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方  杜莉 《经济纵横》2015,(3):69-73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问题,为减少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节能减排的绿色交通正在全球范围推广。法国里昂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成功运行是政府践行国际公约与民意需求满足的契合,是客观良好条件与优异的运行机制设计的契合。我国正在进行全面低碳城市建设,推广绿色节能减排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需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建设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5,(11)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模式是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成败的关键。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典型的三种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模式,发现存在运营主体缺乏多元化、运营形式单一、运营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提出运营主体多元化、创新运营形式、完善运营保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5)
近年来,中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丰富了人们出行时可以选择的公共交通方式,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通过向居民提供免费或者较低使用费的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系统降低了城市中心区域居民短途旅行时使用燃油机动车等交通工具的数量,从而大大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现象,并且降低了城市的噪音和空气污染程度。在带来居民出行便利的同时,提供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企业或政府相关单位也面临着自行车布点过多且不合理而造成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使用聚类法分析城市居民的出行习惯偏好,利用自行车租用历史数据并根据时间序列算法预测未来公共自行车需求数量,可以实现公共自行车的精准投放,以此大大降低公共自行车的空闲数,进而降低公共自行车提供方的服务成本。  相似文献   

4.
王哲 《当代经济》2016,(13):20-21
本文首先对PPP项目融资模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界定并对融资模式和结构、运作方式等进行阐述,然后对国内外相关的成功案例进行剖析,最后从法律法规、政府职能、风险控制、融资结构等方面给出相关优化的建议,期望可以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自行车起源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南京河西新区作为南京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城市第二CBD,在2010年建成并使用了公共自行车。本文运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南京河西新区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分析总结了其管理协调、站点建设以及收费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了其在人及设计、管理保障、利用率和站点设置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现状,引入交通规划、商业管理和设计三种学科领域和研究视角,运用产品服务系统、情景构建、案例分析等方法,将面向用户的产品设计、服务系统设计、可持续交通与城市规划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观点和思考相结合,通过对国内5个典型城市的案例对比研究,从整体服务与产品设计、系统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PPP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创新产物,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遇到的诸多矛盾的良方,同时也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本文在广义PPP模式的分类基础上,分析了特许经营权类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核算及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低碳生活"方式渐入人心.国内不少大、中、小城市开展公共自行车项目,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过程中,存在典型的用户租借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公共自行车调度策略,该策略在不同的情况下考虑调度成本和用户满意度最大化因素,并进行了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与运营投资平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8)
随着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城市公共自行车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以哈尔滨市为例,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的6个城区的500名居民进行调查。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影响居民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5个指标:便利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与服务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为城市更好地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型自行车绿道对于鼓励居民慢行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共享单车社会行为大数据和绿地空间利用潜力分析两方面内容入手,构建了一个基于实际使用需求和城区可建设空间的城市型自行车绿道选线规划途径,并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开展实证探索。选线规划途径主要包括:利用共享单车起点—终点数据,并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绿地节点利用潜力分析,确定关键连接节点;通过共享单车轨迹数据得到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热度,提取现状线性绿地廊道,生成自行车绿道连接的土地适宜性成本栅格;利用连接节点和成本栅格计算最低成本路径,划定绿道选线。该选线途径将随着城市大数据的进一步丰富和准确而得到完善,具有很好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高级阶段实现城乡人均公共支出均等化,实质是保证普遍公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初级阶段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是保证最低公平。我国目前处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初级阶段。为此,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框架,是建立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预算体制,建立以实现最低公平为条件的农村公共服务内容体系,建立以平衡政府间公共财力为原则的转移支付体制,建立主体合理、机制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3.
刘小玄  赵农 《经济研究》2007,42(3):45-56
本文从中国公共部门(主要是提供私人品的公共部门)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了其中存在的政府失灵,揭示了其根源在于政府目标的错位,在于缺乏公共需求对于公共供给的决定机制和信息互动反馈机制。由此导致了以政府目标为基础的公共部门的边界经常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我们从理论上提出了社会效益目标最优化所决定的公共部门边界的基本命题,以此作为评价政府行为是否合理的依据。由于公共品与私人品的边界不清还必然导致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扭曲,在合理界定两者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约束条件和不同范围内的放开行业准入,引进多元化的竞争方式,能够增加公共供给和缓解供给不足,形成合理价格的均衡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法宗 《现代财经》2008,28(3):19-24
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凸现的问题和风险,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质疑和忧虑.在此情况下,着力解决"引入和完善有效竞争机制"、"明确政府职责定位与细分"、"构建多元主体新格局"等三个问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消费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共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学术界颇多争论,分歧较大,虽然一些研究成果发现公共消费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公共消费支出的社会经济效应,并以中国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卡梅隆联合政府推出公共机构改革采取保留机构、不再作为非部门公共机构等7种措施,从逻辑上可以概括为依法治理公共机构、职能革命和财政减负,借鉴这些措施与改革逻辑,我国政府可以推出政府局、行政执行局、公共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改革模式,在每种模式特定的路径下,不仅可以解决政府越位、缺位、缺力、虚位问题,也能够解决公益缺位、服务缺位和服务低质问题,还可以解决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模糊、缺乏实施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的制度环境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献国 《现代财经》2007,27(2):15-19
公共品的层次性、成本补偿原理、均等化以及民主决策理论等是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的一般理论基础。而农村经济制度、经济水平和结构、意识形态、民主水平等构成我国农村公共财政模式选择的现实制约条件。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应是公共品供给体制上的分级财政、筹资体制上的向内倾斜型财政、决策体制上的民主型财政、管理体制上的法制型财政和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变化的动态发展型财政。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主要经济体以及全世界的长期财政前景。文章认为,如果当前的税率或政府的退休和卫生保健惠民工程没有发生变化,未来25年政府债务规模将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和许多新兴经济体中增长到危险和不可持续的水平。虽然对于主要的经济体来说,在经济增长不出现任何大的、出乎意料的负面震荡的情况下,危险区很可能还比较远,大约会发生在今后10~25年时间内,但如果允许政府债务继续增长,利率最终将上升,从而挤出生产性投资,降低经济增长率。严重的经济下滑有可能迅速推动政府债务水平上升到危险区间,并极大地增加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因此,政策制定者现在就应该开始计划进程,将政府债务调整到可持续的轨道。当前计划中的预算削减应该延迟到2013~2015年执行,额外的预算削减措施也应该从2016年开始实行。此外,应该立刻在控制退休和医疗成本方面达成一致,认真解决这个威胁到增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velops a multi-sector endogenous innovation model that is able to account for the dynamic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each sector within the economy. The model in this paper assumes that two kinds of learning effects exist in R&D: advantages of backwardness and forwardness. It is shown that if the economy is divided into advanced and backward sectors, in the latter sectors, the 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 dominates, leading to cyclic repeti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However, in the former sectors, the advantage of forwardness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so comparative advantage among these sectors stabilizes. Thus, the direction of learning spillovers has a critical effect on the dynamic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iven this result, it is shown that only R&D policies for the marginal sector are effective in facilitating economic growth. If a decision is made to facilitate R&D investment within advanced sectors, R&D taxes, rather than subsidies, should be imposed on this marginal sector. Moreover, it is shown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intrinsic dynamic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mong surviving sectors in the economy if the locus of this marginal sector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fter trade lib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the nexus between 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results based on a newly assembled dataset of 80 countries over the 1970–2010 period suggest that particularly when institutions prompt governments to be accountable to the general citizen does public capital spending promote growth. Taking account of the type of financing for this spending, we show that the growth-promoting effect under an accountable government appears to prevail for various financing sources, including a reallocation from current spending, an increase in revenue, and a rise in the budget deficit. However,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does not seem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growth effects of current spe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