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吸收欧洲文化的差异及对近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两国吸收欧洲文化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都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日本要比中国全面广泛得多.其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对欧洲近代文化的认识差异,由此表现出对欧洲近代文化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对中日两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都处于东亚,由于地理、气候、人种上的相似和相近,两国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交往,两国的法律文化彼此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两国在面临着几乎相同的国际环境下,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差别呢?两者有何异同呢?这给我们有何种启示呢?在这个疑问下,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文献综叙法和比较分析法,详细分析了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两者的异同,并从中找出一些值得我国在当今法制建设中一些可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日中两国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就以中国的古典而论,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传入日本已有一千数百年的历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日本人主要是向中国学习。当然,在近代,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又大量引进了西方文明。但这不等于说中国古老文化的影响在日本就淡漠下去了。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儒家的保守思想曾  相似文献   

4.
在中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远比欧洲先进,而近代以来,却远远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在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这与两国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商业发展的环境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几乎同时进行的引进西方技术的前提与背景的对比,说明了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致使日本成功的走向现代化,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更证明了改革开放才有出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王蕾 《魅力中国》2010,(3):313-314
日本服装设计立足民族传统,其鲜明而独特的设计风格征服了世界,成为足以与西方相抗衡的东方时尚的力量。中日两国同属东方,相近的地缘、文化纽带与历史渊源使我们在文化、艺术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也使我们的学习与借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研究日本服装设计,以研究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及变迁过程作为参考.势必有利于中国服装设计寻找在时尚世界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7.
柴源 《辽宁经济》2007,(9):100-100
中日一衣带水,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数千年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使中日两国形成了无法割断的历史联系。前不久,拜读了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关于中日关系的一些思想和见解,耳目一新,收获颇丰。通过重温邓小平的对日外交思想,感受到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在以下五个方面都有真知灼见。在这里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杨阳 《新西部(上)》2013,(20):168-169
日本传统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底蕴和中国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然而日本与中国近代、现代化发展速度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从对待外来文化的社会心理,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异同,中日两国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等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意义的启示: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意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科学地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深入研究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两国数学文化的交流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近代以来,中日共同面临西方列强的殖民与侵略,日本经历明治维新迅速富国强兵,而中国也进行洋务运动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两国的数学文化交流也与以往不同,极具时代特点,其历程与影响值得进一步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中日的交流频繁,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随着西方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历史的开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在西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改革势在必行,中日均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但是结果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探析中日经济现代化的环境、路径、结果之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为今日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日本严格来说不属于同一法系,但都保留着死刑这一古老的刑罚制度。中日两国的死刑在立法与司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中日的死刑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无论是对中国的司法制度还是对日本的司法制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日修好条规>及<中日通商章程>是近代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标志.对于近代的中国和日本而言这是两国首次自主缔结的平等条约.虽然立约双方因为不尽相同的目的坐在了谈判桌前,但最终仍促成了条约的最终议定.尽管条约之中仍旧包含着不平等条约的因素,但在两国外交史上却是各自实实在在地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张赛 《中国经贸》2013,(10):134-135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学习西方,却疏于近邻——日本。中日两国同处东亚。虽然目前两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但具有相近的工业发展模式和产业趋同的特点。我们不仅要学习日本战后重建的经验,更应该汲取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失败教训以及学习日本经济成功转型的做法。放低姿态,积极主动地借鉴并吸取日本经济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新疆财经》1994,(3):63-65
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都面临这一问题:谁将赢得中国市场,美国还是日本?本文就十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日美两国在对华贸易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两个方面的优势比较中,美日两国不相上下,而在其余的八个方面,美日两国的得分为2比6。结论是:在对中国贸易的前景展望中,日本的条件优于美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概念史的角度考察"中央银行"从出现至20世纪初在中外语言中的演变路径,探求这一概念与制度实现过程之间的互动。日本作为西方"中央银行"名称与制度的接受者与传播者,首先采用了这一译名,并且在中央银行的建设实践中不断向这一特定概念趋近,并最终建立了功能较为完整的央行机构,特别是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近代中国的央行制度与日本有不解之缘,但非垄断性与非独立性使央行机构与统一货币的建立初衷有较大差距。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造就了"国家银行"等竞争词的产生,同时也孕育了近代多样性的央行体制。从中日两国的案例来看,制度的命名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法律条文的影响,概念的变化足以折射出制度的动态变迁,而制度在趋近概念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影响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周冬 《魅力中国》2014,(5):46-47
中日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周恩来总理曾经有一句话概括了中日之间的关系“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两千年的友好交往中,中国给予日本甚多,日本向中国学习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等,至今在日本的各个领域都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中国对日本是无私的,中国对日本是大度的,但是日本报之于中国却是残暴。现在,日本在对华关系中处处使绊子,这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日本自己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以来,两国的关系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巨大发展。1972至1997年间,中日贸易额增加约58倍,1998年两国间的贸易额达569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度,日本对华投资累计达17602件,实际利用金额达到219亿美元。从1972年至1997年日中人员往秋增加了140倍,来中国最多的外国人是日本人,1997年达158万人。同时在中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有1.5万人,而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2.3万人。日本的地方自治体和中国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不断扩大,日中友好县省、友好城市已有193对,中国地方政府对外友好往来中与日本的合作关系为数最多;而日本自治体的对外交往中,中国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日本从1979年12月份开始对华进行经济援助。中国是日本的最大受援国,中国接受的双边援助中有50%以上来自日本,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授国,中国接受的双边援助中有50%以上来自日本,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提供国。在中日两国交往的各领域,对华经济援助因其特殊在两国关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构成了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10月28日,中日两国交流中发生了两件可喜的大事。一是中国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应日本政府邀请,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7天的正式友好访问,这是近年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二是在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协会和亚洲经济开发中心支持下,由日本竹书房出版发行的全球第一份专门报道中国的日文周报——《中国巨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创刊庆祝大会。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后期,被西方列强的洋枪大炮强行打开国门的中国,受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理念的强烈冲击。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又被小国日本打败,中国人痛定思痛,深感振兴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无论是张之洞等朝廷高官,还是康有为等维新人士,都在大声疾呼效仿日本进行近代教育改革。作为洋务派后期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在深感建立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的重要的同时,认识到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是引导日本走上富强之路的重要因素,于是效仿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在上海创设了新式学堂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本稿从中日教育交流史的视点出发,通过对南洋公学的创设与明治日本的考察,明确了南洋公学的教育特点、受到来自明治日本的诸影响、以及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的事实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对华援助的历史状况及问题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关系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巨大发展。1972至1997年间,日中贸易额增加约58倍,1998年两国间的贸易额达569亿美元。①日本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度,日本对华投资累计达17602件,实际利用金额达到219亿美元。②从1972至1997年日中人员往来增加了140倍,来中国最多的外国人是日本人,1997年达158万人。③同时在中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有1.5万人,④而在日本学习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