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霓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80-183
就业结构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文章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就业结构失衡、地区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重要问题。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漆向东 《特区经济》2006,211(8):185-188
就业结构是指在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中就业的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构成关系。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城乡就业结构、所有制就业结构和技术就业结构等角度分析的河南就业结构变迁,正朝着结构的优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而优化的就业结构能够产生结构效应,为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3.
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演进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向东 《特区经济》2006,(9):208-210
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是:从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占大多数,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不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滞后;从城乡就业结构看,城乡就业比例失衡;从所有制就业结构看,国有单位就业比重过大,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迅速增长;从技术就业结构看,专业上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层次上表现为技术结构水平低。总体上看,就业结构正朝着合理化与优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应按照市场规律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实行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  郭苑  徐小琴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139-1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割向统筹发展的渐进式一体化过程,就业结构也逐步得到调整和部分优化。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就业结构优化等问题成为不少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在阐述国外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的主要观点,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界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驱动因素的基础上,从城乡劳动生产率、产出分配率、劳动参与率三个方面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升级往往会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而中西部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全国和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提升主要是投资增长的贡献,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产业结构的提升有积极作用,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投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就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市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规定和歧视性政策.形成了城乡不平等的二元就业结构。本文力图指出其弊病,并提出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市场机制角度出发,将湖南省1978-2016年的指标数据按竞争市场及价格市场进行分类,利用线性回归检验相关性。结果表明,受就业结构、工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省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缺口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对此,要通过加快创业、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就地非农化转移等方式缓解城乡供需矛盾,合理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发展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兼顾城乡就业,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想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在城镇化率水平、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度、产业结构及产业就业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得出如下启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经阶段,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新型城镇化能加快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是城乡互补、良性互动的基础;要促进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逐步改善城乡发展与空间分布失衡的现状;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城乡发展规模与要素结构失衡的矛盾;要强调循序渐进,力求城镇化与生态平衡建设的同步发展;要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契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信息及信息化,在如今时代已是司空见惯的词语了。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许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信息资料、数据这一层面上。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对于小到个人、组织,大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起关键、全局和长远性作用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是指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信息化是一种动态的历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信息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引起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技术、组织管理和人是信息…  相似文献   

12.
就业足民生之本。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就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行城乡一体的积极就业政策,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健全城乡一休化的就业服务休系,大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快实现农十寸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产值变动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动不同步的问题。黑龙江省应促使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均衡发展,形成合理规模和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秀芝 《中国经贸》2012,(16):105-105
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作为正规就业的必要补允形式,在企业用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促进体制内就业机制转换、促进城乡就业结构转变、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等方面,湿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了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合理的社会结构做基础,就我国的社会结构而言,必须针对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较大,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等特殊国情,构建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结构和代际结构的和谐。必须从全局上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通过协调推进农村、农业和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来解决。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当务之急是,加快破解财政、户籍、产权等基础性制度障碍,使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不再延续城乡二元的"传统"而真正趋向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  相似文献   

18.
贸易自由化、劳动流动与就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时达  刘瑶 《世界经济研究》2012,(3):58-62,88,89
就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对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积极意义。本文借助就业结构调整指数的构建,将劳动流动的因素纳入到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之中,定量分析了二者对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劳动流动自由程度的提高对中国就业结构调整有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城乡大病保险与重大疾病保险进行了比较分析。城乡大病保险与重大疾病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保险属性、保障对象、保障内容、缴费方式、赔付条件均不相同,但两者都具有保险保障功能,相辅相成。城乡大病保险可以做到保基本,再辅之以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在描述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