖、林果、园艺、林场等生产性项目,公司股份已达17408股,股金额609280元...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业股份合作制的构想康长胜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应现有生产力水平,易被农民接受的一种经营体制,是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农业生产,实行股份合作经...  相似文献   

16.
一、森林转让的形式福建省尤溪县是全国的林业重点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7.6万 hm~2,其中集体林占89%,森林蓄积量1554万 m~3,森林覆盖率70.5%,全县年林木生长量110万 m~3,消耗量107万 m~3,年生产木材60万 m~3以上,商品材20万 m~3以上。1984年林业体制改革,集体林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则,建立产权组织——林业股东会;1986年按两权分离原则,全县又建立股东会领导下的经营主体——乡村股份合作林场。但由于山林产权和股份制改革深度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规范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中创建的家庭林场产生的动因、经营形式和效应。通过采取大户承包、股份合作、联户经营等方式,调动了职工和社会人的积极性,弥补了国有育林资金的不足,推动了林业产业的调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正> 三明市集体林区在林业“三定”基础上,总结试点经验,于1984年对集体林按“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则进行折股联营,建立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村林业股东会。其目的在于打破林业生产上的“大锅饭”,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调动广大林农的积极性,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实行折股联营,较好地结合了林业生产特点和林区实际情况,符  相似文献   

19.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但由于其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有效的经营形式,才能充分调动林区千家万户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林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一直是政策研究部门和林业生产部门共同探索的问题。陕西省洛南县刘家村农民早在1983年就创造了折股联营兴办股份合作林场的经验。这个当时只有185户、591口人的小山村,在对35.3hm~2耕地实行分户承包经营的同时,对40hm~2山林按照分股不分山、分红不分林的原则,在林场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勘察林相、资产评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区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集体林区林业股份合作经济的研究吴静和80年代随着农业家庭经营承包制的推行,落实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南方集体林区统一的山林集体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林业股份合作组织也就悄然兴起,在实践中产生了好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