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经济开发区如春笋般涌现,经济开发区作为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伴随而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使这些外来人员与当地更好的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德州经济开发区为例,着重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心理三方面入手,探索在新时代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开发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系,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真正的融入到城市这个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水平显著高于甘肃省其他地方城市,因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兰州市。由此随之而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渐凸现。本文以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路社区为例,通过对银滩路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阐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主体自身的问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问题,分别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家庭和社区的角度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而从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四个层面提出改善兰州市安宁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现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留住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稳定外来务工人员队伍,宁波建立了激励型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制度。按照《优秀外来务工人员户籍登记管理办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中县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市级首席工人的落户。鼓励优秀外来务工  相似文献   

4.
一、树立农民工服务管理的新理念 进入新世纪,宁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和国家计划单列市,伴随市场化、工业化和对外开放持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宁波户籍人口560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已由2003年的145万、2006年的285万增长到343万人。其中青壮年占90%,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已占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60%以上,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比例更高,如占建筑、电子、服装等企业员工的80%,集装箱和卡车运输、环卫工人的90%。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市人员分为城市居民和非城市居民,强制性的为非城市居民贴上"外来者"标签;并设置一些条件,通过户籍门槛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向城市居民身份的转变,从而阻碍了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到城市主流人群中,造成进城务工人员处于城市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是指外地来本地区从业人员所组成的社会群体。港口由于一些基础岗位的就业容量较大,成为安排就业较多的行业。如何拓宽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思路,更好地激励该群体为港口建设和城市繁荣做出贡献,已经成为当下亟须进一步梳理的课题。双因素理论以人为核心,尊重人、关心人,是人员激励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文章旨在探讨、研究双因素理论下激励外来务工人员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是指以就业为目的进入城市,与城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不具有城市常住户口的劳动者,该部分人员主要来自农村.据宁波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08年6月,宁波市现有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为359.6223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63.72%.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为宁波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课题组在2008年暑期进行的调查显示,这部分群体在权益保障方面长期处于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区目前的外来务工人员有40多万人.他们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建筑安装、搬运装卸、餐饮服务等行业,干的是脏、苦、累、险的工作.就是这些人,他们的基本权益却往往被忽视、被侵害.一些老板采取欺诈的手段,侵吞民工血汗,逼得外来民工流过汗水流泪水.  相似文献   

9.
江瀚 《华东经济管理》2013,(12):127-134
在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就业岗位的不断流动已成为普遍现象。文章基于广州市这个珠三角典型城市的抽样调查,通过构建probit量模型,探求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重,董分析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企业因素等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具体影响。建议政府部门针对外来务工者的就业特征,制定促进就业的相应政策;而企业也应根据这种偏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举措,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笔者研究生论文的前期研究成果,系统地进行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研究的梳理,明确了完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希望对我国城市化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家港市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保证他们享有教育公平的权利。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大量进入的新形势,认真贯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吸纳为主”的原则,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张家港市2004-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张家港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试行)》,使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目前,全市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市总学生数的19.1%,经批办和备案的民工子弟学校为9所14个办学点,基本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摆脱厂土地的束缚,尽管户口仍在农村,人已走进了城市。这些在城市各类所有制企业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服务业为生的人群,理论界称其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约超过1.2亿人。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专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宁波是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城市之一。因此,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以引导、服务、发展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玉 《北方经济》2010,(12):85-86
目前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劳动权益也得不到有效保障.解决好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有效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对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样本的基本情况 一、样本分布 2005年暑期,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外来工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样本在两个区域的城市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在抽样调查中,我们基本上考虑了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总体数量、行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分布及样本工人的性别等因素,采取了控制措施.因为样本总量较大,估计这一样本的集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两个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总体,但由于未能进行严格的概率抽样,因而不能准确地计算这一样本与总体之间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外出务工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余姚作为沿海较早开放的城市,也吸引了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以阳明街道为例,由于地处市中心、工业商贸经济较为发达,有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近百家,从而吸引了近10万外来务工人员来阳明街道就业创业。为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增长的势头,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目前阳明街道已建立新经济组织工会160个,其中有34个村和社区建立了联合工会,覆盖了1670家企业,会员达35014人。但如何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以利于他们的发展和社会服务,这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5442.69万常住人口中省外流人人口有1182万,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其中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达82.8%。虽然浙江目前仍处在人口红利期,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回流现象已经出现,外来务工人员将不再源源不断也是不争的事实。外来务工人员在浙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王启富  俞建文  谢磊 《宁波经济》2009,(5):36-39,42
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在城市的居住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宁波为例,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调研,深入剖析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现状及特征,具体分析目前居住状态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浦东破解新二元结构,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让进城务工人员有家的感觉,最终形成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容纳、融入、融洽的温馨氛围。在浦东新区高东镇,2008年底外来人口666894人,是该镇户籍人口的两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大头。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不可能回去了,他们将在这里娶妻生子,成为新浦东人。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是推动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但因为户籍的限制、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自我能力的不足,他们一直游离于城市的边缘,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有序运行.因此,通过完善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支持体系、社会支持体系和自我支持体系,促进他们早日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最终实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