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流动性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增加股票流通性对公司治理具有有效作用,股改后大股东行为趋于理性化,股改完成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控股股东的流通性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集中的股权治理结构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董事会与股东的代理问题中,由于控股股东的收益权过剩,导致控股股东的行为对公司绩效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形成寡头式股权结构,可以代表小股东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实证说明控股股东与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无关,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并未充分发挥;中国机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行为短期化,股权投资分散,并未形成有效的多元的价值投资主体。所以应在培养多元的机构投资者和完善资本市场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张洋 《经济论坛》2009,(11):47-48
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是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股权结构一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为了解决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人们开始关注相对均衡的股权结构,股权制衡理论也逐渐成为理论讨论的热点,而其中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一个重要的举措。本文将机构投资者与股权制衡型结构结合起来,初步探讨其发展现状,并对完善我国股权结构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市场运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股改后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的侵害现象仍然存在。对股改后的中小投资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控制权市场和加强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控制权市场机制以及一系列中小股东自我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裂、隧道行为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长期关注的是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但本文认为,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疯狂掠夺一隧道行为是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所在。本文分析了隧道行为的表现及根源。提出了实现股权全流通、培育积极的机构投资者、诚信建设等治理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3年2月号刊登的“公司治理:外部融资角度”一文,主要探讨了良好公司治理体制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对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本文将着重讨论公司治理的另一个基本要素,即某种形式的所有权集中,法律保护是一个必要条件,缺少它,股权(债权)集中的作用——除非绝对控股——也要打折扣。在法律薄弱的国家,股权(债权)集中的公司治理模式必然出现,然而股权(债权)的过度集中又增加了外部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的困难。在对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比较到位的国家绝对控股的模式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效率,不过一定程度和一定方式的股权集中还是不可或缺的。 实际上,世界上那些成功的公司治理体制都依赖于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和所有权集中的某种结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与控股集中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上述治理环境,以控制权结构为研究载体,利用2005—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机构制衡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制衡效应在非国有公司更为突出;(2)在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但在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线性关系;(3)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对国有公司的倒U绩效影响受制于公司控股集中度,随着控股股东控股比例提高,机构持股的边际效应增大。本文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公司控制权结构对于机构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公司内在环境的治理是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新兴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凭其所持有股权介入上市公司治理,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可以促进股价上涨,从而使机构投资者获利,这使得机构投资者成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大意义入手,指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和障碍,并在此基础对如何提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友琼 《经济师》2007,(3):100-101
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契约与公司治理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解决控股股东转移公司资源,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股权结构对证券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当股权结构同股东性质结合起来考察时更是如此。但是,股权结构只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一个因素,不存在最优或合理的股权比例结构。股权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与股权分散的治理模式一样,都可能损害公众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试图使各股东均匀持股并适度参与公司治理的努力,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构股东是否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公司治理,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讨论热点之一。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公司治理,主要取决于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机构投资者有足够的动力介入公司治理,并对被投资企业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机构投资者本身参与能力、管理体制、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机构投资者间的个体差异等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促进被投资企业的绩效,但也需要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尚不完善,重融资、轻回报现象严重。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降低了现金股利支付意愿与支付率,但提高了股票股利支付意愿与支付率。进一步地,在将机构投资者分为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之后,检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影响股利政策中起到不同的治理作用。研究结论为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资本市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公众股股东难以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也不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分类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更多自我保护的权益,建立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对话机制,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层的有效制约,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弥补股权分置导致的股市的体制性缺陷,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制度准备,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与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与趋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经历了从古典的私人股东主导型到投资者主导型的演变过程。以美英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两种典型的模式。以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深入参与在推动了公司治理领域的投资人资本主义的同时,也促进了公司治理的良性发展,给其他国家的公司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司视角的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问卷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基于公司视角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基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投资者保护的二级指标"独立性"和"经理责任"分别与董事会规模显著正相关,表明加强董事会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的投资者保护效果;二级指标"公平性"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表明股权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对全体股东的公平对待。实证分析同时提供了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相反证据,一方面表明投资者保护(表现为公平性指标)有利于促进公司绩效(表现为托宾Q值)提高,另一方面表明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短期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复杂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应增加时间序列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6.
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资本结构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琼 《经济管理》2004,(18):34-39
股权结构主要包括股权集中度、管理股权和各类投资者性质。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表现为有效的约束和激励经理行为,减少代理问题。从资本结构角度研究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关键是分析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关系,逆向揭示出股权结构是否发挥了治理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得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管理股权对经理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相对而言,法人股东更有利于公司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一、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般而言,中小股东在监督制约上市公司问题上普遍存在“搭便车”倾向,而机构投资者既有动力也有能力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随着机构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数量的增多,公司发展与其自身利益日益休戚相关,他们将摈弃传统的“用脚投票”的“华尔街准则”———通过出售股票来保护其资本的价值。因为他们所持有的大量股份不可能在不引起股价下跌的情况下抛出。因此,机构投资者转而进行长期投资,并积极介入企业战略管理,从外部向公司董事会施加压力,迫使董事会对经营不善的公司,用更换总裁的方法,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投资者保护在全流通环境下有了新的内涵。文章从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出发,构建了控股股东、中小股东和经理人的三方博弈模型。各方决策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结果显示,股权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的内部人控制;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应对控股股东和经理人的违规操作进行严厉惩罚,降低投资者的监督稽查成本,健全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赵增耀 《经济管理》2001,(16):24-30
公司治理之所以形成不同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股权结构不同,不同的股东构成、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身份,导致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较大的区别,进而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而股权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国资本市场管制方式和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的影响,是一个被管制环境所规定的内生变量,要改变股权结构,就必须改变其所依赖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公司治理时 ,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结论表明 ,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以及对公司价值的改善状况等因素的变动影响着机构投资者进行监督的临界值 ,影响着机构投资者在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之间的选择 ,并对资本市场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