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术服务业是指高技术制造业向后延伸形成的新业态,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人才和高技术含量特点.因此,高技术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传统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委、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达的《高技术服务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导意见》,确定了开展高技术服务业八个领域的标准制修订任务,以达到有效支撑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具有高专业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了高技术服务业的整体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人力资本对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出发,对人力资本与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模型,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产业化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内在机理,并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当数字产品与制造产品的替代弹性较高、与传统服务产品的替代弹性较低,且制造业要素替代弹性较高时,数字产业化将通过提高货物部门实际产出和制造业资本密集度,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和名义产出份额,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会提高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促使劳动要素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及服务业产出份额持续提升,最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与产业互动是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的结构转型效应存在区域和时间差异。研究结论为中国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建设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北京的目标,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为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催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且有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下.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前瞻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级制造业.为此,比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拓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6,(2):117-120
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达到平衡状态时,两个共生单元的产出水平均高于其独立经营时的产出水平,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为互惠共生关系。现阶段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还比较脆弱,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建立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利共生的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推动制造业的高技术服务外包,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建立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体的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珠三角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政府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政策,但政策实施效果与政府愿望相差甚远。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对现有制造业就地进行产业升级而不是急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在将制造业从产业链底端向高端升级的同时,充分利用香港等地将生产性服务业向珠三角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发展开辟道路,同时为珠三角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向俊波  陈雯 《城市问题》2003,(1):20-24,12
近年来,我国大都市区中的二级城市在制造业的支撑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制造业和首位城市水平分工,现代服务业高度依赖首位城市的产业分工格局.本文从维持二级城市经济持续成长的角度出发,以上海都市区的三座特大二级城市苏州、无锡和杭州为例,研究了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市场、优先发展的部门、产业组织、制度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探讨了加速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南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应是:第一产业重点是提高产业化程度,向生态高效、优质特色农业发展;第二产业应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把加快制造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则是加强基础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采取各类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方针,尽快形成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竞争力较强、产业效益较好的优势产业群。  相似文献   

8.
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最近公布的“两个中心”文件进一步明确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在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互动发展关系的理论假设前提下,选取1998-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二者关系进行验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说明,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变动具有同向性,同时可以看出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外部性理论的三大集聚因子显著地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协同集聚的结论。其中,中间投入品的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吸引两大产业部门在空间上邻近分布,而劳动力池的共享并没有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反而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另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部门趋向于与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在空间上邻近分布,而劳动密集型和能源依赖型制造业部门在空间布局时主要受劳动力市场、能源等因素影响,对邻近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布局的必要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世界已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现象.第一次是二战后欧美产业向日本转移,第二次是从欧美、日本转向四小龙、四小虎、南美,第三次是全球制造业转向中国.从2004年开始,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已经开始出现苗头.第四次转移中,高技术的产业化日益成为发展的重点,日益成为世界产业结构的主导.制造业正沿着由低附加值链条和部门向高附加值链条和部门的顺序持续地向低成本国家外移和外包.  相似文献   

12.
模块化对全球产业结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物流业模块化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制造业服务化注入新的动力。以物流业模块化与生产性服务业乃至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为背景,分析了物流业模块化、广东制造业服务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模块化基础上的资源整合,供应链协同,与港澳形成区域产业梯度与协作是实现广东物流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升级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当代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产业演变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动态的协调发展关系。徐州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徐州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就是要加快推进徐州生产型服务与传统优势工业的协同发展步伐,从而推动徐州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肖丽红 《活力》2004,(12):59-59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和趋势 1,在产业结构上,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和就业增加都是最快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比例较高。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如教育、通信、信息咨询)发展更为迅速,服务业就业人数较多。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表明,高技术的服务业的发展是因为知识密集制造业外包的结果,反过来富有竞争力的高技术服务业也能促进知识密集制造业的发展,两者存在理论上的产业关联性。我们应用上海市“两业”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密集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支持了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6.
王晗 《价值工程》2012,(27):147-148
本文在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总结其目前发展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它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同时结合广东省产业结构现状,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分析优化升级所需要的各个产业未来的相互合作及发展方向,得出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数据》2011,(1):12-13
"十一五"期间,北京工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向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进化;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向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充,向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进化  相似文献   

18.
蒋亮智 《数据》2013,(4):70-73
本文通过引入SSA模型,以北京制造业为对象进行产业结构定量研究,分析各行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优劣势,并提出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夏沁芳  朱燕南  周冲  吕华斌 《数据》2011,(10):60-63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率先在全国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到高端引领将成为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京、沪、苏、浙、鲁、粤六个国内高技术大省的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比较,提出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应着力于巩固现有优势,并创造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带动效应已开始逐步显现。文章通过与上海、南京、广东等国内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省市以及国际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全面评估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优劣势,明晰制约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