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毅  浦强 《财政监督》2006,(1):42-43
一、金融领域权力腐败现象的特点 权力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手中权力失去制约后出现锐化和变质,滥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进而产生的违背社会公理,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进步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王和平 《甘肃金融》2002,(11):53-54,57
腐败,在行政管理领域里,一般是指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腐败现象,一直是政治社会生活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3.
论权利制约权力的公司制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利制约权力,是指公司用习惯权利、道德权利、法律权利等约束管理者的权力,防止公司管理者权力的变异和滥用,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权利本位、共同治理、分权制衡、内部人控制、外部人约束是其基本特征。建立权利制约权力的公司制衡机制,是实现公司权力机制创新的根本途径。公司权力制衡机制的转变,需要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努力,通过解冻,降低阻力,打破平衡实现。  相似文献   

4.
权力的滥用导致腐败,引发群体事件。乌坎事件是一个典型。本文力求探索一种全新的权力制约机制。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剖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法律与国家,权力与国家的关系分析入手,得出权力与法律关系的两面性。论证了权力被滥用的根因。得出结论,法律可以在权力内部制约机制的改进、公务员制度的完善、"饭桌社交"入刑等方面有效遏制权力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领域中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首推腐败。近些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在社会蔓延,公共权力领域同样受到污染,并成为社会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使得权力的使用背离社会公共意志并异化为私有权力。当前,公共权力的腐败多种多样,比较突出的有四股不正之风,即来势凶猛的行业不正之风、愈演愈烈的挥霍公款之风、趋于攀升的违法乱纪之风和官场盛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腐败现象概述 关于腐败的经济学定义,可以认为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或国家机构的代理人行使权力的行为偏离授权目的,从而牺牲公共利益的行为.有人认为,腐败现象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活动,进行权钱交易;二是利用转轨时期财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公共财产掠为己有;三是利用市场体制不完善、不规范,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牟取暴利.这三种活动的腐败都与权力有关,本人比较同意这种分类.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权力制衡机制往往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某些人就可以利用不受公众约束的权利来谋取私利.本文着重对第一类腐败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买官卖官也是一种腐败现象,它也属于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权钱交易这一类型.  相似文献   

7.
从本质上说,腐败就是政府的官员滥用国家权力。失去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已为发展的客观存在所证实。强化内控机制建设监察,是彻底纠正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创造良好金融秩序的关键。那么,如何加强央行内控机制建设,怎样在防范措施上做文章,如何在人行系统内形成廉洁从政、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以达到减少干部职工犯错误的机会。笔者认为,在抓好党员干部廉洁问题上,认真坚持抓制度、抓防线、抓制约,构筑梯次配置的“三道防线”,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对于搞好金融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西财政》2000,(10):34-36
防止和消除腐败现象是摆在财政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如何经受金钱和权力的考验,防止和消除腐败现象,是摆在各级领导和每一位同志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些年来,全国、全区财政系统发生了不少案件。违法违纪者既有权力较大的厅级领导,又有乡镇财政所的普通科员;既有临近退休以权谋私的晚节不保者,  相似文献   

9.
声音温家宝(国务院总理):官商勾结、滥用行政权力等问题比较严重当前政府廉政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滥用行政权力的问题比较严重。腐败大案要案不断发生,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影响恶劣;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铺张浪费现象比较普遍,行政成本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尤其是经济部门出现了许多腐败现象,我们金融部门也不例外,以权谋私、违纪放款、收受贿胳等行为层出不穷,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阻碍了金融改革的顺利进行,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较坏,民愤极大。因此既然要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铲除金融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腐败者,也是有权者。或说有了权力才能腐败。所以说要根治腐败现象,必须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或监督人手,通过建立起强有力的制约或监督机制,从而使有权者不能腐败、也不敢腐败才行。我们当前的监督侧重于内部监督和事后监督,且主要是内部的专业机构监督。这种监督对权力的制约作用不大,且有很多弊病。一是约束乏力。因为现在大多数单位都实行"一把手"(行长、经理)负责制,属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样依靠内部的专业机构监督几乎是不  相似文献   

11.
财政运行及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核心问题,财政权力本质上属于行政权力,而行政权力固有的扩张性要求其接受必要的限制和监督,以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对财政权力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2.
当前腐败现象种种当前腐败现象涉及相当大的范围,又集中反映在钱、赌、色、阔、霸五个字上。“钱”,就是以各种权力为依托和条件,非法攫取国家、集体和群众财产为私有。表现在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上,即是以贪污受贿为主体的经济案件连年居高不下,逐步上升。以...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问题作为权力腐败的重要方面一直是党和政府惩治的重点。随着权力期权现象呈现更加隐蔽、危害面广的特点,因而惩治难度较大。退休领导干部权力期权问题的本质是部分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只有完善领导干部退休制度机制、规范对在任干部的监督程序、加大监督管理等多策并举,才是治理权力期权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银行业职务犯罪的发展趋势和防范经验,提出银行业要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应加快体制创新,实现权力配置和运作合理、权力集中和分解平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规范用权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坚持道德风险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要解决权力滥用问题,防止权力腐败,必须从容易产生权力寻租、权力异化的薄弱环节入手,狠抓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约束:一是亮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行合。从源头上预防权力腐败,根本措施是把权力运行充分暴露在"阳光"之下,最大限度的啬透明度,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目前农业银行的现实状况出发,要  相似文献   

16.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指的是权力在运行中的萎缩或膨胀。所谓权力腐败,即公共权力的错位,就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领导者违背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使公共权力私有化,被滥用。深刻认识权力腐败的表现,探究其根源,采取有效的对策,防止和遏制权力腐败,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婉旭 《金卡工程》2010,14(5):101-101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项长期性的机制性和制度性保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对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保证人民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权力是一种强制和支配的能力,史实可鉴,正确行使权力曾带来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权力的滥用则会导致政纲不振和国破家亡。历史证明,由于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控,使权力绝对化、商品化,或权力崇拜等,腐败便因此而生。作为税务部门,随着税收作用的日益重要,应该如何正确行使税收权力(征收权、管理权、稽查权、处罚权等6种权力),已是依法治税的一个重要课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权力与腐败似乎相生相伴,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腐败产生的可能。腐败不仅会削弱权力运用的效能,而且在一个"民以吏为师"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传染性影响。权力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却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到底该如何制约权力的运行,如何发挥其最大的正面效能。探索防范权力腐败的措施需将权力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个方面进行防控,构建防范权力腐败的系统化措施,从而铸造制约腐败的坚固防线。  相似文献   

20.
法律赋予税务机关广泛的税务行政执法权,但由于种种原因,税收权力尤其是其自由裁量权存在着被滥用的情况。对税务行政中的自由裁量行为进行制约是维护税收法治的必然要求。对这种权力的制约应通过权力机制、职业道德机制和权利机制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