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农发行对信贷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视,信贷合规经营理念不断增强,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在优化信贷结构、夯实信贷基础、升级信贷电子化操作系统、减轻基层行手工报表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但与不断更新变化的信贷制度和更高要求的操作水平相比,基层农发行的信贷管理"粗放有过、精细不足",合规经营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统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实现了全行统计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业务数据从生产系统到信息应用系统的自动转换;实现了统计资料信息资源共享,对于促进农发行统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讲,统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实现了会计数据抽取、统计指标加工、报表模板制定、报表任务管理、统计数据处理、人行表单报送、数据分析查询和用户权限管理八大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农发行统计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制度严格。一是对搜集、上报的各项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二是统计数字的上报必须遵守上级行规定的时间,不得延误;三是统计的资料必须全面、完整,不得有遗漏;四是统计的过程必须严谨,要严格按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来对全行金融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二) 内容全面。一是信贷统计月(旬)报表,全面反映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二是贷款累放累收统计月报表,反映信贷资金周转速度;三是现金月报表,  相似文献   

4.
一、通过分析报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提供了报表分析功能,通过i@report报表工具设置分析报表模版,对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表。分析报表中包括分析的项目名称、分析模式、统计口径公式等。分析报表功能的组成元素包括活动报表组选择、报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农发行湖南省分行下发通知,要求所辖各级行和各专业条线扎实开展基础工作研究,积极为基层减负,优化基层工作环境,引起了各基层行尤其是县级支行的共鸣.支行客户服务部门承担的信贷前后台业务报表填报数量多种类繁杂,仅信贷条线需上报的电脑、手工月报、季报就有45种近百张.特别是月初各类报表数量较多,上报时间集中,一些数据需各基层行客户经理提供和系统信息维护,往往与其正常工作发生冲突.大量的报表使基层行信贷管理人员疲于应付,难以安排时间深入贷款企业进行贷后管理.情急之下,往往敷衍塞责,降低了填报质量,失去了报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信贷资产监测考核制度的作用 以综合提高贷款质量管理为手段的信贷资产监测考核,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信贷资产监测考核制度,可以为调整信贷结构提供参考数据,为清收非正常占用贷款指点迷津 根据监测行业(或行业)贷款规模和贷款在不同企业实际运行状况的数据而汇总形成的监测考核报表,实际上就是一张银行的贷款“质量、品种、效益”表。该表直接描绘了贷款资产的分布结构和占用形态结构的静态与动态变化情况,使我们对贷款的分布和质量有了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范式,采用江苏省13个县域2005~2008年经济、金融、中小企业的独立混合截面数据,建立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差异明显;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受其自身特征、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主要指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特征及宏观经济环境特征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对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家庭微观数据,从信贷需求结构和信贷渠道偏好的角度对中国农户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主要表现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较高,但获得正规信贷的农户比例较低;同时,有非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非常高。有信贷需求的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比例较低的原因有:1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中未申请贷款的农户比例较高,有效信贷需求不足;2有信贷需求的农户中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的农户比例较高,正规信贷需求缺乏。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农户有正规信贷需求但未申请贷款的可能性,也显著降低了农户具有非正规信贷偏好的可能性。因而,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户正规信贷获得,降低非正规信贷偏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额信贷利率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额信贷的定价即其利率水平的决定是小额信贷的核心问题,对小额信贷应实行高利率或低利率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小额信贷的供给和需求说明小额信贷的供不应求决定了它的稀缺性,也因此决定了它的高利率;进而构造了一个小额信贷的利率模型并利用东西部的两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小额信贷的现行利率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0.
一、将较大程度的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全行统计报表工作质量和效率新系统上线后,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由总行来完成,包括采集、分析报表模板的定制,报表任务的发布管理,系统参数设置,统计指标及机构的维护,服务器系统的后台维护工作等,省级分行须承担部分报表数据的维护职能,省及省以下机构的统计人员的数据采集、系统维护、数据  相似文献   

11.
应当加强信贷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力朱景龙当前,农业银行信贷人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力。有的只知皮毛,不能做深入的分析;有的不懂装懂,只能被企业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在假财务报表盛行的今天,一个信贷人员如果不能识破其虚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发行初步建成了以综合业务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为业务经营核心、综合前置系统为系统接入核心、数据交换平台为数据应用核心的现代银行IT架构雏形,与先进银行的差距大幅缩小。全行已处在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和科技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的技术新起点上,需要充分运用已搭建的信息科技平台和人才队伍,提升全行业务发展的信息化、电子化水平,提升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支柱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13.
<正>虞城县支行在夏粮收购过程中,探索开发了以数据自动采集、远程实时监控、信贷现场监管"三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银企联网信贷监管系统,有效解决了现场核打码单、库存监督管理、资金回笼监管等信贷基础管理中的若干难题,大大提高了监管质量和效率。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是农发行立行之本、兴行之基。如何加强对收购资金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一直是近年来困扰各级农发行的一个难题。在2014年夏粮收购中,农发行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支行结合实际,充分运用企业现行的管理系统,找出关键业  相似文献   

14.
健全的信贷报表制度是信贷风险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银行实现有效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但种类繁多的信贷报表使基层行难以应付。如何精简报表,理顺上级行与基层行之间的报表关系是我们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贷分析对农发行而言并不是一件全新的工作,它一直存在。信贷监测分析不同于统计报表分析,表面看是一种称谓的差异,其实质是内在信贷管理模式和思维的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综合业务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CM2006等生产系统相继上线运行,农发行基本实现了生产系统(会计业务和信贷业务)的数据大集中。如何利用大集中数据为业务部门提供实时的客户、财务、信贷等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建设农发行信息管理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数据仓库、商业智能系统,为领导、管理层提供准确的经营和决策信息,成为下阶段农发行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统计数据集中管理系统是为满足农发行统计业务发展和人民银行要求而开发的,同时它也是建设农发行MIS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CM2006系统不断升级改造,系统功能逐步完善,已成为农发行办贷管贷及集所有信贷电子化资料、统计数据于一身的综合性信贷基础管理应用系统。同时,系统功能的不断开发升级,对系统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CM2006系统操作和应用水平,夯实信贷基础管理,切实防范操作风险,有效落实信贷基础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建议在市分行范围内建立CM2006系统专项辅导员制度。基本思路为:专项辅导员以规范操作、夯实基础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为目的,由市分行  相似文献   

18.
斗转星移,农发行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随着业务范畴的不断拓展,农发行的信贷管理手段也日新月异,从以前的手工信贷管理台账、信贷管理报表发展到现在先进的粮油贷款电子台账报表管理系统、CM2006系统、信贷监测系统等.但作为农发行传统信贷业务的粮棉油贷款业务,仍坚持着以前行之有效的核打收购码单和丈量实物库存等信贷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正>CM2006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农发行信贷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信贷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建设,也为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渠道。但目前,该系统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系统的控制作用还未得到全面发挥。笔者从流程管理、规范资料和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进一步加强系统应用的建议。一、CM2006系统在强化信贷基础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一)流程管理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农经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对农经统计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的专用软件,软件中审核模块经过几年运用、修改和完善,功能不断得到加强,逐步成为农经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运用统计软件审核统计报表,可以极大地提高报表审核效率和报表数据质量。目前,利用统计软件审核报表主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