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体系,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刘近山 《商场现代化》2009,(21):117-118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将其应用于即将改制上市的中国工商银行,对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城市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了城市化内涵中,以科学发展观、人居环境理论和区域发展思想为指导,从系统的角度提出"可持续城市化"思想,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根据对于其内涵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区域可持续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是企业与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评价,可以正确认识企业战略经营的成果,也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基于此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出发,提出了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新新 《商业时代》2012,(14):119-12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现代产业体系"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建议》中。这也是党中央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走现代产业道路的重要性并理清发展思路,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现代产业体系提出的背景、现代产业体系内涵、特征、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评价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准则,阐述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商标保护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次会议还提出了“五个统筹”,就是城乡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在全党全国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思考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关系,研究和探讨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现代教育事业中我们要奉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样在我们的野外施工企业也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发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0.
李国珍 《品牌》2011,(9):75-75
<正>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企业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发展观影响下的管理理论,一方面将企业管理对象约束在社会经济管理系统中,将自然生态系统排除在外,走向了经济管理与生态环境相脱离的道路;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片面重视人的工具性价值的"物化"管理模式。而将注重整个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科学发展观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意味着当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既基于经济之本,又超乎单纯经济发展之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生态和谐的有机统一;既关注人的外在工具性价值,更注重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这就是新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人本管理与绿色管理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要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牢牢把握工业要依靠生态建设求发展、农业要依靠生态建设求增效、旅游业要依靠生态建设求创收、城市要依靠生态建设求提升的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共赢,经济发展才会是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亮 《中国市场》2008,(23):52-5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就是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为区域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林俏 《商业研究》2012,(8):160-164
我国是二元结构的国家,既存在二元社会结构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要了解二元结构产生的原因,我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是政策选择的必然结果。目前,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可行性,要从立法理念、立法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战后西方发展观经过了一维客体论、多维客体论、主客相关论和主体中心论四个阶段。西方发展观演进脉络呈现如下规律:一、由客体中心论转变为主体中心论;二、由关注发展的进度转变为关注发展的代价;三、由线性发展观转变为非线性发展观。借鉴西方发展观及其演进规律,可以更好更深入地贯彻落实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我国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因此积极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意义背景入手,深入分析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效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重要地位、价值评判、产生背景、科学涵义、精神实质,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具体部署的新论述,从四个方面作了自身的概括和思考,力求阐明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赵保安 《中国市场》2009,(15):80-82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高速增长下的发展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首先通过改变分配关系,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激励竞争和提高效率,使经济活跃起来。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反映的经济增长阶段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失衡(如地区、城乡、行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开始显现并逐渐扩大,解决这些失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提出,中国应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逐渐过渡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从宏观管理上看,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社会综合管理的结合则是这种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旅游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许多旅游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大连和延边自治州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旅游业处在可持续发展初级阶段,延边州旅游业处在旅游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从大连与延边比较来看,延边的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最弱,与大连的差距较大,而旅游经济、社会效益能力差距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