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大力发展“新工科”教育,对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武汉大学土木类和水利类专业为例,探讨了新时期水利土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水土交融”为理念构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学生教育和培养全过程。文章探索了“教学-竞赛-科研-实践”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的有效贯通,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江苏科技信息》2019,(27):67-70
新经济背景下,新工科不仅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应对策略,更是当前高等教育适应求变的全新理念。尤其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之际,其现实性指导意义不言而喻。校企共建课程作为产教协同育人的重要特征,如何在课程建设方面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实际需求,需要教学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其进行研讨。文章聚焦药学类专业课程,从教育、教学、意识等多个角度入手,对照新工科建设理念,结合现状进行积极思索,为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发展和大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各项育人工作要有机融合、相互协同、形成合力,最终达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实践育人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有必要延伸路径、扩大效应,为实践育人带来新指引.总结以往模式方法与工作经验,文章从目标任务、指导原则、组织架构、具体内容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社会对于应用型工科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更好的帮助学生锻炼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就必须开展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工作。为了进一步阐述新工科背景下的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的开展措施,文章主要从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意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上述内容,对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提升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学科竞赛顺应当前“新工科”建设需求,聚焦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工程认知、资源整合等能力,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了学科竞赛在材料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太原科技大学的实践经验,从课程体系、学习模式、管理制度等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高校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其办学目的的实用性、办学面向的实际性和办学过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应紧密契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招聘与人才测评”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举措包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工作流程为主线”的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绩评价机制、“课程思政育人、校企协同育人与专业教学育人有效融合”的育人体系等五大方面。高校应从课程实际出发,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推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新文科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文管工”复合型经管类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对“文管工”复合型经管类人才内涵进行剖析,利用复杂系统理论、霍尔三维结构等,构建“文管工”复合型经管类人才培养系统,同时设计“文管工”复合型经管类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8.
9.
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在教育改革与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新文科建设对经济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经济学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技能、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经济学专业作为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两手抓,为国家经济发展培育接班人。本文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出发,探讨构建经济学专业和思政相互协同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凌静怡 《魅力中国》2021,(14):351-352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高校课程思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将对疫情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坚持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将课程思政作为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傅怀梁 《黑河学刊》2013,(11):165-167
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绝佳模式,对校企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面临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欠缺、企业实践导师的素质不高等诸多校企合作难题。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适合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郝丽  许慧 《科技和产业》2018,(12):50-53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社会对于我国的人才素质需求和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人才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型发展战略、办学定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3.
“工程成本会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实施中,存在专业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效果不显著以及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等问题。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为此,文章以广东省X职业学院为例,构建了三课堂三线齐发的教学模式,全面协同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教师和教学管理教师等多方力量,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该模式旨在提升“工程成本会计”课程的育人成效,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以期为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营销”课程理论体系完善,课程内容稳定,线上课程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天然优势。高校专业教师应利用授课机会,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及方式。文章通过3次完整授课过程的实践和调查,对“市场营销”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该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三全育人”背景下形成了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而其中高校公寓育人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习氛围塑造、人际关系维系都起到积极作用,是当前高校所重点关注的育人环节。但是公寓育人在很多高校存在着制度构建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性地开展公寓育人模式探索,营造良好的高校公寓文化,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6.
17.
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是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课题,文理工相通、人文社科相通、中西相通、知行相通是新文科的基本特征。文章以某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集群建设为例,梳理了经管类专业集群的基本构成要素,总结了集群建设经验,勾勒出集群建设路径,即做好顶层设计—确定龙头专业—梳理专业集群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逻辑关系—剖析电子商务集群岗位链逻辑关系—打造多维教学团队—构建“模块化”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和专业集群保障体系。实践表明,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晓琳 《魅力中国》2021,(14):276-277
本文以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第六党支部、教工第五党支部与大泽镇红色村共建项目为实例,充分发挥党建实践育人功能,探索高校党建+课程思政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课程思政提供组织保证,拓展学生党支部建设新途径,有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江苏科技信息》2019,(34):64-66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将传统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成思思 《理论观察》2022,(5):159-161
课程思政是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由高校教育部门、教师群体为主导,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学科课程等的融合教学,形成学科理论知识、德育教育的协同效应。特别是新时代高校借助于课程育人,要从思政育人情境创设、教学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等流程入手,进行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道德素养的培养。本文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以及课程建设过程中浮现出来的高校教育人员、教育传授观念、授课方式引导、实践活动等的不完善问题,提出“专业课程+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策略,旨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