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娟 《改革与开放》2013,(10):114+116
民生问题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取得了民生建设方面的成就,而且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新一届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关注民生建设,并且提出"中国梦"的新理念,"中国梦"的构建与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
保障和实现民生幸福的制度体系建设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也是民生幸福得以实现的政治保障。研究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的制度体系建设,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还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相关学科发展中,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我国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难题,因此,邓小平的民生观的研究则具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从邓小平的民生观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三个角度加以初探。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认为"吃饭"是衣、食、住、行四大民生中的第一需要,关系国家生死存亡,他提出了通过耕者有其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采用七种技术方法增加粮食产量,通过改善粮食分配等措施来解决百姓"吃饭"民生问题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必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思想。孙中山关于空气、水、植物、动物为四种重要粮食的广义粮食观,对于当今人们从粮食高度认识空气和水在民生中的战略地位,对于当前及今后我国大力治理空气和水污染,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生作为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问题,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相伴而生的.马克思的民生思想沿袭了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发展路径,扬弃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民生思想,把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根本立足点,凸显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对当代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应该根植于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拓展“现实的人”的需要的文化向度,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中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寻找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硕 《辽宁经济》2010,(1):89-89
“民生”.简单地说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是绝对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时代特别值得关注的重大的民生问题。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又是相对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转换,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又是随之相应而变化的。也可以说,民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古代社会,民生主要与人的物质需要满足紧密联系。而现代社会,民生则不仅仅包括物质需要,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结合着中国的具体实际,对马克思的民生思想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具体表现为: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思想;邓小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富民思想;江泽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利民思想;胡锦涛"以民为本"的惠民思想。马克思民生思想对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生”一词广义上被普遍定义为:“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首要价值取向,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狭义上指:“一定的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基本条件和状况以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条件和受教育条件如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公共卫生、基础性保障住房等等。”民生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与经济是互相关联的整体,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民生的改善和保障又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民生建设目标需在经济运行中实现,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不仅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同时涉及政治层面。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连续多年对上海市民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的民生状况和民生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在考察居民对自身"生活变化"、"现状满意度"、"阶层意识"、"信心变化"四个方面进行主观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上海市居民对民生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了近三年的民生发展情况和2012年出现的新变化;从关注率和关注强度两个维度,考察居民对十大类、51项具体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分别筛选出关注率和关注强度最高的前十大民生问题,并分析了近三年这些问题的变动趋势和2012年的新特点;针对调研中反映出来的积极变化和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民生状况和民生满意度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慷慨 《魅力中国》2013,(14):272-272
胡锦涛民生思想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论述深刻、形象,它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它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重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胡锦涛关于“民生”问题具有独特见解和鲜明实践途径,对于解决当今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荣  张芸 《发展》2014,(4):66-67
民生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也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民生是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民生保障法治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劳动权、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民生的关键和核心。虽然我国民生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民生保障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民生保障的法治根基,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现实的人的需要,现实的人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需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美好生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为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作为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导经济社会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价值观的培育提升精神内核,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民生?《辞海》解释,就是人民的生计,包括有关人民生活方面的事情和谋生之道.民生是一个动态的、由低到高上升发展的概念.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各种正当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夯实民生基础;解决就业问题,重视民生根本;增加居民收入,关注民生源泉;改善医疗卫生,心系民生疾苦;健全社保体系,完善民生依托。  相似文献   

15.
吕宾 《改革与开放》2014,(21):73-7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遵循执政为民、谋利为民、发展为民的执政理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民生建设之路。文化民生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60多年的执政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文化为了人民,发展文化依靠人民,发展文化由人民共享”的人民性原则,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以文化发展推动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所以,政府不但要成为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还要成为民生型政府.任何社会的发展,都要和民生问题同步进行,要针对民生问题统一思想认识,以便在民生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制定新决策,形成新战略,从而为新时期的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所以,政府不但要成为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还要成为民生型政府.任何社会的发展,都要和民生问题同步进行,要针对民生问题统一思想认识,以便在民生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制定新决策,形成新战略,从而为新时期的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民生是什么?在我们这些每天与新闻、评论打交道的人看来,民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民生即是民众的生活,是他们的所思所盼、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是他们的心理感受,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是他们的价值评判,臧否世道、疾恶向善。诗歌是什么?在我们这些相信"文学即人学"的人看来,诗歌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诗歌是鲜活生动的文学存在,是烟火人间的文学映像,有着民生观照的温度和气息。  相似文献   

19.
王瑞 《改革与开放》2012,(20):111-112
民生问题是一个与公民、社会和国家紧密相关的问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地形成了非均衡的发展路径。民生问题往往被政治化。找准民生建设的切入点,激发社会活力,激活公众参与的动力,是社会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要从政治的高度审视社会建设的意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就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根本性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自古以来,民生问题就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根本性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近年来,国家在对饮水工程、农村公路、医疗报销、保障房建设等涉及民生的工程建设方面,可以说不惜代价。但"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重视的是出风头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