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工作性能以及小型化设计,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平台上开发一款基于LEON3开源软核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接收机。通过LEON3开源软核架构和自主设计的分段匹配滤波器(PMF)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相结合的捕获模块、基于延迟锁定环的码跟踪环路和基于科斯塔斯环的载波跟踪环路相结合的跟踪模块IP核实现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基带系统级芯片(SoC)设计,最后完成接收机系统的软件设计并在DE2-115 FPGA平台上对接收机系统进行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接收机性能优良,能够正常捕获并且跟踪到卫星信号,定位结果显示正常,误差在3 m左右。拥有完全的硬件软件源代码以及优良的性能使得所设计的接收机对国内导航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机载接收机无法正常接收真实卫星导航信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体制转发式卫星导航信号源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分析了涉及的关键技术。采用“接收机+发射机”的原理,通过对卫星导航信号接收、解扩解调、抗干扰、频率变换、调制扩频和放大等处理,实现信号的转发。该方案支持当前全球多种主流卫星导航系统体制,例如GPS、BDS和GLONASS等信号,实际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该技术方案还可用于导航设备研制、调试和通信导航的集成验证等特殊场景。  相似文献   

3.
阵列天线接收处理全球卫星导航信号时,由于天线和射频前端的非理想性,会在不同方向卫星信号中引入不同的载波相位偏差,从而破坏卫星导航接收机距离观测量准确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易实现的卫星导航阵列天线的快速现场系统校准算法。校准过程分为通道校准和天线校准:通过开机和周期进行的通道校准实现阵列天线接收射频前端的通道响应测量;通过与接收处理不同卫星基带数据的数字接收机配合,实现阵列天线的现场阵列流形矢量校准。仿真验证了所提校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码分多址体制的卫星导航信号功率是反映卫星信号完好性重要指标,实际测量中各类噪声影响了信号功率测量精度.首先对导航卫星信号功率测量接收机组成原理进行阐述,分析噪声对信号功率测量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基于参考标准信号的功率测量方法.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新方法克服了噪声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卫星导航信号异常对导航接收机信噪比的影响。根据卫星 导航异常信号3个2OS(Second Order Step)模型,即TMA(Threat Model A)、TMB(Threat Model B)和TMC(Threat Model C),分析了其相关峰特性,然后推导得到了3个模型下异常 导航信号信噪比与正常信号信噪比之差,并在模型参数取值范围内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 明,TMA模型信号异常会造成信噪比损失,而TMB和TMC模型信号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则对信噪 比有增强作用,因此信噪比不能作为2OS模型卫星导航信号异常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用噪声温度的概念给出了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噪声,分析A/D转换器和码环不同步带来的噪声。根据上述结论设计的卫星接收机的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先进水平,验证了本文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卫星导航接收机在隧道内无法有效定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卫星的隧道内卫星导航信号增强方法。通过建立信号传播模型,在隧道两端模拟位于隧道延长方向的低仰角卫星的导航信号,发出后在隧道内接收解算,实现定位。同时,使用信号时延控制方法对伪距误差进行预补偿。经过硬件系统的实验分析,验证了其在隧道内的定位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定位精度满足大部分隧道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通用航空飞机低空雷达监视存在盲区及广播自动相关监视(ADS-B)设备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移动公共网络通信相结合的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导航监视系统。系统利用“北斗”/GPS双模导航接收机获取载体位置等信息,通过移动公共网络通信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互补充的通信机制可靠地将机载信息发送至地面指挥中心,并能够接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考虑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信资源的问题,系统设计了在移动公共网络通信处于盲区时导航位置等信息存储功能。系统具有成本低、与其他机载设备无电气交联等特点。相关成果对我国在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导航监视终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京高新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是江苏首家发展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的专业园区。2013年4月总参测绘导航局、江苏省经信委、南京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以南京高新区为主要载体,共建国家卫星导航应用(江苏)产业基地。如何抢抓国家、省、市这一轮大力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机遇,在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基础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独具特色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园,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4月7日,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在北京隆重举行德力西电气授奖仪式,表彰德力西为北斗卫星大区域导航工程作出的突出贡献。德力西集团委派上海德力西集团监事会副主席林少东、上海德力西集团党委书记张菊林参加授奖仪式。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领导向德力西赠送了题有"铸造民族品牌,支援工程建设"的锦旗。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于2000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工程,自行研发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已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系  相似文献   

11.
电子信息     
由于目前在向新导型导航星/GPS卫星导航系统的用户销售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法国TRT公司已经联合起来参与这种竞争.这两个公司联合按美国马格奈特公司许可证生产的SNS90系统有几种型号,分别供飞机、船只和飞行器使用.SNS90由接收机/处理机、控制和显示单元、前放和天线组成.该系统的心脏是接收机/处理机,它是由四个主要的子组件构成.这  相似文献   

12.
研究卫星导航定位产业,运用产业经济学与航空宇航学的相关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探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技术的产业化道路。从世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考虑了中国进行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的优势及其困难。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当前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和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了我国卫星导航人才需求情况;并基于此,进一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了我国卫星导航领域研究生培养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产业动向     
《中国对外贸易》2013,(2):80-81
北斗导航2020年覆盖全球市场规模逾千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近日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区域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据悉,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2012年形成区域覆盖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卫星电视接收机的原理。重点介绍DVB/MPEG 2中信道解码芯片,并对各种芯片性能和特点进行比较,有助于设计和开发DVB综合解码接收机。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蓝牙设备对“北斗”卫星无线测定服务(RDSS)的干扰问题,设计了一款“北斗”射频芯片并流片,重点从系统架构、高线性模块电路设计两个方面实现。实测结果表明,该芯片在蓝牙环境下能够很好工作,整机性能不会下降。该芯片的推出将解决长期困扰RDSS接收机的蓝牙干扰以及未来4G移动网络的干扰问题,促进“北斗”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整体发展规划,提出相关技术应用研究,如整合短报文、高精度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等服务,从而建立架构合理且功能齐全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综合服务体系,这将是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舰艇所使用的定位导航系统为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非我国自主研发,长期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对隐患进行分析与规避。为了规避安全隐患,我国积极开发建设定位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运而生。现阶段,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善性和成熟性显著提升,且在实践应用中有不俗表现,在舰艇定位和导航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分析海警舰艇航行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男人不问方向,这是老生常谈。现在,便携式导航设备(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PND)让这一古训历久弥坚。2007年,全球范围内约售出3500万个手持和车载导航设备,是2006年销量的2倍,这一数字使个人导航设备一举成为当年销售增长最快的电子消费产品之一。现在,导航产业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点,便携式导航设备所提供的服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对卫星导航信号易受干扰的原因及其对系统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介绍 了国际电联对卫星导航系统频率的划分和目前各主要系统对频率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国 际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ICG),尤其是美国卫星导航频率保护方法的深入分析,结合对我 国“北斗”系统在运行中发现的几个干扰案例的原因分析,指出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频率保 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主要问题,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保 护对策,为今后“北斗”卫星导航频率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