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定8个指标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对农业产业化水平和金融支农水平作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河南省各地市金融支农水平普遍不高.基于此提出改革农业发展银行定位,构建适度竞争的农业金融体系,完善农业金融支持的外部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博 《商》2014,(22):158-158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呈现资源配置日趋合理,主导产业优势日渐突出和多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竞相发展的特点,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资金支持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且结合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以此来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剑伟  罗剑朝 《商业研究》2006,(20):171-174
农业产业化的融资困难以及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两方面要求农业政策政策性金融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为此提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都需要金融支持。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但目前,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缓慢,农村金融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高度发达;泰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兴代表。所以,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和泰国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模式,从而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提供引导性经验。从而,促进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的平稳、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运行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寻求经济增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山东省作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国家农业动能的转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面临着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目前,中国农业产业化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支持农业的力度不足,没有起到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作用,农民增收、发展增长速度和产业升级中的金融抑制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因此,探究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在快速发展中仍存在金融制约因素,造成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不足。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些金融制约因素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改善信贷管理体制等对策,以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崔蕊  王维翊 《商业时代》2012,(4):139-141
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从20世纪8 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然而一直以来金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金融杠杆性激励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效率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自1985年农业产业化以来各种金融资源对农业产业化的贡献差异,并基于VAR模型对金融资源与农业产业化相互推进路径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吉林省合理配置农业产业化金融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蒲涌 《致富天地》2012,(9):40-41
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从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龙头企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发动机",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保障主要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破解城乡二元痼疾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显著,新的发展动向渐趋明显,但财政、金融支持缺失,产业化组织自身缺陷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等要素掣肘也致使其发展后劲缺乏.为此,应拓宽融资渠道;建设龙头企业;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金融支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制度缺陷,致使我国正规金融体系缺乏应有活力,对农业产业化支持能力不足;现行的产业投资机制不合理,政府增加农业投资的动机存在障碍;体制外金融组织受到压制;农业保险缺位.为此,政府必须通过各种产业政策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增强农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实力;规范发展市场化的体制外金融;完善农村保险机制,稳步推进农村金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制度缺陷,致使我国正规金融体系缺乏应有活力,对农业产业化支持能力不足;现行的产业投资机制不合理,政府增加农业投资的动机存在障碍;体制外金融组织受到压制;农业保险缺位.为此,政府必须通过各种产业政策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增强农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实力;规范发展市场化的体制外金融;完善农村保险机制,稳步推进农村金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王金山 《中国市场》2015,(12):25-26
为进一步优化现阶段农业产业金融环境,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银行金融支持力度,文章针对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取银行金融支持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首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全新的发展视角分析了新形势下提高农业龙头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的措施,以更好优化农业龙头企业金融资本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原  王腾飞 《中国市场》2014,(16):142-144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切入点。本文阐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对政策性金融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其融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产业化各主体对政府投资、商业性资金、自我积累资金存在不同的需求结构。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金融抑制的环境之中,因此应根据不同融资方式的功能和地位,实现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真正建立以商业性金融为主的政策性、合作性三种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发挥绿色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不仅能够为农业产业化和高质量转型提供金融保障,也能够依托绿色金融的环境标准,确保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绿色化与环境效益,从而为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持。本文结合《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有关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的相关条文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实践,以河南省为例,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与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绿色金融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恩泽  黄旭锋 《中国市场》2011,(39):102-104,161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河南省各地区(济源市除外)金融支农现状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同时发现河南省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分普遍较低等问题。从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健全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培育资本市场和完善农业信用担保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重点目标。文章主要介绍农业产业化与政策性金融的内涵,并探讨农业产业化中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业产业化中的政策性金融服务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得到了快速的改革和完善,趋于利益和安全的驱使,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始逐步退出农业金融市场,使得农业资金和农村资金不断外流,流向了收益率更高的城市,农业金融领域出现了"金融空洞化"的现象。其对策是培育农业资本市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体系,改善农业产业化的社会环境;规范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长效融资机制;完善担保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得以兴起,在这一基础上,我国进一步提出了土地流转政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改变一些地区传统落后的分散式小户经营模式,大面积实行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促进农产品生产产量和质量提升。就目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相关的资金问题是限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体系也不够完善,产业化经营中困难重重。对此,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性,分析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融资问题,并探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策略,为推动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向集约化发展走产业化道路,向精准农业发展,向庄园农业发展和不断提高农业标准等四大方向,并从农业发展规划、土地资源、金融制度、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比较优势和财政补贴等方面提出了农业发展的八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