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流话题。本文以2014~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并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并对制造业企业、地区数字化水平更高的企业效用更加明显;(2)环境信息披露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存在促进作用;(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研发投入实现。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提出了新思路,以帮助企业拓展绿色技术创新。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激发其可持续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考察了企业ESG履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并对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资源约束、市场关注在其中的中介传导机制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ESG履责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对企业创新有着“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2)企业ESG履责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缓解资源约束,提升市场关注,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效率的显著提升,资源投入、资源约束、市场关注在ESG履责对企业创新“提质增效”作用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数字化转型能够调节ESG履责与企业技术创新间的“提质增效”作用,即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企业ESG履责越能促进创新质量与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碳中和”的推进和各类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技术整合能力的视角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择2015~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142家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以讨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法和熵值法对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可以弱化企业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即制造业企业在提高技术整合能力的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指向下,我国经济正在朝着绿色转型升级的方向推进。商贸流通业作为市场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产业,其健康发展对国内的整个产业链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应的,技术创新又是流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结合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流通转型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发现我国流通转型与技术创新耦合关系正处于耦合对抗向良性耦合过渡的阶段,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协调关系则多表现为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各地区协调度变化具有一定差异,对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流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耦合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与自主创新已成为企业界与学术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以国内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国内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学习中的学习承诺与共享愿景维度有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会通过学习承诺与共享愿景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6.
当前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需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带来的深层影响。结合产业组织的纵向关系理论,本文指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维持和提升关联效应,并尝试从供需匹配优化、供需关系维持、供应质量提升三个层面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匹配中国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数据,本文创新性地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上游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明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供应链纵向关系中存在后向溢出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优化供需匹配、稳定供需关系、提高供应商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而牵引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这种后向溢出效应根据纵向关系结构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包括上游供应商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下游客户端的市场影响力。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要围绕需求牵引和外部溢出来优化数字化转型政策,特别是要以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和纵向协同机制建设,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技术创新战略看作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在分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企业现有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体系,以便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时,量体裁衣,选择适当的技术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2005—2007年343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经营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发现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效应,机构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本文还根据上述结论,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融合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转型经济中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组织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并运用151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与组织声誉正向相关,社会资本会明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声誉效应。具体而言,等级制社会资本会显著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声誉的相关关系,而市场社会资本则限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声誉的贡献。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跨层次风险、资源依赖的动态性和整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应用性的讨论,建议中国企业用基于社会资本的战略性社会责任超越慈善导向的社会责任,通过这种战略转型积聚组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结点问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结点企业看做模块化组织,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网络化合作创新的特点要求结点间采用松散的耦合关系.结合价值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模块化组织之间耦合的要素分为依赖要素、联系要素和激励要素,建立了技术创新网络结点组织间的三要素(DCS)耦合模型,应用DCS耦合模型研究了核心模块协调型和分散型网络结点组织间的耦合关系,从理论上界定了控制耦合、信息耦合和关系耦合三种耦合方式,为创新网络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成功实施"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中的企业行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体中,其行为对合作创新的成败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成功实施合作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行为的具体要求,并据此构建了我国成功实施合作技术创新中企业应有行为六大要点。  相似文献   

12.
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结点间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将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结点企业看做模块化组织,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网络化合作创新的特点要求结点间采用松散的耦合关系。结合价值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模块化组织之间耦合的要素分为依赖要素、联系要素和激励要素,建立了技术创新网络结点组织间的三要素(DCS)耦合模型.应用DCS耦合模型研究了核心模块协调型和分散型网络结点组织间的耦合关系,从理论上界定了控制耦合、信息耦合和关系耦合三种耦合方式.为创新网络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与治理机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认为,界面规则是组织间关系的基础.本文讨论了界面规则的形成和演变的路径依赖特征,提出了一个分析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的理论框架,并对构成界面规则的要素进行了论述.本文还讨论了组织间关系治理机制的特点,强调组织间协调和组织间关系治理的重要性要大于内部科层协调和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市场导向类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残酷激烈和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市场导向战略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文章综述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市场导向行为要素中的顾客导向(Customer orientation)、竞争者导向(Competitior orientation)与功能间的协调(Interfunctional coordination)对技术创新方式的不同影响.文章整合基于资源学说、市场营销理论、企业创新理论等观点,提出不同市场导向行为要素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并认为只有结合市场导向行为要素正确地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方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以低碳化和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能源转型背景下,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为适应业务转型战略,多家石油公司进行了组织机构重组和创新流程再造,尤其是bp、雪佛龙、道达尔能源等欧洲公司,调整业务组织架构,构建一体化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更加扁平化、专业化、灵活敏捷,能够快速适应内外部形势变化要求。对技术创新全链条实行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统一,为实现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风险投资已成为大公司一种重要的新技术获取方式,bp等公司甚至将其划归技术与创新部门管理,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补充。建议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进一步强化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创新理念,加强技术创新全链条的一体化管理,促进统筹公司内外部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开放共享;发挥大型能源企业的产业链“链长”作用,牵头组建创新联盟,以技术应用场景为牵引,营造能源技术创新生态,共同推动能源转型。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企业竞争的基本手段靠快速推出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能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商品。为适应这样快速多变的市场,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然而有的企业只重视技术的创新,不重视管理的创新,致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收效不大。本文结合叨年代最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和管理创新模式,提出了一种支持并行运营的矩阵组织结构,以求对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企业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但对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不连续性技术创新与企业网络合作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具有突出业绩的企业的技术战略多为技术转型过程中的不连续性技术创新与转型后的渐进性技术创新组合战略,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是公司持续成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以往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技术本身特征分析,本文认为,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导致产业链上多个环节同时出现不连续性现象,使得企业外部网络发生重大迁移,包括网络中新的结点加入、原有结点脱离及原有结点之间连通度的变化.企业是否具备网络合作能力,直接决定它的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决策以及对创新风险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理论认为 ,大多数商务关系要么是纵向一体化关系 ,即企业内的交易 ;要么是市场契约关系 ,即企业间的交易。实际上 ,商务关系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 ,中间性组织 (长期契约关系 )的出现 ,使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本文从商品煤铁路运输涉及的双方关系入手 ,从单一的连接说明煤炭铁路运输的网络实质 ,提出煤炭铁路运输应采用网络组织治理模式加以管理。一、企业、网络组织与市场的比较分析根据分工理论 ,企业只是从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截取某些阶段从事分工活动 ,它从事与自身能力相应的活动 ,而把其他活动留给市场。由于分工活动的相互依…  相似文献   

19.
组织转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践探索的发展而深化,尽管不同研究者的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都揭示出了组织转型的本质:那企业转型重在结构根本性变革与企业绩效的大幅度提高。由此可以认识到组织转型的以下根本特征:一是组织转型不同于一般的组织自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价值创造网络的核心命题,在于价值模块的动态配置绩效。本文借鉴计算机网格技术中客户化异构资源动态配置的思想及其对价值创造网络的隐喻,提出价值网格的概念,阐述了价值网格的系统动态模型及其系统功能创新,并从经济学、组织理论等角度分析论证了价值网格的创新点和科学性。文章运用价值网格理论,分析了转型背景中的“浙商”组织寻求超越发展,构建价值网格的战略导向和具体路径。价值网格理论及方法是组织间理论研究思路的跨学科拓展与创新,对“浙商”乃至中国企业组织的超越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