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农户小额贷款的局限性,并结合国内外农户小额贷款的最新进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户小额贷款新模式。主要模式有:利用网络作为放款、收款的平台;利用网络建立属于农户自己的生意;农村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户储蓄与小额贷款结合;农户小额贷款+小额贷款保证保险;P2P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北农生猪产业链为例,在分析"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缓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机理。通过分析发现,"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数字信用体系,并利用大数据有效控制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为农户提供低成本、无抵押、快速便捷的信贷资金,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同时,该模式为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结算、理财、保险等金融服务,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在"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下,小农户能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处于同等市场地位,契合"去中心化"的思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3.
"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经营模式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农业产业链整合方式的创新,这将促使农业产业组织由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向纵横兼有的混合一体化的重要转变。本文认为,产业链整合机制的深化,导致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载体、农户为单元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混合一体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浙江浦江农信社推出“美丽田园”农业产业链贷款,变扶持单户为扶持整条农业产业链,以多种模式解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产、供、销”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 今年以来,浙江浦江农信联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切入点,率先推出“美丽田园”农业产业链贷款,变扶持单户为扶持整条农业产业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农户”三种模式着力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产、供、销”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破解农户抵押物缺乏的融资难题,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涉农主体“造血”。  相似文献   

5.
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而适时推出的金融产品。为提高区域农户小额贷款运作效果,本文结合辖区调查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对小额贷款发放中面临难点和制约问题,从制度及政策层面进行探讨。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放中潜在风险及面临制约问题(一)农户小额贷款发放中潜在风险类型。一是道德风险。在农村信用社不断强化信贷管理制度建设的机制下,因贷款制度不完善而产生贷款风险暂未发生,但内控制度的外延“失控”有待防范,如基层农村信用社每个客户经理,要负责包干分片的几百户农…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河南实际情况相继发布"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明确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河南省小农户具有组织分散、生产经营能力弱小、权利发展不充分、靠销售初级农产品获得收益等问题,致使其自身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能力有限。因此为促进河南省小农户分享合理增值收益,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需要从加强小农户产业链地位、强化小农户间利益联结、政策支持引导保护小农户利益、明晰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收益分配等方面的重要支撑性条件作出合理的机制安排。基于此,文章在界定农业全产业链及其增值收益等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河南小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约束机理,从革新小农户组织机制、创新发展农业新业态的载体机制、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小农户发展的制度机制、明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机制体系,为河南省小农户获取合理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分配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将供应链金融的原理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中,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角度认识农户贷款的风险,可以有效缓解农户融资困难和农村金融抑制加剧的困境。结合现有实践,本文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具体运作模式进行探讨,并从博弈论的视角探究农业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的收益分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供应链金融不但可以带来农业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提升,并且能够确保各参与者的收益增加,从而保证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的经营形式问题实质上是指围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制度安排;就狭义而言,是指一些得到国际经验证明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经营手段、形式、模式和途径,主要包括农地适度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商融合化和农民知识化.为此,应积极尝试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在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确立"合作社 企业 农户"的农民组织化的未来发展模式,鼓励工商业资本和企业进入农业产业链,构建农民知识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制度、技术和市场等约束条件下,公司与农户缔结联盟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导模式。公司与农户基于各自拥有要素的禀赋优势,在农业产业链上既分工又合作,可以获取任何一方单独经营所不能获得的合作剩余。为了保证双方的合作成功,任何一方都需为联盟生产投入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合作产生的剩余在双方之间的合理分配并不是一件易事,其原因不仅在于双方的投入与谈判能力不对等,还在于经营环境复杂和双方合作期望变化带来的交易情境易变。这就需要借助精妙的制度装置化解合作剩余分配的难题。"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案例表明:温氏与农户依赖对方的优势资源合作经营取得巨大成功,农户垫付的保证金具有追加的专用性投资性质,流程价格结算解决了合作剩余分配的难题,温氏通过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双重整合扮演了价值发现、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的三重角色。  相似文献   

10.
现实考察表明,中国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呈现出沿着小农户、农业公司、"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路径不断创新和改进的显著趋势。理论分析发现,其背后的原因是,农业产业链发生着由分离走向整合、由纵向整合走向混合整合的明显变化。其政策含义在于,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合作社在以产业链整合为核心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演变中作用日益凸显,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促进农民合作社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其作为龙头进行产业链整合的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消除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保护农民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的"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传统经营业务,在纯农业地区目前约占信用社全部贷款业务的80%以上。所称小额贷款,主要是农户在种植业中为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贷款;养殖业中为购买种苗、饲料等贷款以及为购买农机具、器具、运输工具、农产品加工工具等农业生产资料贷款等,额度一般在万元以下。小额贷款适应了当今农户商品经营特点,发放、管理、经营好这项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搞好“三农”服务,发挥其联结农户的金融桥梁纽带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的重要体现,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组织对烟台市部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 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在农户小额贷款营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小额 贷款的投放速度。   误区之一:对农户小额贷款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少干部职工把小额贷款营销简 单地理解成信用社内部调整信贷结构的权益之计,没有上升到营销小额贷款,是端正信用社 经营方向,是发挥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是 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因此,一些信用社在小额贷款 …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链是实现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基于农户和消费者满意的、城乡产业互动的双动力驱动机制是以工促农机制动力模式的最佳选择,其价值基础在于农业产业链上存在着价值链联结点,农业产业链通过这些价值链联结点,遵循先内后外的价值发现与再创造路径,持续地对其价值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最终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的动态农业产业链群。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值选择Logit模型,本文从个体及经营特征、市场特征、订单特征及制度特征等4个维度实证分析订单农业模式下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比较家庭经营型新型主体,农户个体及经营特征中的订单农业认知水平、订单农业从事时间,市场特征中的市场距离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订单特征中的订单形式、订单价格类型和资产专用性以及制度特征中的融资担保制度、损失赔偿制度对农户选择同市场化经营主体进行订单农业协作有重要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务工经历、市场距离、订单形式、资产专用性、融资担保制度对农户选择同组织化新型主体协作开展订单农业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复合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切实发挥农业实用人才和返乡务工农民在订单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规划,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以缩短市场距离和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创新订单农业融资模式以服务订单农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而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的弊端。因而,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尝试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推进要素流动、闭合产业链条以及稳定利益框架等方式,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体进行组织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各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生,促进了普通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威宁县发放小额贷款为解决农民燃眉之急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群众称作 "及时雨 "、 "雪中送炭 "。但农民对小额贷款认识上有误区,把小额贷款混同 "救济款 ",到期不愿归还的现象较为普遍,阻碍了小额贷款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应引起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威宁县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扶贫济困,发展特色经济,采取由县扶贫办、乡镇扶贫工作站组织发动,由县农行营业所成立的农户资信评定小组,依据掌握的情况对农户贷款资格和贷款等级进行评定。凡是经评审合格的农户均可提出贷款申请,领取贷款证 ("资信卡 " )。农户持证 (…  相似文献   

17.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山东省339户小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与龙头企业合作,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全产业链,而且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及补贴政策会显著提高小农户的参与效用。研究也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偏好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与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构建与之适应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农业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再生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农户作为农业循环经济中的基本行为主体,在产业链中基于自身利益进行是否参与循环生产决策,其生产决策派生出对金融的需求。通过调研影响农户参与循环生产活动决策的因素,分析农户在循环农业生产产业链中的参与意愿,可以理解农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金融需求,从而为构建适应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金融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电商销售以及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三种新业态的程度远高于农户,销售额也远高于农户。为进一步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新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