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主导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进程,同时也左右着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节奏。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教学内容、班级情况、学生学情等方面来制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从本质意义上来说,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输、交流过程,翻译已经具备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性质和"文化间性"功能。以《吾国与吾民》的翻译为例,分析"间性"思想在文中的应用,探究文化间性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陈琳 《黑河学刊》2022,(1):61-66
教师情感能量是一种推力,不仅助推师生的动机与行为,而且助推教学场域焕发活力。教师教学情感能量在影响其教学行为呈现和学生学习情感的同时,促使教学文化产生增值效应。教师情感能量作用下的教学情感动力机制呈现出三种样态:“网络-结点”凝聚式;“权力-地位”驱动式;“期望-确认”互动式,三种类型的情感动力机制样态之间相互缠绕,互相包含,共同激发教师的教学情感能量,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生瑞 《发展》2011,(7):135-135
情感因素是影响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本文试从情感及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和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入手,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严俊红 《魅力中国》2014,(20):152-152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英语课程总目标。其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和谐发展。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板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符合我们提倡的“二十四字教学法”。本文理论结合实践,来谈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董芳 《理论观察》2010,(1):104-105
语言与文化是互构互生的,不同语言文字的音、形、义、语法四要素诱导、建构着不同文化的形态.由于语言是民族文化中最鲜明的标志,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也必然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言语交际中的“交际障碍”常常是由于忽视了词汇、句法以及语域层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兼顾语言与文化的3种关系:语用和语义中的文化:语言使用的宏观环境(即文化环境);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篇章的主题内容,树立科学的“文化语言观”,将语言教学从文化的外显性转移到文化的内在性,使文化学习成为“建构过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英汉隐喻因环境文化、风俗文化、宗教历史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大学生不应仅依靠在课堂上的学习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情感教学理论,即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对情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语言修养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科学、准确、精炼、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深入浅出,富于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应当把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因素有效地统一起来。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只注重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本文从新课标中情感策略和文化方面的要求入手,分析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实施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实践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将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文化,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少华 《黑河学刊》2012,(8):134-135
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天然"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学习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要用英语得体的交流,就必须跨越两种文化,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2.
刘小琴 《魅力中国》2013,(5):226-226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总是不由自主的扮演着传授知识、管理纪律的角色。学生感觉老师高高在上,无法接近,更谈不上亲近了。这很不利于教学的展开。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解决隋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注重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摸索,我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隋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镜象.学习语言的同时应了解语言使用国的国情文化,才能更好的掌握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纯语言性的释义是不够的,对语言单位完整而全面的讲解中既应包括语言知识,也应包括国情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行动是由思想决定的。思想发生变化,行动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5.
黄敏  熊展 《老区建设》2014,(12):54-55
形成性评估是与终结性评估相对的一种评估检测手段,根据教学目标分阶段地、经常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估。文章从形成性评估运用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入手,探讨适合口语教学的评估形式与评估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静 《魅力中国》2009,(31):193-193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更应不断进行道德素质的情感渗透,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协调发展呢?笔者从几个不同侧面描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情感上出现的遗失,并结合自身已有的教学实际,谈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不仅应重视语言教学,也应重视文化教学.该文从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外语教学中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8.
刘芳辉 《魅力中国》2014,(8):217-217
当今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需要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学生学习的性质也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冉学真 《魅力中国》2010,(31):367-367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结构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佟晓南 《魅力中国》2014,(17):215-215
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人们不同的情感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由此也带来迥异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从而对跨文化学习外语的人不自觉地带来了诸多障碍。基于此,明确不同文化思想对于该文化环境下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外语学习必将大有裨益。文章从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了中日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具体体现,并据此总结出其对于日语学习的影响。从而为当前的日语教学、日语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