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供应量与GDP和物价指数联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 《商场现代化》2010,(12):21-22
本文通过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和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存在联动机制,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货币供给的增长不是导致物价上涨的直接动因,通胀阻碍经济的发展。从短期来看,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对物价变动存在滞后影响。我国货币在长短期都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2.
杨濮萌 《商业时代》2012,(28):47-48
探讨股票市场与货币供给及货币结构的关系有利于股票市场稳定及货币政策优化。本文对货币供给量及货币结构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证指数与货币供给和货币结构呈现长期均衡关系;上证指数与货币供给量、货币结构呈单向因果关系;货币供给量和货币结构是上证指数货币结构的原因,上证指数则不是货币供给和货币结构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韩端 《北方经贸》2013,(7):122-123
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走向"稳健"。这一时期,央行主要致力于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单向调整"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平抑物价的过快上涨。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分别通过建立货币供给需求模型、货币供给对物价变动的分布滞后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在存准率持续上调的这段时期:贷款额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物价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由于滞后效应,货币供给量对物价水平的总影响乘数为0.68。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对198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生成机制,认为货币内生性造成的供给量过度增加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文章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是使得货币供给量内生增加进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从政策层面上应该改革汇率制度和信贷投放制度,使得货币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虚拟经济发展对现行货币政策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本文主要从供给主体、层次货币界定与计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等方面的变化,探讨了虚拟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货币决定与国际传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主要从货币供应和国际传导两个角度解释本轮通胀。通过对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工业品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值、消费者、生产者平均价格和进口价格及消费者、生产者平均价格和进口价格的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货币供应不仅影响国内需求,而且通过国际传导影响国内供给,从而使得近年来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量的弹性远小于1。政策含义是接下去的货币政策制定需要预期国外的经济形势,并重新估计货币政策对通胀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处理非平稳数据的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法,根据货币供给的相关理论选取变量对我国的货币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量存在着正向的影响,而现金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比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量存在着反向的影响,现金存款比率的变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樊纲 《财贸经济》1990,(8):33-38
货币供给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意义,首先不在于它是“政策变量”,而在于它是实际总需求形成的最后环节,人们提出的需要,如投资申请、高增长指标、高收入要求等等可能是无止境的,但如果最终不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货币购买力,那些无止境的要求就不可能转化为实际的需求,只有有了货币供给的“配合”,人们才会获得相应的名义收入,也才能提出实际的需求。因此.货币供给量购成了总需求的最后界限。本文试图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研究一下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一些特殊问题。即:货币供给,是在怎样的一般经济关系和特殊货币供给机制基础上,使公有制条件下的社会总需求得以形成。为了集中考察一些主要问题,我们现在假定整个经济都是(全民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抽象掉在其他经济成分;同时假定货币需求已经形成了、给定了——我们仅考察货币  相似文献   

9.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同时,以货币乘数效应扩大了货币供应量,提高了货币供给内生性。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年攀升,目前已处于高额状态。另一方面,我国货币供给量也在迅猛增长中。本文从内在机制角度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渠道后,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炳杰 《商》2014,(19):114-114
本文从商业银行"钱荒"的角度引出了央行关于货币供给量控制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的探讨。本文认为,首要的内生性影响因素就是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倒逼机制"的存在减弱了央行对于货币供给量的控制;第二个内生性影响因素是由于国际贸易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激增引起的央行货币供给的被迫扩大。同时,本文还从央行独立性的角度,包括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权等角度,分析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外生性问题,以及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本文阐述了决定央行对于货币供给量控制有效性的四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物价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基于在对物价与货币供给的时间序列做出季节调整后,在用HP滤波方法去掉各个时间序列的趋势项后,研究波动项之间联系,在此基础上做VAR模型,分析物价和货币供给关系联系,从而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物价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物价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基于在对物价与货币供给的时间序列做出季节调整后,在用HP滤波方法去掉各个时间序列的趋势项后,研究波动项之间联系,在此基础上做VAR模型,分析物价和货币供给关系联系,从而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物价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出发,采用H-P滤波方法分离出货币供给量中的扩张和收缩成分。结合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扩张和收缩性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降低物价总水平的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抬高物价总水平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并且这种作用在短期内快速的显现出来。由此,肯定了目前我国回收流动性,控制货币供给等调控通货膨胀措施的有效性,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探究白玉县旅游发展。供给和需求是一种社会行为,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交换的关系。供给是从生产者角度出发谈论产品及其结构,需求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谈论市场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供给量及结构、需求量及需求方式。对于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研究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焦点,也是旅游系统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旅游系统的基本结构由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两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5.
唐薇 《商场现代化》2012,(21):15-16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的使用日益广泛,人们对现金的需求正在逐渐减少。银行卡支付一方面对现金漏损率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这也将直接导致货币供给结构发生变化。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999—2011年的数据对银行卡支付对货币供应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深入分析银行卡支付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房地产价格的稳定性是其健康发展最直接的指标。利用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建立货币供给量和房地产价格长期协整关系。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去除季节变动因素,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得到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弹性。采用Eviews6.0对上述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最终得出货币供给量是房地产价格的长期格兰杰原因,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是当代西方货币理论的主体。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费雪,马歇尔和庇古等经济学家完善起来的古典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数量论;70年代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从各个方面深入地研究了货币供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摸式的逐步确立,我国的金融领域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学者也对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进行了积极地研究。本文就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来介绍我国的理论界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余敏 《市场周刊》2004,(6):63-64
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货币传导机制上争论颇多,凯恩斯主义学派主张以利率作为货币传导机制,而现代货币主义则主张以货币供给量取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水平主义则认为货币供给曲线不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所假定的垂线,而是一条水平线。因为中央银行控制不住货币供给量,所以他们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只能是利率。我国的传导机制必然要向利率转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09年的月度数据,讨论了我国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是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理由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储备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不能用M_2/GDP去取代Goldsmith提出的FIR;在中国,FIR主要是表明融资的市场化程度;货币供给量中M_1与GDP密切相关,在中国过去的1992—2012年间,M_1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是相适应的,不存在货币超额供给,真正超额供给的是准货币;研究货币超额供给要把货币与准货币区别开来,要着力研究储蓄与投资的关系,要研究货币与准货币替代品以及准货币与有价证券之间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