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雪 《魅力中国》2011,(20):296-297
历来对土家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湘西、鄂北等地区,对重庆范围土家族的研究并不够。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背景,主要从石柱土家族祭祀仪式的由来及传承现状、祭祀群体心理表现方面对渝东南土家族祭祀仪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跃洞衬社火为例,主要浅谈社火形式的祭祀仪式,以及产生的年代,发展情况等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文旅融合视角下,以畲族文化为研究主题,在了解畲族文化资源及其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转化、产品同质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畲族以其独特的风俗习惯、祭祀仪式、神话传说吸引着人们,利用文旅深度融合不仅能促进畲族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下,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畲族文化传承,提出“完善区域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文化传承氛围”“加强文旅人才培养,为文化传承提供智力支撑”“理顺地区管理体系,打造生态民俗旅游”等促进畲族文化传承的路径与建议,为畲族旅游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祭祀,源于先民对超自然力量的不解、恐惧,为了自身的繁衍和祈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膜拜的仪式。它包括一些生殖崇拜的祭祀仪式。在夏商周早期国家祭祀活动中,出现了天神、人鬼、地,三大至上神;春秋战国之后,周公制礼作乐将祭祀  相似文献   

5.
民间祭祀文化源于特殊的历史文化等因素,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营老爷是潮汕地区传统民俗祭祀文化活动,既有能够满足民众心理慰藉、团结族群凝聚力、文化娱乐和传承等积极意义,又有封建迷信思想、威胁社会稳定等消极作用,这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潮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领民间祭祀文化传承与发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双凤村土家族祭祖仪式传达了土家族人有远古祖先茅人,也有近古祖先彭姓土司王的族源观点。各项土家族传统祭祀仪式都可追溯到某个特定传说,通过茅古斯、摆手舞等表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土家祖先的生产生活历史情形。通过神话、传说、群体性仪式的多次重复与强调,这种"历史"深植于群体心里,从而持续着对"祖先历史"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蔡菲 《魅力中国》2013,(16):88-88
中国古代礼与乐相结合成为封建社会宫廷中重要的祭祀仪式,而自《周礼》后亦是以吉、凶、嘉、宾、军这五礼为国之礼乐主要事宜,扬荫柳先生曾言:在中国古代各朝代中,对于“礼乐”之崇尚莫过于宋代和清代两朝。鼓吹亦作为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在宋代凶礼祭祀仪式中有着重要的仪式职能。  相似文献   

8.
明清以来,云南道教全真、正一两派与佛、儒及民间宗教相互融合,形成"三教融合",道教为主,佛、儒为辅的格局。文章以云南宣威民间道教的民间正一道祭祀死者仪式为例加以阐释,认为从传承的科仪与经文来看,均体现了三教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2015,(6):14
2014年12月22日冬至时节,孟子故里——山东邹城孟子庙内乐舞翩翩、琴瑟齐鸣,钟鼓馔玉尽显赤诚,冬至祭孟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本次祭祀活动共分为棂星门启户仪式、承圣门排班仪式、祭祀大典仪式三个部分,主祭是孟子第七十五代  相似文献   

10.
岱山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征鲜明的民间海神信仰,对已往和现今当地民众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岱山岛海神信仰发展和演变历史轨迹的考察,挖掘研究其深刻内涵,继承和发扬其积极向上健康的内容和形式。从对个人、群体、社会的积极影响三个维度分析,阐述海神信仰对个人的精神寄托心理调节价值功能,对群体的整合维系价值功能,对社会的传承思想和教化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而巫术仪式是世界各民族童年时期的一种原始宗教性的文化活动。巫术仪式中的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白剑 《中国西部》2013,(26):94-105
鼓器及其文化起至远古,源于"傩仪"祭祀活动中,人类借拟雷声和太阳神驱鬼的背景.鼓形初为"独足",意在模仿雷神"夔"之独足.后来发生演变.借"雷鼓"驱鬼之俗具有世界性.至近现代诸多民族还有此俗 然而,鼓作为一种重要的音响乐器,产生于一种什么文化背景?为何会有鼓的出现?其传承中又是怎么变化的?迄今尚无系统论述.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玛丽·道格拉斯作为著名的象征人类学家、新结构主义的代表,其成名作《洁净与危险》从宗教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人类对洁净与肮脏这一对概念的认识,并从仪式的功能分析人们产生这些认识的心理要素及其象征意义,《洁净与危险》,奠定了道格拉斯在人类学界的地位,二元对立的分类分析方法对后世人类学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阿昌族的祭祀及音乐中有许多地方与汉族的祭祀以及音乐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追根溯源是阿昌族的祭祀及音乐是源自在中国土地上占绝大多数的汉族文化,它们是汉族文化的又一分支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民间,流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仪式;而生活在青海海西及甘肃北部地区的德都蒙古人,则会在腊月二十到二十二间的某天祭祀火神。两地的祭火仪礼,展现出不同文化特点。居住环境的改变和城市化,使传统的祭火工具逐渐消失。为了延续和传承民族文化,个别蒙古族地区政府组织的公祭开始兴起。从家祭到公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自红 《改革与开放》2012,(22):147-148
学校班级建设的重心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分析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类型,根据群体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和管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发挥其积极作用。简要介绍和评述学者们在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及成果。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造就了网络时代的乌合之众,即由网络上无数匿名者构成从而丧失了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质的庞大群体.文章借鏊勒庞对乌合之众的分析,比较网络群体心理与现实社会中的群体心理的异同.要对网络群体心理进行有效引导,才能对社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而城市突发事件的发生给城市公众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影响,城市公众在产生巨大心理恐慌的同时,会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避免城市突发事件下群体心理的形成,基于流变—突变理论,分析了城市突发事件下群体心理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避免群体心理形成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突发事件发生后,群体心理的形成遵循流变到突变的规律,政府通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并避免谣言与流言的传播,能够有效降低群体心理的形成,避免次生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监所是监狱和戒毒劳教所的合称。监所在实施教育矫治手段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文化活动来充分发挥仪式的功能作用。监所工作和生活中所展现的仪式行为应该理解为,与监所工作生活相关的为表达监所目的所设计的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和行为范式的各种活动和礼仪模式。仪式的功能包括社会控制、情感聚合、文化传承与心理调节与整合四大部分。在监所文化活动中,仪式表现为语言仪式与仪式语言、仪式化行为和视听仪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产生了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由此引发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失地农民群体做了简单界定,并根据收入水平、理财服务普及程度和养老医疗保障来源等方面因素将失地农民群体划分为3个阶层,并对不同阶层的失地农民群体生存状况做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