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劳动力迁移并且最终在城市中定居,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随迁老人。由于户籍等制度的限制,随迁老人在异地的生活保障状况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构造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将有助于更好的帮助随迁老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结果表明,服务保障情况是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主要因素,社区服务中心的设立有利于提高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琴 《科技和产业》2014,14(12):59-63
目的:调查南通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以期为促进南通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南通30家民办养老机构及入住的301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民办养老机构的基本状况、经营管理状况、服务人员状况、入住老人状况等调查。结果:南通旧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民办养老机构自身完善程度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社会投入不足;养老服务人员数量较少、素质较低。结论:理念驱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给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重视入住老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探索"养医结合"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养老服务配套不足之间的矛盾;资本进入利益冲动与开发运营模式不成熟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专业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性要求与配套政策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府必须从规划、资金、税费、土地、人才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并实施配套政策,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4.
当前,越来越多的老人为了养老或照顾儿孙跟随子女迁移到城市,形成了庞大的"随迁老人"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融入陌生环境的过程中,遭遇了生活甚至是生存的困境。为改善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增强他们适应新生活新环境的能力,在积极发挥随迁老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更需要家庭、社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事关国家社会稳定和亿万人民福祉的大事。西安市积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有效市场”动能和“有爱社会”潜力,基本构建起广覆盖、多模式、分层级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还存在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需失衡,相关配套政策衔接不紧、落地较难,医养结合协调困难、医保受限等问题。建议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加大培养力度提高薪资待遇,提升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水平;加强规划设计,完善政策衔接,提升政策系统性可操作性;加强政策协调,推进医养结合,积极争取长期护理险试点。  相似文献   

6.
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必须遵循养老服务的基本价值,即传统性,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养老精髓;时代性,遵守现代社会道德规范并与时俱进;国际性,借鉴世界各国的养老经验;公共性,彰显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公共服务功能;人本性,注重以老人为本,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社会性,养老服务必须走社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转移、留守老人健康与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讲,农村劳动力转移既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可获得的经济给养能力,又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得到的生活照料质量,从而影响留守老人健康.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影响,并利用“家庭所在社区总人口中外出打工人数所占比重”作为工具变量来克服估计中存在的联立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体上有利于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是,在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缺失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旨在增加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围绕社区养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已成为推动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和核心议题。在养老多元化治理的框架下,政府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也是切合实际的。考察同区域和不同区域政府间基于社区养老的协作机制问题时,部门间的"协同"是社区养老"善治"的核心。然而,现阶段我国各级各类政府间基于社区养老建设的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协调机制缺乏制度性规范。从同一区域内的政府间工作来看,存在着部门间的政策衔接不畅、有效的协同机制仍未形成、养老保险改革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不同区域之间的政府间工作来看,存在着养老福利制度和养老服务优惠政策不畅、医保制度异地互通和结算困难、养老保险异地结算"瓶颈"等诸多困境。应尽快消除不同部门政策的矛盾和张力,使各相关政策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文章针对上述困境,提出了政府间合作实施养老体系改革的理性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对福州市3家养老机构30个老人进行访谈研究,最后归类汇总,其中典型代表个案3个。目的在于了解福州市养老机构老人入住原因及生活质量状况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研究发现:入住养老机构的群体一般为与家庭子女关系不和、正常退休,子女工作繁忙、政府优抚,弱势失能老人群体,部分老人反映生活质量不佳。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入住老人为提升其生活质量,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从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现状出发,通过研究农村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中所存在的困境,并针对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政府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老人收入;加强对商业养老服务产品的宣传;保险业加强对养老服务产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个“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凯 《浙江经济》2008,(3):56-56
虽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当前热点问题,但内涵界定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政策口径不统一、方向不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着相互衔接的困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开始到成熟,每个阶段的重点、目标和途径都会存在差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及家庭结构核心化,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导致家庭照料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更加凸显。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文章审视了农村老人的照顾需求及其差异性,同时也探讨了农村老人照顾需求与社会支持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政策建议,以弥补老人照顾需求与家庭照顾的不足,最终实现维持社会与家庭照顾责任之间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全国正在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制度,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务格局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然而,在目前以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居多的城市住养机构内,为老服务仍然停留在日常生活照料层面,相对于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住养机构针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服务发展缓慢.鉴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对称的国情,决定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必须从适度普惠福利制度原则出发,实施低成本战略.  相似文献   

14.
汤玉刚  刘亚南 《世界经济》2022,(11):125-149
本文以济南市2003-2015年实施的定点学校政策为例,结合空间断点与双重差分法,考察旨在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机会的政策如何导致了城市内部的居住群分。研究发现该政策导致定点小学学区内二手房出现了3%-4%的折价,租金没有明显变化,二手房出售和出租挂牌数量显著上升;定点学校数量越多的街镇吸引了越多的外来人口流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更多地设立在了非定点小学附近。这说明定点学校这一基于地点的包容性公共服务保障了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但却导致了定点学区内在位家庭的逃离,引发了居住群分,形成不同社会群体在学区间的居住隔离。本研究对改进包容性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 2011-2012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将家庭养老分为经 济供养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居住方式四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对城镇居民家庭养老影 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对女性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挤出了老人的经济供养与精神慰藉状况, 并与其居住方式依然属于负向的关系;对男性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会对老人的经济供养和生活 照料有替代效应,而对精神慰藉与居住方式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通过解释机制发现,原因在于 老年家庭决策权力在其中起到了调节效应。研究结论认为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应在老龄政策 中引入性别差异因素,针对不同性别的城镇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的养老政策措施,协调社会养 老与家庭养老的关系,注重老年赋权的调节效应,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6.
凌霞 《魅力中国》2014,(7):275-276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如今30年过去了,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他们的父母开始步入老年人的行列,由4个老人,1个孩子,一对夫妇,构成的“421家庭”日益增多,独生子女莽老处于“弱中之弱”的不利地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为了成功化解这一矛盾,国家必须加大对独生子女养老的政策倾斜,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以破解城市独一代“421家庭”养老困境,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主要从经济状况、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研究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村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而计算出具体的养老满意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满足基本生活的水平、健康状况、子女的生活照顾和关心、邻居的交流以及村集体的生活照顾等6个因素会对农村老人晚年生活总体感受产生显著的影响;农村老人的养老满意度为67.42分,属于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北方经济》2017,(11):12-14
文章缘起十八届五中全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庄严承诺,在深入总结我国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增加供给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养老公共服务的对策与建议,希冀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制度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全国正在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制度,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务格局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然而,在目前以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居多的城市住养机构内,为老服务仍然停留在日常生活照料层面,相对于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住养机构针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服务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老龄化有着明显的未富先老的特征,而实施反抵押贷款,以房养老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养老压力的方案。本文通过模型定量分析,推导出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以房养老能够大幅增加退休老人收入,改善了养老预期,从而提高了整体福利状况。本文还对如何以房养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