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组织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克服“组织缺陷”这一深层次矛盾,推动农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现有“合作组织+农户”、“协会+农户”、“公司+农户”等方式,组织程度不高,利益摩擦较多,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带动能力不强,亟待形成更有效的市场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超大集团的“公司+基地+农户”和朝阳集团“基地(农户)+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的独特组织结构,是江苏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实践模式。加快市场组织创新,协调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农民扩大经营规模、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合约稳定性及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珺 《经济问题》2007,334(6):72-74
"公司 农户"是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但是在这种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却普遍存在着合同履约率低的问题.究其本质,公司与农户能否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关键还是在于其间的经济利益能否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分配.通过博弈模型对公司与农户合作时彼此之间的收益分配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对影响公司与农户之间合约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探讨,为制定相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3.
对"公司+农户"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农业产业化热潮中,“公司 农户”。模式作为一种内涵宽泛的制度安排,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还可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市场及管理优势,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但在认同和采纳的同时,也凸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再造农村微现经济组织,逐步用“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替代“公司 农户”模式,从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与水平有赖于有效交易协调机制在解决因此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较于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社区型合作经济组织,非人格化的市场价格,“公司 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利于降低农业产业专业化分工进程中的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是一种有效的交易协调机制。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必须针对其发育初期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而处理好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是农企合作的基础。因此,应加大政府扶持,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诚信和中介组织协会建设;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尊重和强化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等工作,建立互利共赢的农企利益关系和稳定的合作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6.
公司+农户是我国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中的基本模式,它包含了公司、农户、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尽管组织形式不同,但市场主体间都是以各种契约为联系纽带。本文构建一个重复博弈模型,在一个所有权治理结构和关系性治理结构两维度的缔约框架下,分析基于契约规制的农村经济组织模式的组织构架和治理机制。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组织则可分为市场驱动型、基地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联动型、股份合作型等四种组织构架和治理机制截然不同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7.
衡霞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40-142,225
"公司+农户"型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制度缺失、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市场供求环境的波动以及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契约风险的传递性,更加凸显了该模式的制度缺陷,从而迫使资阳市政府探索比两方合作机制更为有效地防范产业化经营风险的创新型制度——六方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组织形式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为我国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众多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公司+农户组织形式。一、公司十农户组织形式申不公平交易现实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又一次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安排是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传统的体制障碍尚未消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建立。在农村,分散的农户同市场难以进行有效联结和农业比较效益低是目前我国农村突出问题。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一方面分散的农户通过中介组织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另一…  相似文献   

9.
张士云 《技术经济》2002,21(6):27-29
<正>1.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微观主体的经营思路不对路、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市场化,是一种适应市场经营机制的经营模式。它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市场农业运行机制。但一些地方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往往并非如此。首先,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组建的非市场性。其次,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经营思想的落后。第三,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突出地表现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脆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公司与农户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利益连接机制.[方法]以武汉小蜜蜂公司与农户之间在蕌头加工中中形成的利益联结为例进行分析,寻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关键点.[结果]武汉小蜜蜂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比较紧密的企业化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了该地区蕌头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相关者是农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有利于保障和提升农业利益,有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这包括农户与龙头企业、政府、中介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以及龙头企业与协会之间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产业运作过程商品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方式,实现农业价值创造最大化和农业价值分配最优化的农业产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劳动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对扬州市宝应荷藕产业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近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注意把握发挥特色优势、做强市场主体、完善服务体系、创立名优品牌和强化资源整合等五要素;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近阶段纵向合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中介机构、市场)+农户”为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合作社)+农户”则是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新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组织稳定运行在于建立尊重市场作用柔性适应机制,利用柔性契约、分成契约等形式可以有效增强契约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相关者是农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有利于保障和提升农业利益,有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这包括农户与龙头企业、政府、中介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以及龙头企业与协会之间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产业运作过程商品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方式,实现农业价值创造最大化和农业价值分配最优化的农业产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模式、利益分配与农民收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构建和分析了不同交易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模型,并以此探讨了不同交易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证明,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后,龙头企业和农户获得了更高的联合利润总额;与"龙头企业 农户"模式相比,"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农户"模式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并使农民的讨价还价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司+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经常面临履约率低、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温氏集团通过选择恰当的契约治理工具,有效降低农业合作契约风险,获得持续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典型。这证明:合理安排"公司+农户"型契约治理模式,可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进而维持合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农户退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退出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户退出模型。农户退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农户除了要进行短期的成本收益比较之外,还要进行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权衡。只有当合作的收益与不合作的收益之差小于合作的成本与退出成本之差时,农户才会选择退出。  相似文献   

17.
"公司+农户"契约设计及价格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信息不对称、组织分散、资金技术劣势和政府干预偏向等原因,农户在与公司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这直接导致了"公司 农户"契约关系的不稳定性。决定合同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农户参与项目的机会成本及其组织化程度。因此,建议一方面应不断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形成龙头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改变"龙头"垄断的局面;另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谈判能力,改变农户"一家一户"面对公司的状况,真正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1.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小农经济下的农户生产经营活动是分散的,分散的农户面对经营管理高度组织化的市场主体,交易费用高、谈判地位低,在商品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益得不到保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改善目前农户面临的不利环境。2.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带动。通过企业带动,增加就业机会,搞活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3.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促进生产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与专业化,延伸产业链,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4.创新农户同公司合作方式,针对农户缺乏资金、抵押品的现…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这里,有许多问题需要理论界研究。现将研究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及特征 1.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流通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运作方式是,通过利益纽带,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成效及未来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经营体制和组织制度的一个重大创新,是农民、企业和基层干部适应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伟大创造。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龙头企业壮大,服务组织成长,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能力增强。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产业化经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国民经济"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近年来的中央涉农文件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目标、定位和重点进行阐述和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集聚、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加快农业对外开放起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部分行业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政府要从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和市场服务组织、加快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工作指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