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经济》2006,(6S):70-71
就是说成都人爱喝茶。成都现在有人口上千万,市区人口300多万。但每天泡在茶馆的就有20万。成都人追求的是现实的生活,有句话就是:拿点小工资、进哈小茶馆、打点小麻将、吃点串串香、看哈歪录象、炒点喳喳股(就是小股票),这样的生活他们就满足了。成都人家家都有茶具和茶叶,但是在家或办公室或朋友家喝茶都不过瘾,因为在茶馆里可以放松的看报纸,打起麻将更有情绪,哪怕下盘棋也有人递点子、傍膀子,出太阳出来晒太阳,几个朋友一起吹哈牛,茶馆的内容太多了,  相似文献   

2.
成都茶馆     
成都人好喝茶,而且好喝盖碗茶.伟人邓小平就称,这是特有的川茶文化. 成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泡茶馆,无从考证,但从一幅宋代图看,那时成都就已形成了喝茶习惯.  相似文献   

3.
万合茶馆     
正人生在世,对家乡大概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愫罢。记忆中的家乡,也许就在乡音上,也许就在味蕾上……正如我生为万合人,今世有两种东西挥之不去,一是我的万合口音,再就是对茶的偏好。离开万合去工作已有五六个春秋了,几年间,因工作之故,走走停停辗转于河东河西多个乡镇,不管工作如何变换,萦绕心头的,还是散发在故乡茶馆间的那缕缕绕梁茶香。万合一般农历逢双当圩,每至逢圩,茶客们都有固定去处。万合的茶馆,不像苏杭茶馆有评弹说唱。万合人喝茶,  相似文献   

4.
有谚语说:成都”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成都终年温暖湿润,“天府”人爱吃”麻辣烫”.吃多了便会燥火.清淡的茶品正好可以调节,加之四川盛产茶叶.于是茶便顺理成章地登堂入室。”有行就有市”.铺天盖地的茶馆也就应运而生.据说,成都的茶馆、茶楼已发展到4000余家,这还仅仅只是官方统计的粗略数字。如果再算上家庭式小茶馆、饭店套茶馆、旅店套茶馆.商场内开设的小茶馆等等,那就不计其数了。以至有人把成都茶馆与巴黎酒吧、维也纳咖啡馆并列为“世界之饮”。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种令头脑和心灵镇静并有助于消化的饮料。 ——弗朗西斯·培根 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一向不喜欢咖啡,总觉得咖啡 是舶来之品,与传统恬淡、清雅的茶香相比要逊色的多。 每逢与朋友们聚会时,茶馆总是我的首选,就算是关照大 家情绪无奈去星巴克、上岛时,我也总是要上一杯热茶缓 解一下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疲劳。所以,到北京工作多年, 京城的大小茶馆我到去了不少,但是却从来没有去喝过咖 啡。朋友们闲聊时经常不屑地说:“做文字的人不喝咖啡 简直是笑话!”  相似文献   

6.
食话食说     
《财会通讯》2006,(8):I0014-I0014
啤酒用处多,能掺咖啡喝,垃圾食品影响脑部健康,喝茶加奶有益健康,土豆是个宝。[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省武义县桃镇镇,有个叫山珠的小村,只有山没有珠,生活还很清苦。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游遍大好河山。这日,他和随从便衣简装逛到处州城(今丽水市),在一茶馆喝茶歇脚。在座的人们谁也不晓得陌生人是当朝兵皇上,自顾自谈天说地。当有个茶客说“宣平有山珠(猪),他收购了不少贩卖”时,乾隆皇上双眼睁得滚圆,心想:皇宫里珠宝样样有,唯有长在山上的珠宝,从未见过;如能得来,也不枉这趟私游江南了。于是,他走近茶客躬身拱手问道:“请问那山珠生在何处?宣平又在何方?”那茶客听他一口外腔调,便顺口答道:“山珠离宣平二…  相似文献   

8.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坐拥数百亿资产,但他在生活上却崇尚节俭,从不奢靡。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除了商场必要的应酬外,他极少去碰山珍海味,最常吃的是台湾流行的家常饭。台湾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到装奶精的小盒子,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也不浪费。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人,很是“抠门”。 在家里。他在自家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自己种菜吃;他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他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装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他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他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他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  相似文献   

10.
咖啡是当今世界上消费量较大的饮料之一。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喝咖啡已成为我国城市白领阶层的时尚之举。喝咖啡能够让人兴奋是因为其中含有咖啡因,在许多方面咖啡因对人体是有益的,它可以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帮助人们恢复精力。但喝咖啡并不是人人皆宜,因为咖啡因具有刺激大脑皮质、调整心脏机能、扩张肾脏血管、利尿等作用,对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是不适宜的。如:脑血管瘤患者不适合喝咖啡;心脏病患者应喝不含咖啡因或低咖啡因的咖啡,因咖啡因能增快心跳速度,造成心脏缺氧;皮肤病、胃病患者应尽量少喝咖啡,避免因过量饮用导致病情恶化;孕…  相似文献   

11.
巴西是全世界产咖啡最多的国家,巴西人也都喜欢喝咖啡,所以有不少移民都做起倒卖咖啡的生意来。但是因为层层剥利,移民们能赚到的钱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2.
周末早上,泡上一杯“即溶咖啡”坐在餐厅,就着包子和刚刚买来的报纸,从容地喝。咖啡喝了多年,瘾是成了,但没到如痴如醉、不可一日无之的境界。而且品味极为低级,虽然能勉强分辨出哪是现磨现泡的哥伦比亚名牌,哪是成罐出售的大路货,但我还是品咂不出一点“古式烘焙”的古典来。我的品味不精致,但省钱,也少了麻烦。磨咖啡的小电磨和泡咖啡的器皿,才用了几次,就弃置在杂物架上。  相似文献   

13.
毛文 《企业经济》1990,(6):43-44
<正> 波阳县洪门口煤矿是一个有着30年历史的矿山,现有职工1000名。前几年,由于受大气候影响,民主管理薄弱,矿工形象地说:矿长讲讲话,书记喝喝茶,民主管理纸上写,矿工就是不当家。致使捞钱的人阔气,正派的人泄气,职工群众憋气,矿山缺乏生气,干群关系好比掘煤鎯头砸顽  相似文献   

14.
喝茶的时候     
喝茶还需要专门的时间吗? 如今,很多人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泡一杯茶:打开电脑时喝上一口,查阅日程资料时抿上一口,会时激昂陈词后深吮一口,拿起电话与客户口若悬河后急饮一口,更有的在上下班路上还要提着保温杯不时地来上几口——温杯盈握一整天,无处不杯,无时不茶。对他们而言,喝茶既无时间的限制,又何来“挤出时间喝茶”的需要?喝茶不需要专门时间,何时喝茶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5.
古典 《政策与管理》2014,(6):108-109
中学时代在课本里认识鲁迅的人,一定拥有一个和我类似的记忆。一个很硬气的老头。坐在扶手椅里面,抽烟、寸头、小胡子、瘦削、大褂,横眉冷对。他说的名言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别人喝咖啡的时候,他一直把文字当成匕酋和投枪,向反动派投去。  相似文献   

16.
作家茶趣     
茶,有益健康,有助文思,更能衬托出作家们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日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部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的时候,还有独特的功夫。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了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了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这个茶馆有一副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字句里,巧妙地糅合了人们对老舍先生的赞赏之情。  相似文献   

17.
关于喝茶与消化吸收,有很多传说。有人说,茶对营养素吸收不利,会让人贫血,其中咖啡因还会引起缺钙,孕妇、乳母和经期女性不能喝。但同时也有人说,喝茶能补充矿物质,让人骨质结实,不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等等,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呢?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流行中国茶文/美国CI!AkLFiqL.FAN(在中国,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那精美的茶具M沁人心脾V1人”未听而付出许合加‘k茶馆,茶坊、茶庄到处都是,在饭店里饭前茶饭后茶已是人们的常用饮料,至于个什O万八‘卜V那队仁川说1一以咖啡为主要饮用...  相似文献   

19.
九年前,当禹思浪和另外两名外国留学生在北京成立内地第一家专业咖啡焙制公司--北京阿罗科咖啡焙制公司时,周围的人都以为他们疯了。要知道,中国人向来是喝茶的呀,就凭他们这三个留学生,要想在茶叶的故乡开拓出一片咖啡市场,这不等于是天方夜谭吗?可是禹思浪还真就完成了这一不可能的任务。九年后,阿罗科咖啡焙制公司的业务已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而禹思浪对于中国也有了非同一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茶道     
《国土经济》2006,(2S):76-77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这在饮茶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桔皮、薄荷、桂元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来喝。“清饮”又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此为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