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顺利率机制,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而国债期货的推出能够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能打通银行与期货公司之间的联系,给期货市场带来全新的变革和机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也日渐丰富。同时,自90年代中期以来,央行加快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利率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利率风险作为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凸显出来,国债期货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恢复其交易也日渐被提上日程。当前我国重启国债期货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重点关注     
国债期货时隔18年重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8月30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已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挂牌上市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于2013年9月6日上市交易。同日,中金所正式发布《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标志着上市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业务规则全部完成.中金所业务规则体系调整完毕.国债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3年7月8~14日,中金所就《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从最终的业务规则来看.个人投资者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门槛仍为50万元,与股指期货相同。不  相似文献   

4.
时隔18年,国债期货于9月6日重新推出。国债期货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必备前提,也是发展债券投资市场、国际人民币投资品种中的基本品种。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对金融与一国经济的基本信心,成为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中国没有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导致利率市场化成为无源之水,此时央行放开贷款利率是一场赌博,必须尽快堵上漏洞。我国此前的利率最早由央行制订,后改由央行制订基准利率,各银行在上下限之内自由浮动,称为有浮动的基准利率。没有市场化的债券收益率,利率市场化就是无锚之舟,随风乱飘。随着央行放开贷款利率,利率的彻底市场化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国债期货应运重生。  相似文献   

5.
陈坷  彭颖怡 《时代金融》2013,(18):234+236
国债期货在我国并不算一个新鲜事物,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成为轰动市场的"327国债事件",同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我国首次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以失败而告终。沉寂了近17年后,我国将在近期重启国债期货交易: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2013年4月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批准了中金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国债期货上市迈入最后冲刺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作者从中金所国债期货合约入手,介绍国债期货相关概念,此后阐述转换因子的原理并给出了三种选择最便宜交割证券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期货筹备工作在完成了内部系统测试后,于2012年2月13日仿真交易上线运行,并在3月中旬顺利完成了首次仿真交割。4月23日,仿真交易面向中金所所有会员开放,进入全市场技术测试,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国债期货进入模拟临战阶段。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出通知于6月6日进行国债期货合约交易结算测试,此举意味着,国债期货将进入到实战阶段,作为重要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工具,阔别17年的国债期货再次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7.
傅晓云 《新金融》2013,(10):56-60
国债期货是我国近期推出的第一种利率期货产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运用灵活、流动性好、成本低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本文在充分阐述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提速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国债期货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敞口套期保值,组合投资及套利交易,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中的多种用途及风险。鉴于国债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当在健全风控机制和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后,积极参与国债期货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将给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带来机遇。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国债期货重启等措施被视为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前奏,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奠定基础。据SWIFT统计,截至2013年8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1.49%,排名第8位,相比2012年初Q25%市场份额和第20位排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到2020年,若人民币全球支付市场排名第3,市场份额达9%左右,则相对当前的市场份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将逐步进入收获阶段。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作为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应及时把握机遇,强化内控管理,船陕国际化经营步伐。  相似文献   

9.
告别市场18年的国债期货终于敲定了回归日程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8月30日表示,中国证监会批准中金所上市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9月6日上市交易。此外,中金所也于当天公布了5年期国债的期货合约。玩转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投资策略有很多,多数适合具有大资金的机构参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主要是趋势性交易。国债期货是利率期货。利率走势往往会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比如在刚进入降息通道后,央行不会短期又进行升息操作,可以预期一段时间内的债市牛市行情。套利:攫取无风险收益期现套利对于融券有优势的机构而言是非常好的策略。跨期套利交易是国债期货套利交易中最常见的,它是指交易者利用标的物相同但到期月份不同的期货  相似文献   

10.
赵宇 《金融博览》2013,(16):55-57
阔别市场18载,国债期货即将重返历史舞台。 作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品种,国债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当仁不让的王者,它的“重装上阵”无疑让金融业充满着期待与懂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国债期货上市后的交易数据,分析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效果,及中国国债期货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国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在短期内存在双向的Granger引导关系,说明中国国债期货从合约设计和交易制度上来讲是有效的。通过对国债期货规避利率风险功能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内运用OLS套保模型和VAR套保模型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较好,国债期货发挥出了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目前中国国债期货已经初步发挥了价格发现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这将促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货币金融     
《新理财》2006,(3):4-4
央行副行长称人民币汇率不再一次性调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金融期交所落户上海 股指期货推出条件已成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5月17日在第37届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公开论坛上表示,中金所将尽陕推出国债期货,从中期国债开始,逐步扩大到长期国债及短期利率产品。朱玉辰透露,目前国债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准备、技术安排均已就绪,并已进行了半年的仿真交易,将争取尽陕推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利率期货、外汇期货的推出均尚需时日,而黄金具有金融属性,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之际,推出与利率、外汇挂钩的“黄金期货”可谓适逢其时。黄金期货正成为国内众多投资者的期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安国俊 《银行家》2012,(9):76-77
日前,国债期货重启成为政策层、监管层、市场层各方关注热点。从国债期货停盘至今已经17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和市场交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具备了恢复交易的良好环境。在制度安排和交易环节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 012年2月份推出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已为国债期货的重启奠定了一定基础。国债期货重启的意义但国债期货重启之路上更大的牵引力量则来自完善债券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内在需要。从目前情况看,借助国债期货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们对国债期货和利率市场化方面存在的不理解、片面理解或误解等问题,本文采用唯物辩证分析方法,重新考察了国债期货的基本属性、主要功能和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机制,深入分析了国债期货和利率市场化的互动关系,并从二者的互动关系角度推演了我国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意义与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杨荣 《证券导刊》2012,(30):90-95
2012年是金融制度变革之年,无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革,以及随后的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其主要都在推进金融自由化。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本年金融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6月7日,央行正式启动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容许存款基准利率可上浮10%,贷款利率下浮20%。  相似文献   

18.
国债期货是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17年前因“327国债”等风险事件影响被叫停。时隔17年后,重启国债期货的呼声在两会期间再起。此期货品种何时能再次上市?时机是否已成熟?将给市场带来怎样影响?能否保证“327国债”等风险事件不再发生……带着这些疑惑,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7月初,中国证监会宣布批准中国期货金融交易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时隔18年国债期货重启。利率市场化进程快速推进背景下,国债期货的市场前景怎样?对银行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风险何在?商业银行应采用何种策略参与市场?通过对发达国家国债期货市场研究和我国监管部门政策梳理,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利率期货、外汇期货的推出均尚需时日,而黄金具有金融属性,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之际,推出与利率、外汇挂钩的“黄金期货”可谓适逢其时。黄金期货正成为国内众多投资者的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