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海峡西岸概念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启动、并全面推进,这个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的经济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福建正处于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有利机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国务院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发改委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形势下,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日益成为牵动、辐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在梳理福州、厦门、泉州三大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数据,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港口与城市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再根据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值计算二者的协调系数,以评价其协调水平并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4.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强 《发展研究》2011,(11):36-4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党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创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生态优美之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生态省建设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应从积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力度、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构建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等入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人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中央提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福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福建省委提出了加快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本省的各级审计机关,要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围绕发展大局,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地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发展研究》2008,(2):1-1
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去年召开的省委八届三次全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发展研究》2007,(12):1-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惠男 《经济》2010,(1):78-79
中国经济版图初现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2009年批复的第8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发展研究》2007,(11):1-1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福建实际,就是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十七大会议期间,贾庆林、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看望福建代表团时,都充分肯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成就,鼓励我们继续推进海西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构建“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作为海西经济区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予以确认,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完成及“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海西经济区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建设事实上迈向了新的台阶。为此,本文拟立足于海西经济区之独特的资源秉赋和发展态势,以此生发出建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可能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为三个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四个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等.  相似文献   

14.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曦 《发展研究》2006,(2):29-31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发展战略作了适时调整,制订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突出了“发展”、突出了“对台”、突出了“创新”,强调福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法律制度,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自主创新进程,主要着力点在于企业,只有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我们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强大推动力,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更好更快发展.本研究主要从政策层面入手,结合省情,提出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政策系统.  相似文献   

17.
国家大布局 从我国沿海地区战略布局及结构调整来看,沿海城市和地区在涉及蓝色经济区的规划已有多年.国家规划了"三大六小"布局."三大"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六小"指辽宁沿海、山东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  相似文献   

18.
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定位的科学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今天,加强两岸特别是闽台文化交流,对建设和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海峡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试以分析闽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活动为基点,探讨了闽台客家文化交流先行先试的主要对策,提出了加强闽台客家文化交流的保障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闽台两岸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十一五”发展评估和“十二五”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一五”是福建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和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已成定局。“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求福建省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战略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迎头赶上周边沿海发达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