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发展城乡集体经济既是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客观需要,又是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公共事业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条件.不过,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的严重干扰,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城乡集体经济的问题上思想混乱,缺乏积极性.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干扰,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城乡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功 《中国报道》2012,(9):96-96
房产税的征收金额,对于习惯了土地出让环节、房地产交易环节等大额税收的地方政府而言无异于毛毛雨,自然也难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既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国内外投资的积极性。但是,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因此,自由港战略可以作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推动我国特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高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质量,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新视角     
积极性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江泽民总书记9月25日在安徽考察时就我国农村改革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说到,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农民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农民有积极性,农业就快速发展;什么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思考李继政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为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这并...  相似文献   

6.
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分配关系的总称。它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商业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等。其中,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预算管理体制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划分预算管理权责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其目的是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从财力上保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项政治经济职能的实现。 确定预算管理体制,一般应体规以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郭政敏 《中国经贸》2012,(6):259-260
我国的地方税收政策制定并运行多年,在彰显出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不足。加强和完善地方税收政策,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此文对地方税收政策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 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各地区正在逐步改变过去追求经济门类齐全的做法,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通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和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本文正是以此为契机分析昆明  相似文献   

9.
地方税体系是一种集地方税税种,地方税管理权限,地方税征管为一体的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运用的税收体系,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全面推行,一个较为独立,完整的地方税体系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它对保障税收收入,理顺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保证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乡镇(村)合并的前提条件 不合理、不规范的农村财税制度,以及财权、事权、人权分离的财税制度制约了地方政府职能的发挥,难以形成新的有效地激励机制,调动地方和农民的积极性.税费不清的农村税费征收制度削弱了发展后劲,城乡分割以及旧有的农业行政管理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宏观调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扶贫机制是调动政府、企业、农户多方主体积极性的有效开发式扶贫机制。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其取得的成就,反思了其存在的不足,给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扶贫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延川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扎实有效推进农业发展,打造农业强县的对策。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业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产业富民;转变作风、强化督查,狠抓涉农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业问题一直是邓小平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恢复农业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主线。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及解决市场问题。邓小平关于恢复农业的思想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1978年以来.国家在对农村政策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性调整的基础上.贯彻“优先发展农业.搞活农村经济”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措施.迅速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各级政府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促进包括基层政权组织的精简高效为目标的深化改革.创新经营体制。破除各种压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障碍。理顺城乡、生产流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面对近几年矛盾口益尖锐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是在"财政分权"理论的指导下,一国对其税收收入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划分。中国自1994年以来推行分税制改革,在大幅度提高全国税收收入以及中央政府财力的同时,却相对降低了省以下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不但在调动地方发展经济,提供公共产品的自主性、积极性方面效果甚微,还破坏了各级政府间、不同地区间的财政平衡。与国际上典型的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分税制相比,中国目前的分税制显然有着不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正> 80年代以来,以寻求间接调控方式为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取向、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地方政府作为区域调控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职能和地位,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自我组织和发展能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区域经济发展陷入了严重的失衡状态,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区域性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1)空间比例失调,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间差距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改革出效益,出财政收入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财政收入问题归根到底是企业问题,只有搞活企业,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才能有茂盛的财源,才能有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这几年我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围绕深化企业改革,搞活企业问题,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在财政体制上实行了地方财政包干制,这两大包干的实行,对调动我省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公众参与配套政策缺失、可行性层次不高以及公众的参与意识不高等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滞碍因素,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与高校合作,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政府适当放权,逐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引导农户加大农业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鑫  王丽娜 《北方经济》2004,(11):60-61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体现了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农业农村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逐步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的坚定决心.但我国农业的投入仍不足,国家建设资金中农业投资与其他产业投资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且地方政府、集体、农户、外资对农业投入缺乏积极性,各项农业投资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民、农村、农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国家的投资力度较低、集体投资能力不足,农户自主供给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文章基于博弈论纳什均衡,在政府、集体和农民之间的供应公共设施的博弈关系上,分析了集体和农民的理性选择;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在制度创新时,应注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并完善农村的现有机制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