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可持续消费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 《经济论坛》2005,(16):132-133
一、可持续消费与循环经济融为一体相辅相承 自有人类生产以来,消费就无时无刻地不在持续着,消费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消费模式是指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三者的有机结合。消费模式对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消耗的加快,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其本质原因在于:大量生产和消费加剧了环境压力,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因此,转变消费观念、改变消费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节能减排,寻找可再生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领域同时将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置于一个产业系统。实现这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将是人类未来生产生活的必然趋势。本文分别从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费两个方面,就全球和中国,现在和未来两个空间和时间维度分析,指出为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出的努力,重点研究交通领域的改革方向——构建可持续的交通系统,这是解决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交通量激增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消费者主体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也就是可持续消费。可持续消费是符合公正原则,保证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消费。可持续消费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人的观念更新,树立起呆持续发展意识;可以衽“动机控制”,从根本上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可以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向不可持续的模式告别;有利于政府和国际社会制度符合各国国情的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实现。  相似文献   

5.
范叔沙 《经济师》2006,(4):286-286
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两个方面,我们所讲的可持续消费即绿色消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绿色生产决定绿色消费。而绿色消费反过来对绿色生产产生市场导向。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必须顾及利己和利他两方面的利益,转变大众的理念,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观念和模式,制约生产发展,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经济停滞。各国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国内消费,利用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本文主要从生产、消费、发展三个环节,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简要论述消费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阐述可持续消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 1世纪议程》发表以来 ,可持续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在全球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清洁生产—绿色流通—可持续消费”构成了社会生产过程中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和实现机制,可持续消费就是从消费的角度追寻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培育可持续消费意识,倡导与推行清洁生产,完善规范可持续消费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可持续消费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绿色消费是人类在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消费方式,并在全球迅速普及.目前,我国发展绿色消费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无论是企业和消费者,还是作为宏观调控的政府,都还没有能够及时地适应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本文基于绿色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消费动机是引发可持续消费行为,进而通过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影响可持续生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超越了经济意义上的可持续消费又赋予了消费动机多个层面的含义,并且要求多层面实现统一和有序转化.消费动机有基于内部需要的内源动机和来自于外部影响的外源动机,前者在消费模式的作用下确立合理的发展方向,后者在消费模式的作用下实现向内源动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消费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的发展观念一可持续发展观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所接受,它是在人类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并受到自然日益严重的威胁和国家之间矛盾的日益加深而提出的,并很快落实到行动之中。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建立在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基础上,而不是原来只强调人类单方面地占有自然的发展模式,人类最终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类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的支撑。而可持续发展也必须由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的支持,因此提出可持续消费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可持续消费的根本内涵是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可持续消费的目标是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效益最优化,同时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持续增长,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方面的问题不断,人们愈发认识到消费和生产的可持续性对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可持续消费问题逐渐被视为重点关注的领域。文章通过对张掖市建立可持续消费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张掖市可持续消费水平进行评价,并尝试提出了张掖市可持续消费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促进消费主义文化产生并蔓延,这种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族生存方式和生态伦理意识对引导人们走出消费主义的困境,构建新的可持续消费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何林 《当代经济科学》2008,30(1):112-115
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耗费,因此生产行为本身也是消费行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是生产的前提和目的.我国当前面临着由于"生产消费"不当而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问题.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其政策措施,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它以"低碳"为导向,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促使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均衡发展。低碳消费对于我们有着重要意义,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应对全球气温变暖的现实需要。当前中国在推行低碳消费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着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有的放矢,探索必要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选择科学的生产方式,而且要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科学消费观。科学消费观决定着消费内容、消费方式,着眼于实现可持续消费。可持续消费要求各国和个人、当代和后代都要科学消费,决不能超过自然的承载力。实行科学消费对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落实科学消费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科学消费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的发展迅速,但是人类的一些经济活动已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与安全,绿色消费成了一种消费潮流.从而推动了绿色营销的产生.由此,企业营销步入了集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为一体的理性化高级阶段.企业只有积极适应绿色营销,才能更好地获得更大的利润,人与自然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我国的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绿色消费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立起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注重精神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消费方式,是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性消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而人类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充分遏制人类的不当消费,走可持续性消费之路,科学且合理地消费,才能够保护环境,逐步消除生态危机。文章阐释了可持续性消费的内涵,确定了评价可持续性消费水平指标体系的原则,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分四个层次65个初级指标建立了评价和监测我国可持续性消费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了可持续性消费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发展能源循环经济是实现能源可持续性消费的最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杰 《生产力研究》2006,(11):128-129,153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能源可持续消费的新路。文章结合我国能源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认为大力发展能源循环经济,是实现能源可持续性消费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