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相关问题王作福,王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扩展,在我国,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局面。党的十五大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3.
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本文论述了所有制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公有制的由来、我国公有制的由来及我党探索公有制的最佳实现形式的过程。本文旨在说明股份制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国有独资公司、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社区集体所有制经济将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对国有经济,应当实行中央、省(市)、地或地级市、县四级所有。实行分级所有,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做到谁投资,谁所有,谁负责;有利于中央政府集中力量管好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点大型企业;有利于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后国有独资企业仍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但其经营方式需要改革;各种不同投资主体共同出资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一、股份合作制的内涵及其优越性股份合作企业兼容合作制和股份制这两种经济形式各自不同特点的融合形式,其合作制因素和股份制因素之间并不存在谁从属谁,谁包含谁的问题,而是相辅相成的结构,正是这两种并立的经济形式在对峙中得以结合而统一于经济体中,股份合作制才能作为一种经济形式而独立存在.因此,股份合作制是吸收了合作制和股份制的合理内核,却不同于传统合作制和经  相似文献   

6.
7.
8.
9.
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而要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生产力为标准,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向经济一体化,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12.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从纯公有制经济关系和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得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结论。西方学者也对此褒贬不一。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理论,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本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的兼容问题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袁礼斌 《财贸经济》1996,(12):56-5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商业的主体地位袁礼斌近年来,公有制商业的比重日趋下降,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商业主体地位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就此谈些看法。①一、坚持公有制商业主体地位的理由我们认为,公有制商业占据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股份合作制不是搞“私有化”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是公有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是由其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从产权关系看,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每个职工均要投资入股.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劳动者支配企业的财产,这就决定了股份合作制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从管理权限看,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成员主要是由职工组成的.职工在股东大会上拥有平等的投票权.这又体现了职工是企业的真正主人,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分配方式看,股份合作制企业首先是按劳分配,然后才是股金分红,是合劳合资的企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从与公有制的关系看.它并不削弱公有制经济,而是促进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所以,把股份合作制说成是私有制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兼容尚未完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计划体制下大量存在的公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只要解决了这个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一、现实研究中的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问题,当然不能象理解电脑兼容机那样简单明了。首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也是与上述争论一脉相承。中国的国企改革走过了一条由放权让利、承包、租赁、股份化并逐步实行公司制最  相似文献   

18.
19.
郭晴晴 《消费导刊》2014,(4):216-216,34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一些人因只看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暂时发达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大肆鼓吹“全盘私有化”,但事实却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新生事物比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我们的改革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和底线,决不能动摇,更不能丢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