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实地调研发现,地方金融监管存在"轻监管,重发展"、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等、重复监管和监管空白、跨省监管难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机构的权责划分不够优化等问题。为此建议:完善地方金融监管的法规法律体系、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来提高监管人员素质、金融领域简政放权、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的省级协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实地调研发现,地方金融监管存在"轻监管,重发展"、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等、重复监管和监管空白、跨省监管难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机构的权责划分不够优化等问题。为此建议:完善地方金融金融监管的法规法律体系、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来提高监管人员素质、金融领域简政放权、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的省级协作。  相似文献   

3.
金融监管体制是实现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和机制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影响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在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动因和现状基础上,提出加强金融监管体制顶层设计,明确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分工及配套措施;协调金融监管权力的有效制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动态调整金融监管标准和政策,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和信息披露水平;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科技建设,实现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适时平衡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会议以来,省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陆续挂牌成立,我国地方金融监管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立足新时期下地方金融监管的目标及监管模式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商》2015,(32)
随着地方金融的迅猛发展,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中央和地方监管目标不一致、地方管理职责定位不清晰、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实现"规制统一"、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完善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高地方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对准金融机构采取"多头分层"监管模式,但是,监管主体缺乏专业性且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主体不独立、监管权配置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监管权的配置。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监管权的横向配置涉及监管主体的选择。本文建议将准金融机构监管权下放至地方政府,由省级政府成立具有独立性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统一监管,以完善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实现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7.
国内经济金融面临新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金融风险与监管等问题成为国家和地方应对挑战的重点。尤其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地方金融监管由于存在认识和实施途径等方面的缺位和不足。基于对地方金融风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归纳分析,从而提出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等建议措施,以促进地方金融监管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开始,我们济南市工商局历城分局探索并推行了经济片警责任制。经济片警责任制是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经济片警为责任主体,以管辖片区为责任范围,以区域巡查为基本方式,以信用分类分级监管为手段,登记管理与属地管理有机结合的监管机制。工商总局领导,山东省委、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盛,并且发展速度极快。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金融行业的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仍存在着较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受到金融行业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加强重视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方法,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降低风险。本文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和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目前仍为机构型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法制不健全且缺乏国际合作监管。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我们应相应变革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制:确立功能性监管理念,以功能监管替代机构监管;制定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最大限度实现监管目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立法,实现“他律遵法”向“自律守法”的转化;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立法,避免内国监管法律域外适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杨柳 《商场现代化》2006,(29):335-336
本文以金融监管模式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界定了金融监管模式的定义,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金融监管模式进行分析。在众多的金融监管模式中,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的争论焦点——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即分业监管模式和混业监管模式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按规定,对媒体广告监管可实行级别或属地监管,但作为同一城市(或同一市场),我们认为以一个监管机关进行监管为好,按级别管理所产生的矛盾大于属地监管。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实行媒体广告级别管理的省会城市(一般都是省局监管省属以上媒体广告,市局监管市属以下媒体广告)。  相似文献   

13.
2022年新年伊始,人民银行即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全文,在回顾过去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的同时,明确了创新边界和发展方向,提出“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十六字原则与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监管方面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的回顾以及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监管隐忧的总结,在借鉴美国与新加坡监管沙盒推进措施的基础上,总结出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监管螺旋式上升的关系模型,并对我国未来金融监管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拼凑式金融监管模式的无缝化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广受诟病.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转换金融监管思路,从东道国监管和母国监管之争转向对监管契合问题的探索,并从这个角度提出了拼凑式金融监管模式的主流研究概念,认为其固有的监管隔断和空隙的危害性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蔓延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形成超级监管形式、以监管互律来促进监管合作、分层次统一监管等方式,讨论拼凑式金融监管模式的无缝化修正.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监管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历经统一监管到分业监管后,在混合经营的趋势下必须加强和完善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健全和强化分类监管体制下的监管协调机制,选择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稳健、科学、规范和流程顺畅、监管有力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安徽省科技金融发展面临政策、技术和国际等方面的机遇,虽然安徽省的科技金融初具规模,但由于产业基础落后,在平台建设、监管机制和人才方面都存在发展问题和瓶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互联网为安徽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便利,并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随着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金融监管面临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失灵和科技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的新挑战,针对目前安徽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升级和政府监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监管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热点话题。本文认为,当前国外金融监管呈现出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过渡、监管法制趋同化、注重风险监管和创新监管,兼顾外部监管、内控机制和同业自律,以及金融监管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外金融监管的这些发展趋势对完善我国当前金融监管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监管机构协调性差、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备、监管的有效性不强、分业监管模式存在弊端、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不足等问题,应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改进监管方式,完善金融监管主体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9.
贴近监管对象银监会拟对交行属地联动监管近日,银监会计划在上海银监局新设一个监管处,主要承担对交通银行的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职责,由此意味着银监会将对交行实施属地监管。所谓属地联动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安全与效率并重的金融监管称为有效金融监管 ,并对我国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进行了研究 ,指出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现状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了在我国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的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