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明佳 《商》2012,(12):163-16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如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苦的时候,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贫困问题给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极其复杂,并带有我国特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治理城市贫困问题时,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通盘考虑。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的途径,并以解决能力贫困及权利贫困为重点解决对象。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范围来看,贫困及贫困女性化是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现实中女性与男性相比,更容易陷入贫困,贫困的程度也更深重,主要表现为经济上更脆弱、受教育程度更低及健康水平更糟糕,针对女性贫困的具体表现从社会救助层面提出解决对策,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亲贫困增长的公理性标准及其测度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贫困增长主要是指能够使贫困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得到更多好处的经济增长.文章把影响亲贫困增长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并纳入亲贫困增长判定的公理性标准当中,对公理性标准实现了改进,并提出亲贫困可加性公理.文章还构建了基于收入分布且符合改进公理性标准的亲贫困增长"贫困度"判定指标,把该指标与GIC、PGC等常用测度指标利用公理性标准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常用方法的不足和本文所提方法的优越性,为实证测度亲贫困增长提供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我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从整体上讲,我国城市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利用17000户城市居民收支调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000万-1500万。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发展经济同时保持公平合理分配原则是消除城市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从整体上讲,我国城市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利用17000户城市居民收支调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000万-1500万.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发展经济同时保持公平合理分配原则是消除城市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磊  张晨 《财贸经济》2018,(5):130-145
基于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引入发展经济学的FGT贫困指数,分别从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方面对西部地区贫困水平进行了测度分解.然后基于1999-2014年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和经济增长作为门槛变量,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的非线性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减缓农村贫困中呈现明显的门槛效应特征,当发展水平较低时,旅游业可以显著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但当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跨越门槛值之后,上述贫困减缓效应则不再显著,并且还存在加剧农村贫困强度的潜在倾向.(2)当人均实际GDP低于第一门槛值时,旅游业并未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当人均实际GDP跨越门槛值之后,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的边际效应呈相反变化;而当人均实际GDP处于门槛值8717元前后区制时,旅游业对农村贫困强度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3)以人均GDP增长率衡量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具有正向非单调性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7.
姚毅 《北方经贸》2012,(6):58-6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而相对贫困问题则日益突出。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着重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会自动产生;二是不同纬度的人力资本均能有效地缓解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问题。由此,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梁山  赵立秀 《商场现代化》2012,(33):186-187
<正>一、引言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关系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且,农村贫困问题也是一个制约着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任务,是贫困人民的迫切希望。我国是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仍然存在农村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它不仅阻碍一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危害到一国的民生,因此,解决贫困问题的意义十分重大。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包括经济途径、社会途径以及法律途径等,本文主要从经济层面探讨如何减少或缓解中国贫困。有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有很多,但是关于金融发展和贫困关系的文献并不多。本文将针对该问题的一个分支——金融自由化中外商直接投资与贫困的关系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贫困有缓解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冯彩华 《商》2014,(17):153-153
贫困已经成为一个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全球性普遍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与贫困有关的问题更是层出不迭,尤其是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与否关乎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可否实现。本文试从现代性的角度来分析、探索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化的社会问题,以期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贫困群体新生的相对贫困、生态贫困等进行探讨,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从而实现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王莹 《北方经贸》2009,(12):144-145
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心理状态较其他同学差。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团体训练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加自我认知,发现自我潜能;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此情况下,中国城市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而随着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着重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城市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研究表明:(1)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会自动产生;(2)不同纬度的人力资本均能有效地缓解中国城市的相对贫困问题;(3)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网络性资源,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由此,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贫困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并缺乏发展经济的动力,发达地区适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适宜贫困区域。会展经济是绿色经济,对基础设施以及资金的要求较低,并有很强的经济拉动效应,适宜贫困区域经济的内生发展。贫困区域在气候、文化等方面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强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张全红 《财贸研究》2021,32(11):27-36
从收入和多维两个角度来测算贫困能够综合揭示贫困程度和特征.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和2014年数据,测算了我国农村的收入贫困,并同多维贫困进行了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对比,最后通过Logit模型分析了两种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从静态看,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60%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5%的收入贫困户;从动态转换看,2012-2014年间收入脱贫户中仅11%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劳动收入虽然对农户收入脱贫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对多维贫困及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的影响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贫困问题作为困扰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亟待要求解决,本文从贫困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贫困的原因,并对中国的贫困状况及典型性案例进行了剖析,并就贫困与人的生理道德底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贫困与道德的相对联系,并就消除贫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邓波  张红燕 《价格月刊》2004,(12):33-34
一、江西农村贫困现状 江西农村贫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贫困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程度较高;贫困并不是个案问题.而是一种以区域为主要特征的贫困;从整体上讲。江西农村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根据统计,2001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为88.4万人,比率接近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  相似文献   

17.
王佳珊 《商》2015,(2):81
本文从贫困的识别、影响贫困的因素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农村贫困问题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就贫困的识别而言,探讨了贫困从单维到多维的转变过程,着重分析能力贫困的重要性。就影响因素方面而言,选择更符合贵州省实际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评价方法上,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贵州省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沿黄经济带地区在脱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而防范返贫和相对贫困治理仍然是重要研究议题.文章测度了2010-2019年河南省沿黄经济地区的贫困治理效率与规模,利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区域贫困治理效率与规模差异,并归纳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贫困治理效率高低交迭推进,在末期达到最高;贫困治理规模与城市经...  相似文献   

19.
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杰 《中国市场》2013,(12):70-72
本文通过对环首都贫困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环首都贫困带的存在不仅大大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不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虽然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扶贫机制、制度建设、产业集群等角度对于根治环首都贫困带做出有益探索,但现实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文试图从产业融合视角拟对这一旧有问题进行新的探索,以期寻找一条有效解决环首都贫困带治理贫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儿童长期多维贫困、动态性与致贫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2000-2011年的连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多维贫困理论和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反映儿童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贫困持续时间的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从动态视角分析了中国儿童的跨期贫困状况、城乡差异及其致贫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当贫困临界值为0.3,贫困持续期为3期时,全国49.55%的儿童陷入长期多维贫困,且农村长期多维贫困的儿童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城市地区;在儿童多维贫困的4个维度、11个指标中,儿童入学、家庭照顾、时间自由和信息获取在不同持续期内对儿童多维贫困的综合贡献度超过70%.在影响儿童长期多维贫困的4个维度、11个指标中,户主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人口数、社会关系、家庭收入以及区位因素对儿童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