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6,(26):14-14
黄酒产业习惯按地域分为江浙黄酒(主要是指绍兴黄酒,在此简称为绍兴黄酒)和海派黄酒两大主流派系,之外区域的黄酒产品统称为边缘产区黄酒,包括山东、安徽、福建等产地。从目前的形势看,绍兴黄酒凭借悠久的历史,占据规模和品牌的优势。而且近两年向外扩张的速度比较快,形成了以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几个领先品牌为主导的绍兴军团。海派黄酒主要以上海绝对领导品牌和酒以及近来兴起的石库门等几个品牌为主,从产品口感、运作手法上自成一派。边缘产区的黄酒企业规模虽然不大,数量却不少,它们大多是区域性的地方品牌。尽管从企业规模来看,绍兴黄酒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强,而且已经成就了几个行业领先品牌,它们未来成功的几率更大,而另两个派系以地方市场为主,规模实力相对较弱。但是在目前整个国内黄酒市场尚没有形成成熟消费气候的情况下,存同是传统老品牌企业的前提下,从一定意义上讲,三个派系之间的市场机会可以说是平等的,市场依然存在很大变数。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水平上,请业内人士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和面临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黄酒产品相比,新型黄酒赋予了黄酒产品全新的概念:在产品层面上,一是低度化;二是通过新工艺的改良,新型黄酒在传统黄酒基础上添加了蜂蜜、枸杞等时尚和营养元素,使产品功能性更加丰富;三是产品在瓶型、材质、包装设计方面突破了传统黄酒的束缚,更趋时尚化。在品牌层面上,新型黄酒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更具时尚感和亲和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短信杂坛     
《糖烟酒周刊》2006,(15):5-5
2005年是中国黄酒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黄酒企业解决的是生存问题,2005年后,黄酒企业解决的是发展问题。2005年。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高端黄酒品牌的快速提升。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中国黄酒品牌发展战略成为黄酒市场发展的关键词。就全国市场而言,2006年品牌导入依旧是黄酒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产品营销上。黄酒产业应主打三张牌:即文化、健康和品牌。其中,文化和健康是黄酒产品所独有的核心卖点。但目前黄酒企业并没有把握住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黄酒产业应该加强对其他酒种营销思路与营销方法的学习和借鉴。将自身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5.
马来 《糖烟酒周刊》2007,(34):89-89
9月初,会稽山打造的尚·海派养生商务酒在上海面世,加上前期华泽和古越龙…联合推出的屋里厢,上海黄酒市场一下子多出来两个与石库门、和酒直接竞争的新品牌。近年来,以和酒和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风靡上海滩后,引起了众多黄酒同行的跟风。但上海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诱惑,一方面是高额的营销投入,另外上海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偏爱,也为同类产品进入上海市场设置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尚·海派、屋里厢的挑战显得意义特别,因而成为上海市场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之一,其酿造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古越龙山黄酒品牌形象传播为例作分析,提出加强企业整合营销传播,凝练品牌核心传播语,注重传统与新媒体组合,利用文化创意扩大消费群,不断提升古越龙山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古越龙山品牌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7,(37):121
中国黄酒,天下一绝;即墨老酒,黄酒北宗。即墨老酒是延续五千多年的老字号,是先辈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新一代即墨老酒人理当担负起传承发展之重任。企业坚持走继承、创新、发展即墨老酒之路,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北方黄酒文化为先导,  相似文献   

8.
提起黄酒产区,人们习惯性地想到浙江绍兴。其实,江苏、福建、山东、安徽等省份也都是黄酒的传统产区,包括宁波、温州等地也是(为了研究方便,不少人把绍兴以外的地方称为黄酒边缘产区,上海黄酒因其特殊性,将之划入主产区进行研究)。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福建龙岩沉缸酒、山东即墨老酒等品牌都曾经名噪一时,在上个世纪末期的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些传统品牌的市场逐渐黯淡消沉。最近两年,随着黄酒消费大气候的逐渐形成,边缘产区众多黄酒企业也开始了积极的市场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南到北,谁都无法忽视黄酒日益崛起的影响力。会稽山负责两湖市场的戴经理告诉记者,5年之前才一两百万的市场,现在能做到上千万;以前一年一车皮不到的市场,现在一年也能有六七个车皮。如今黄酒的主流品牌在共同做着一个事业——启蒙中国的黄酒市场。而一些中小黄酒品牌的呐喊助威使他们不再是孤独的旗手。“我们与其他企业之间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黄酒生态的共同打造者。”这是一个主流黄酒企业老总的态度。这一点,无论对黄酒行业的大鱼还是小鱼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大家共同做大蛋糕。但在现实的市场较量。大家马上面临的问题就是:蛋糕。怎么分?  相似文献   

10.
以品牌数量和产业规模衡量黄酒的产业结构,古越龙山、会稽山等一线黄酒品牌只是“冰山一角”,二线黄酒这一庞大的产业群落才是黄酒产业的“主体”。黄酒产业的真正崛起仅仅依靠几个领军品牌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崛起有待于黄酒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或者说,关键因素在于黄酒产业潜在“主体”即二线黄酒品牌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这对一个白酒品牌而言不过是个小数目,但对于黄酒,特别是一个新品而言,这个数字已是来之不易的惊喜。创造这个业绩的是会稽山公司于2005年上市的“营养型”黄酒品牌水香国色。另据了解,会稽山公司已计划用2—3年的时间,在江苏市场做到1个亿的销售,使水香国色这个中高档黄酒真正成为一个强势品牌。这个从苏南市场成长起来的黄酒新品牌.在黄酒大扩张中脱颖而出,其运作方式如今已被众多黄酒企业争相效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为“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5,(40):42-49
前段时间,本刊浙江、上海等地工作站纷纷发来消息。反映当地主流黄酒企业取得的优秀业绩。有的企业前8个月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产销任务。有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有两家企业还在品牌建设上获得重大突破,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7,(10):159-159
2005年后,随着黄酒市场的逐渐复苏,各大品牌迅速崛起,有着千年历史“女儿红”大举进军白酒业,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这也是黄酒行业中第一个“兼职”白酒的企业。“女儿红”是浙江绍兴有着千年历史的黄酒品牌。近两年,随着黄河市场的复苏,各大知名品牌黄酒的销售业绩更是蒸蒸日上,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美誉的黄酒品牌,“女儿红”为什么要进入本已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  相似文献   

14.
洪帆 《糖烟酒周刊》2006,(14):30-31
“在广东,绍兴黄酒阵营古越龙山、塔牌、会稽山、女儿红、孔乙己等品牌年销量在8000万左右.加上海派黄酒、广东客家黄酒。广东黄酒市场总容量在115亿左右。”一位行业人士给出了这样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5,(44):46-46
椰岛鹿龟酒、致中和主导上海保健酒市场;致中和制定华南战略;石库门拓展全国市场;江浙黄酒“入乡随俗”;绍兴黄酒企业瞄准奥运蛋糕;三得利推出高端啤酒;青岛啤酒完善华南布局;燕京加速河北整合进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黄佑成 《糖烟酒周刊》2005,(10):A038-A040
“天下黄酒源绍兴”。绍兴的黄酒传统、文化和历史地位,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如果不是上海黄酒的叫板,绍兴黄酒在黄酒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恐怕无从撼动,也不会最终促成绍兴黄酒急忙向全国市场扩张。有了对手就有了目标,就新一轮的市场竞争而言,一边有“海派”黄酒在叫板,一边又扯起了进军全国市场的大旗,扩张欲望更强的传统绍兴黄酒可谓是负重前行。  相似文献   

17.
也算是经过多方努力吧,黄酒市场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了。在此状态下,黄酒市场品牌竞争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除主导品牌外,黄酒新品牌也如雨后春笋了。从2005年开始,绍兴黄酒阵营已经推出了一批新的黄酒品牌。其中以会稽山为最。例如会稽山推出的水香国色、稽山清,还有像稽山鉴水、稽山干雕、稽山源等等有厂商合作背景的新品牌。截至2006年,已是星罗棋布的它们与会稽山主导品牌一起,在渐渐兴起的黄酒市场上攻城拔寨。从市场成长层面讲,它们越来越像是一支“会稽山系”,为会稽山打天下。  相似文献   

18.
上海对于中国黄酒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战略地位,上海市场都可谓是中国黄酒产业的重中之重.上海黄酒市场的发展变迁也成为中国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短信杂坛     
《糖烟酒周刊》2005,(34):A0006-A0006
陈酒规模不够已经成为束缚不少黄酒企业大发展的瓶颈。改变以年份定价的方式,实行以品牌、包装彰显产品价值的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虽然以古越龙山、会稽山为代表的高端黄酒品牌的快速提升,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但是,从目前黄酒市场的现状来看,领先一步的黄酒品牌,销量的提升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品质,更要将市场营销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