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际效用分段递增的效用函数与预防性储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边际效用分段递增的效用函数假说,从内因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从外因的角度研究了居民消费面临的不确定性特征。指出我国居民在转轨经济和消费升级过程中客观上会存在预防性储蓄行为,并基于边际效用分段递增的效用函数假说讨论了减弱居民预防性储蓄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雯 《江苏商论》2006,(1):144-146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造成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而抑制了即期消费。本文从预防性储蓄理论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然后分析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入手,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结论表明:经济转轨时期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储蓄增长过快的重要原因;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决策中普遍存在,要想启动消费,就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证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异质性:(1)教育程度是预防性储蓄动机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不是;(2)消费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在中国消费者中典型并存,教育不能减弱消费者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甚至会加剧消费过度平滑;(3)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并不完全决定于收入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改变中国现有的高预防性储蓄状况,关键在于降低预期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艳鹍 《中国物价》2014,(2):85-87,9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储蓄过度、消费不足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是人们预期的短视和经济制度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经济转型时期不确定性为研究背景,采用1978-2010年间宏观经济数据来分析转型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时序变化,进而对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因素做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古典经济学派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是一种确定性均衡研究。然而,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常态,要对消费问题进行准确细致的研究就必须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武陵山区农村居民在不确定性感受下的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提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现期消费的减少和预防性储蓄比重增加,使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因此,需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村居民从预防性储蓄转向消费和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欧拉方程,推导出预期消费增长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和相应的消费函数。并利用中国城乡居民的面板数据,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空间状态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农村居民的过度敏感性要大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交替变化。本文还验证了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变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以预防性消费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运用1978年~2004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来(ECM)来对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进行实证检验。本文证明了经济转轨时期中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预防性储蓄特征,并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中国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现象,本文首先检验了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存在性;然后对影响预防性储蓄的一些因素实证分析;最后讨论了我国解决居民高储蓄问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快速上升,消费、投资不足,居民储蓄转化无疑会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而储蓄转化的关键在于居民。因此,笔者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的微观基础的分析,提出居民储蓄转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保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的转轨时期。同时,基于预防性储蓄的观点,社会保障对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数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其现在的这种社会保障体系的话,其个人储蓄总额会增加1倍多。这使得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政府在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要注意到社会保障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居民内需不足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过去的经验看,拉动消费需求却不那么容易。目前,巨额的居民储蓄被普遍认为是刺激消费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分析了居民储蓄结构和来源,以及消费需求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的原因,据此本文提出了从储蓄与消费角度拉动内需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廖宇航  赖志杰 《市场论坛》2009,(10):51-52,50
经济转轨,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城镇居民对未来经济预期出现明显的预防性的动机。为了测度在转轨期间海南省城镇居民面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通过对其1995-2007年消费和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建立长期协整的分布滞后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当期消费与滞后一期的消费、当期收入、滞后一期收入、当期实际利率、当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短期内不确定性因素与消费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储蓄被看着是收入暂时未被消费的剩余,储蓄变动是收入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就是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测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然而中国从1978年至1992年以来的经验证明,储蓄与收入之间并非呈完全的线性递增关系.由此看来,单纯从经济变量方面研究居民储蓄变动,并不能找到统一的有规则的储蓄变动趋势.本文试图从储蓄的社会整体出发,以多种角度和多种层次,综合研究人们储蓄行为的总体框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居民储蓄的变动规则.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内需不旺而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社会背景下,本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试图研究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房价波动如何影响城镇居民储蓄,试图为我国高房价、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给予合理解释。运用总量数据对我国房价波动与城镇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刺激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相似文献   

17.
骆祚炎 《消费经济》2006,22(2):31-34
本文根据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计算得到,城镇居民储蓄倾向呈现逐步增强的趋势。引起居民储蓄倾向提高的原因包括: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财富向高收入阶层聚集、财产性等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住房等消费品价格过高等。本文认为应该通过多种措施化解高储蓄,促进消费并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提高贫困线并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二是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要培育教育和文化等消费热点;四是要抑制医疗和住房等价格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谢琦 《商业时代》2011,(28):24-25
本文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将劳动者收入划分为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两种类型。劳动者收入结构对于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者持久性收入过低以及持久性收入的不稳定性、预防性特征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劳动者暂时性收入的不确定性特征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此,本文在提高我国劳动者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度变迁加剧了消费者行为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则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储蓄行为.消费者可通过购买保险和风险均摊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实现最大化效用.本文通过对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关扩大消费、推动内需,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微观数据,对预防性储蓄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在已有的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中,以总量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居多,运用微观数据的尚不多见。本文在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失业风险对家庭流动性资产持有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失业风险增加时,中国城市居民倾向于持有更多的流动性强的资产,即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城市确实存在,不过这种预防性动机并不强烈;而过去收入的波动并不能造成居民持有流动性资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