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7,(3)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一带一路中线沿线国家进口、出口贸易额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在中线上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分析了中线上有关不同影响因素给不同国家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对得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8,(13)
为了考察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了2006—2015年中国对54个沿线国家OFDI的出口结构效应,得出OFDI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效应有限的结论。为了发挥对外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效应,提出加强国家间合作,推动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72个国家2019年的横截面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双边贸易流量将增加3.634%。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双边贸易流量不仅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该指标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并着重从省市层面进行分析,以出口大省浙江为例,运用扩展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影响因素和出口贸易潜力。研究表明:出口贸易受经济规模、人口数量、距离、自由贸易协定安排和沿海国家条件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浙江省与18个沿线国家是出口贸易潜力成熟型关系,与13个沿线国家是出口贸易潜力成长型关系,与23个沿线国家是出口贸易潜力待开发型关系。基于此,本文为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8个样本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测度中国ICT产品出口效率,并采用Markov链方法揭示中国ICT产品出口潜力的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整体估计显示,双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普及率、贸易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的提高能显著提升中国ICT产品出口效率,国际旅游支出(占总进口的比重)阻碍了ICT产品出口效率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细分类别估计显示,中国ICT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略微差异;(2)中国ICT产品整体出口效率不高但稳步提升,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对高收入国家的ICT产品出口效率均值始终高于对中低收入国家的ICT产品出口效率,且两类经济体间的效率差距不断缩小;从细分类别看,通信设备出口效率最高,电子元件出口效率最低;(3)现阶段中国ICT产品出口潜力表现为再造型、开拓型和巨大型,存在长期增长空间且不易发生状态转移。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选取2000-2017年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规模、人口总量、地理距离、接壤情况对中国进口贸易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签署自贸协定情况、沿线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贸易自由度、金融自由度、投资自由度以及航空运送量等非效率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进口贸易产生影响。中国进口贸易效率逐步提升,但平均贸易效率较低,不同国家及区域的贸易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从短期看,中国进口贸易潜力呈现极化现象,而在长期中国进口贸易潜力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挖掘。通过分析中国进口贸易效率,对于充分挖掘短期和长期中国进口贸易潜力,持续扩大中国进口贸易,坚持践行互利共赢理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20,(1)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有序推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服务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在贸易领域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使中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即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利益共同体。本文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21,(1):121-12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地位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这无疑会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探索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新贸易数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通用语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引入改良的经济学引力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英语的合理运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8年~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为样本,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相关性,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改革政策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OFDI与东道国制度环境显著负相关;(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种负相关进一步加深;(3)包含节点城市的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的关系较为复杂,从全时期来看显著负相关,但是分阶段来看的话,“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贸易规模持续增加。为探究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利用60个沿线国家在2003-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呈正向关系,稳健性检验强化了这一结论;机制检验显示,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抑制了中国OFDI的贸易促进效应,而东道国自然资源禀赋与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了中国OFDI的正向贸易效应。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一带一路”倡议。本文以沿线各国的统计制度质量为研究对象,确立了统计制度的概念和范围,以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为基准,渐次引入正式和非正式统计制度质量工具变量,构建包含法律、社会、经济、政治四个维度的统计制度量化分析框架,建立了“一带一路”沿线59国双边贸易的统计制度质量量化研究体系。研究表明:引入正式和非正式统计制度为解释变量的拓展贸易引力模型更好地量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影响双边贸易量大小的制度因素强弱顺序为法律统计制度、社会统计制度、经济统计制度和政治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江西省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比重、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金额、贸易类别,识别同这些国家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认清贸易机遇与挑战,为政府及时调整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对外投资政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国际贸易问题》2017,(2)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早期成果。本文利用1996-2014年期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并结合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对"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长,且对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价格上升的影响,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同质性产品的影响,且对非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对我国与"一路"国家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对"一带"国家的出口促进作用。利用微观数据实证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确实有助于提振我国的出口贸易,区分不同类型进行实证拓展更论证了这一倡议的政策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其沿线区域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沿线国家日益成为我国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重要目的地。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规模和结构、畅通国际大循环,发挥直接投资的出口规模促进效应和出口结构优化效应显得尤为重要。采用57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从我国直接投资对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的影响全面分析其出口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直接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并存,效应因国家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在空间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共同特征。第二,我国对沿线相对欠发达国家和相对较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动机存在差异,并导致出口效应存在异质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而且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更为明显;整体来讲,对相对欠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带来的出口结构优化作用比相对发达国家更为显著。因此,我国未来要在充分考虑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的基础上,精准选择与优化投资方向,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直接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有效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