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勤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26-128
高职教育的供求主体是指与高职教育的供求相关的、有着自我本位预期的政府、社会组织(学校、企业)和个人。文章分析了供方政府和学校,需方企业和个人四方主体的利益构成及冲突博弈,提出了政府干预与调节的职能整合,企业与学校联手的合作整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化整合等化解其利益冲突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2.
何谓市场机制:即在没有垄断和政府直接控制的条件下,以供求规律所支配的价格机制和企业随时可能破产的风险机制。只有这两个机制同时具备,市场机制才完备。何谓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吴德慧 《特区经济》2010,(8):196-198
为了加快河南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土地供需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是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构成的三个要素。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需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保护耕地、公平、公开、公正等原则。明晰农地流转的产权关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推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早在2006年,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就开始试行现代学徒制模式办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文章结合该校进行学徒制办学的经验谈谈现代学徒制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东西部茧丝绸产业对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东西部茧丝绸产业对接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接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东西部茧丝绸产业对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区域性市场壁垒,科技创新能力弱、科研投入不足以及宏观调控缺乏协调性和前瞻性等。要促进东西部茧丝绸产业顺利对接,就应构建和完善产业对接机制:政府应加强引导与协调,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行业组织要发挥协调作用和政府应做好市场分析、预测与宣传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时空条件是处在20世纪90年代向21世纪交替期中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它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衔接,其目标乃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与现代法治相融合,其具体含义就是成熟的市场机制与良好的宏观调控机制都通过法律的整合作用而相契合、相衔接.其他各种手段也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范围,并要求整个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正>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供求、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的服务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是社会运转的主要载体,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国家(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和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宁波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但对标先进城市,差距仍旧不小,迫切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找准问题、明确提出宁波非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8.
杨波 《辽宁经济》2004,(5):81-81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时空条件是处在20世纪90年代向21世纪交替期中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它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衔接,其目标乃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与现代法治相融合,其具体含义就是成熟的市场机制与良好的宏观调控机制都通过法律的整合作用而相契合、相衔接。其他各种手段也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范围,并要求整个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与之相适应。为此:  相似文献   

9.
广西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五个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广西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然而在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却存在着强辐射与弱吸收的突出矛盾,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径在于做好“五个对接”,即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和市场对接。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商业企业家队伍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顾名思义是以市场机制的客观作用支配、自发调节社会再生产运行的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其实质就是在商品经济运行调程中,主要受制於市场机制和其固有规律,它不能改变商品经济性质和功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具体运行形  相似文献   

11.
张正屯 《魅力中国》2010,(2):144-144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对接是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合理诠释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将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对接就是提倡中职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要贴近中职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实现语文与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双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产业转型背后都要有人力资源的支持。上海现在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的建设也处于关键时期。转型有两种,一种是由传统产业转到现代服务业,也就是由原来的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还有一种是原来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就是改造原来的传统产业,使其与现代新产业、新技术对接.在中国国情下,第二种可能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产业绿色效益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产业具有绿色产出、环境改善及可持续性等绿色效益,其效益的实现受技术水平、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的共同影响,基于此可以通过利用已有市场机制、完善能源市场机制以及加强宏观调控机制等方式实现新能源的绿色效益,在加快推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实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应雄 《浙江经济》2009,(9):27-29
让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政府性投资项目,必由之路是要大力推广新型的项目投融资模式,运用市场机制,畅通投资渠道,实现社会资本和政府性项目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6.
林巍 《特区经济》2010,(12):61-62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区域经济中心则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基础,区域经济中心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文就是力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探讨河北省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区域经济中心,揭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与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长期增长的各项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扩散是创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扩散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机理缘于在微观层面上,它能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采用诸如节约要素投入、优化要素组合、采用新资源等技术方法获得成本效应。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和重组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新技术的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模仿和反馈效应使创新得到改善和增强。创新扩散机制是由创新扩散的对接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针对我国创新活动和创新扩散存在的问题,设计出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创新扩散机制,即搭建供求平台,实现创新扩散的对接机制;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创新扩散的竞争机制;调整财税政策,完善创新扩散的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形成创新扩散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政策是包括产业计划、预算分配结构以及价格政策和信贷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系统,以对特定产业采取扶持、保护、鼓勋、调整和限制等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支柱产业支持政策、中小企业调整政策、衰退产业调整政策。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就是政府为了促进市场机制的发育,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及其失效,对特定产业活动以干预和引导的方式施加影响来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成长模式。因此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着眼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不少同志至今还这样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而社会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是计划机制。“计划”与“市场”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方式有三种不同类型: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调节。但是只要我们不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而是统一起来看,就会发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市场机制,而在于这个市场机制是否有计划性。任何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调节的方式或手段,最终都表现为对市场的调节。“市场调节”这个提法本身就欠妥,把“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并列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 第一,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对象性的东西,它只能是调节的客体,不能是调节的主体。大家知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市场行为,讲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也就是讲对市场  相似文献   

20.
高雅 《北方经济》2010,(6):10-11
旅游业高速发展需要人力资本的支撑,但是在旅游人才需求极度旺盛的同时,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这造成了旅游人才供求失衡的状况。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旅游业的市场、社会环境尚不完善,旅游业自身特性以及地域差别,高校和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前期培养以及后期培训均存在盲点是造成旅游人才供求失衡的深层原因。对此,应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携手,共同应对旅游人才流失的机制,实现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