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俗旅游发展的内容中,民族旅游作为一种以民族文化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发展形式,不仅在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较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景宁“畲乡之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现状,为景区的建设提出了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今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企业想要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并非易事。近年提出的战略创业理论,为研究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在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战略创业和竞争优势之间的模型,说明企业通过战略创业形成持续的创新流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商品趋同化的发展,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民族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形成比较优势,就需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增加附加值.然而受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的影响,并非所有少数民族文化都适合进行商业化开发.本文以宁夏为例,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可供选择的文化资源及其利用.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后发地区进一步提升经济开放度,保持后发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以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为视角审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路径,从而为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族饮食文化是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发扬民族饮食文化为主旨,充分利用民族饮食资源,将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不但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提升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还能推动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广西在开发民族饮食文化时要注重规划、加大宣传、保持特色,建立美食地标,做大做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6.
企业资源的差异导致战略的差异,并进而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如果能以“异质性”资源为基础,实施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或模仿成本很高的价值创造战略,企业就具有了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贵州兴义万峰林景区为例,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探析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出现的市场机制不规范、文化开发保护力度欠缺、乡村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持续开发、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文化及环境、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等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天企业面临的最重要议题。只有在市场变换且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企业才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更好出路。世界著名企业发展的实例证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八大竞争优势:战略优势、品牌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和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同迈克尔·波特的现代竞争理论及其五种力学说,然而,我国房地产业的竞争不仅来自这五种力,而且还有由地方政府利益趋动和国家政策导向变化引起的“不可抗力”。然后从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阐述了我国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效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并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在竞争战略上,其中特别是在资源战略上保持竞争优势,而资源战略的重点则在于土地、资本和人才战略的优势。这才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构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动态能力理论的能力观,揭示了动态能力理论对资源学派战略管理思想的五个新发展:战略管理的核心不是企业现有核心能力的识别和利用,而是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创新;企业能力的创新应当突破路径依赖性;战略管理应突破企业的纵向与横向边界,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构建新的核心能力;战略管理应当把构建知识整合机制和消除组织学习的障碍作为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动态能力。因此,战略可以超越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动态能力理论的三个理论基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演化经济理论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3,(3):133-135
嫩江流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俗独特且神秘,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及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前提,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资源结构及配置方式的多样性,奠定了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深厚基础,是发展特色经济的独特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只有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赶超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生态的基础之上的,本文以武陵山区旅游产业为例,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文化生态要素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发现武陵山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企业文化建设缺失、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旅游产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提出民族地区需加强旅游企业创新制度的改革,通过整合文化保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立旅游行业自管机构提升从业人员质量,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依托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已成为湘西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而传统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却满足不了旅游人群的消费需求,要想提高民族旅游产品质量,就必须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本文在对国内外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综述基础上,分析了湘西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优势,构建了湘西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茜  干雄  刘志超 《企业导报》2011,(17):56-57
在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动态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战略转型是企业保持和增强已有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实施战略转型的过程中,推进战略风险管理和提升战略风险管理能力也不容小觑。本文从战略风险、战略转型与企业竞争优势三者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战略转型在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到作用的同时应注意战略风险的防范,指出了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开发的潜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问题的分析,阐释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内涵、对象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知识为核心的智力资产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共享于整个组织,并由此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才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拥有12个省{区、市},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西部千姿百态、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数千年的民族分化与融合,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西北的黄河风光、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西南的民族风情、峡谷探险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神往.由此也造就了西部独特丰富的体育休闲旅游资源.无论在漂流、攀岩、冰雪、探险等体育自然资源,还是划龙舟、射箭、赛马、跤、舞龙舞狮、上刀山下火海、民族舞蹈等体育人文旅游资源都是西部具有垄断性的高品质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然而,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在西部体育旅游升温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西部地区在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客观性,客观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4,(11):106-109
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已经在旅游业的所有领域普遍出现。本文通过界定文化旅游的概念概念,选取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牵动力的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齐齐哈尔市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归类、整合。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合理构建基于AHP的齐齐哈尔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模型价模型,并应用模型对齐齐哈尔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价,针对分析结果提出齐齐哈尔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鹤文化战略、工业文化战略、农业文化战略、宗教文化战略、民俗文化战略和古遗址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杨慧梅 《价值工程》2005,24(11):84-86
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调查指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企业战略方面:有的企业没有企业战略,很多企业只进行粗放式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多数不能及时调整。基于企业的生存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企业进行科学战略管理和战略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战略管理、战略创新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企业竞争优势得以保持的基本途径是企业应该加强战略管理和进行战略创新,最后提出企业为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应做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