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华 《魅力中国》2013,(22):332-332
随着网络的普及。公民的个人信息频繁被盗用,为了进一步保护公民的权益,个人信息也就成为法学界探讨的热点。本文从个人信息的概念度现状入手,探讨我国信息保护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的开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也会造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构建一个合理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体系,需要从完善立法、规范公权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3.
许峰 《理论观察》2022,(5):107-11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对于发生的各类现象形成更加持久的留存,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强。目前,我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始终没有得到普遍关注,难免个人信息保护会与刑事诉讼的价值发生冲突。因此,应以刑事司法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以及数字技术与刑事诉讼活动的融合发展作为切入点,从刑事诉讼的程序角度,分析刑事诉讼活动中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完善路径,就具体措施而言,应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规范刑事司法程序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确立刑事诉讼领域的被遗忘权,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正>一、前言伴随着大数据的创新与发展,数据经济市场的大规模增长,给我们的交通出行、生活方式也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增加了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甚至对公民的人格尊严及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是数据经济时代下发展的产物,是以人为本立法理念的集中体现。同时,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体现了数据经济下个人信息权利被侵害的保护与救济,为推动数据经济公平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一)国家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我国《民法通则》、《刑法》和《商业银行法》均对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保护作出规定.《民法通则》第99-101条分别对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作出保护规定.《刑法修正案(七)》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纳入刑事犯罪的范畴,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罪名.  相似文献   

6.
黄晓丽 《魅力中国》2011,(8):125-125
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频繁多发,网络“人肉搜索”逐渐演化成网络暴力,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其中名誉权、隐私权日益成为保护的重点,徐州立法“毁灭性”禁止人肉搜索,且侵权责任法公布确立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刑法修正案七也增加新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人肉搜索禁止或放开,是否对其进行刑法规制引发学者的讨论。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基本介绍,引出对其是否入刑的争论,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试图构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因为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让每个人的个人信息受到极大的威胁,大数据之下个人信息侵害事件频繁发生,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人们发现个人信息被侵害时,根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窃取、非法利用和转卖。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常有必要对民众个人信息安全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8.
网络中个人信息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信息隐私权是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了解、拥有、公开的控制权以及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文章从分析个人信息隐私权概念入手,论述了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内容和方式、途径,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数据包含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仅关系到用户的个人隐私、财产安全、人身安全,还关系到整个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歧视消除以及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网络发展尚不成熟的环境下,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行业自律还处于起始阶段,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全面保障。个人信息保护与公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大数据时代的焦点也是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的流通自由度越来越高,使得个人信息越来越需要保护。根据《民法总则》第111条,个人信息第一次被纳入民法保护,并在民法层面得到确认。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越发增加,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文章对网络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存储、转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达到事前预防、事中防范、事后救济,坚持与时俱进,净化当代中国互联网环境,促进互联网有序、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府作为公民个人信息的最大持有者,这为政府管理提供了便利,但对个人信息的不当收集和利用,就会给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随着网络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问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公共领域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日益显得重要.本文从探索个人信息基本问题出发,分析政府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要件和原则,阐述在公共行政领域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用户获取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必然要涉及读者的个人信息。随着信息服务的广泛使用,读者的信息经常被泄露,这将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满意和信任。文章运用描述法和分析法探讨了潜在安全风险的种类,列出了防范读者个人信息泄露的有效策略。结果是,只有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才能加强对读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潘毅 《特区经济》2014,(1):155-156
个人信息保护法应该是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同时又能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欧盟在个人信息保护上走在世界前列,采取了和美国不一样的保护模式,通过统一立法模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促进信息流动。德、法在欧盟立法基础上的国家立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行具体细化和完善,尤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猖獗,不仅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隐私权,也诱发了电信网络诈骗、 盗刷银行卡、 敲诈勒索等下游犯罪的高发.本文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罪名分析的基础上,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来构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证据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构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证据体系包括:主体要件、 主观要件、 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扬 《改革与开放》2012,(10):16-17
一、我国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一)国家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我国《民法通则》、《刑法》和《商业银行法》均对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保护作出规定。《民法通则》第99-101条分别对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作出保护规定。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模式,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与监督权提供了平台,是政府反腐的重要补充。缺乏制度规范的网络反腐,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存在与政府反腐脱节、影响反腐成效等问题。加强网络反腐的法治化进程,用制度保证公民网络监督权的实现,应明确立法主体,明确网民权利和义务,建立举报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和被举报人保护法律制度,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网络反腐处理及反馈机制,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地日益渗透,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为了给用户的个人信息提供更有效的保护,2017年有10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网站相继更新了隐私政策。更新之后,隐私政策的条款得到了补充,信息收集的类型、目的、方法以及信息的用途得以明确,共享、转让、公开披露信息的情形也进行了细化。相较于之前的隐私政策,更新后的隐私政策透明度更高,保护范围更广、更全,表述更为规范,并向用户展示了更为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体现了网站对网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8.
常常接到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邮箱、QQ甚至网银密码被盗……,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什么渠道扩散的?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时不时产生这样的疑问.特别是去年年底揭露出的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将个人信息保护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3月15日召开的2012年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大会上,主办方之一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发布了《2012年网站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测评报告》.这份报告中的"2011年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网站分类平均得分排名"显示,银行网站得分仅31.98分(满分100分),成为电子商务、招聘网站、婚恋网站和游戏网站等7个测评分类中得分最低的网站类型,60%的被调查对象遇到过个人信息被盗用等问题.31.98分、60%的数字直观地显示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不容乐观,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已有利用个人信息从事非法获利的黑色链条.  相似文献   

19.
曲明 《辽宁经济》2014,(2):72-73
我国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迫在眉睫.个人信息保护要实现价值目标的有效平衡,并遵从三项原则:保持价值平衡原则、信息保护与流通并重原则、重视法律的前瞻性和技术性原则.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应从立法模式、基本内容和配套措施三个角度进行布局和考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成了高附加值的社会资源。信息的经济价值日益突显,非法收集、利用、公开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愈发严重,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外许多国家都已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和标准,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措施散见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因此,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现状,进一步完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