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公立医院提供过度服务的契约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波 《改革与战略》2007,23(8):146-149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采取了以目标契约为主的劳动契约制度。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加以分析,解释了公立医院的科室和医务人员提供过度服务的原因。公立医院提供过度医疗服务的现象内生于现有的劳动契约制度,医务人员个人不能够也不应该为之承担责任,要消除这一现象就必须改变医院的劳动契约结构。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相较于燃油汽车尚属于新兴产品,返利契约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广泛存在于电动汽车供应链中。文章基于销售返利契约下电动汽车供应链协调策略问题,构建了不考虑返利契约情形下电动汽车供应链集中决策、分散决策模型以及基于返利契约的两种电动汽车决策模型。探讨了考虑电动汽车产品绿色度和电动汽车销售价格下销售返利契约对电动汽车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两种基于返利契约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契约模型为:电动汽车制造商给消费者返利与收益共享契约模型、下游返利契约模型。并分析了两种契约结构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研究发现,两种契约结构能使电动汽车供应链协调并提高电动汽车供应链整体绩效,能够使电动汽车制造商与零售商获得更多收益。给出了两种契约结构下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利用数值算例分析方法验证说明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3.
程增生 《特区经济》2005,(12):105-106
科斯(Coase,1937)的经典性论文《企业的性质》开企业理论研究之先河。这一由他创始经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张五常等其他许多学者发展的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这一理论的要义可以概括如下:企业是一系列契约或合同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张维迎,1996);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只能是一个不完备的契约,由此导致了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因此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所有权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的形式来恢复原有秩序的案件解决方式,具有明显的契约性特征,是契约理念在公法领域的实现。刑事和解具有公法契约属性,包含着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对结果的可预测、契约信守、程序公开、透明等契约精神。但是,契约理念对和解制度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和解当事人人权保障价值理念的同时,对罪刑法定原则、平等等法律理念提出了挑战。因而,契约行为的规范化是保证刑事和解制度公平公正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关系型契约是由未来契约关系的价值所维持的非正式安排。它是一种长期契约和隐含契约,并具有动态性和不断完善的特性。从内容上看,它包含了一般交易所无法包括而存在于科层企业中的指挥、管理和协调等因素。而且,这种关系型契约通过声誉效用机制、信任机制及违约的机会成本来实现自我履约。  相似文献   

6.
一、托管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项可行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继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之后,近年来,又在实践中探索出托管经营这一新的模式。 托管经营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契约形式,将企业法人的财产交由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明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责权利关系,保证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是企业的所有  相似文献   

7.
虞嵘 《四川经济研究》2006,(1):86-87,7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经济补偿性质的商业保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引起了人们对保险索赔、理赔、保险人违约不赔时的补救,也即对保险人的契约责任等问题更加关注。本文依保险合同的特性对保险人契约责任的构成从主体资格、契约效力、义务确定及行为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采取将保险人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合同义务的方法,根据保险人所违反的义务不同而对其契约责任作出认定,从而对保险人的契约责任有一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组织被认为是一系列契约组合,企业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但是,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已制定的契约会与现实需要产生矛盾,也就是产生契约摩擦;同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信息摩擦。契约摩擦和信息摩擦为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再加之有限理性经济人的机会主义驱动,管理人员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文章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认为既然盈余管理无法消除,我们就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盈余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王斌  沈进 《特区经济》2006,(11):186-187
企业科技创新行为的阻力源中,企业的管理者、基层科技人员与组织因素这3个阻力源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而旧有“个人契约”的修改是化解管理者与基层科技人员阻力的有力工具。但是在“个人契约”修改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对创新行为的态度、表现,领导者与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动员,对企业成员的教育与培训等等措施的实施,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土地转让为基本内容的契约是贯穿微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此类契约并以此为端点,辐射于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契约经济.维系徽州契约经济发展的社会构造是多方面的,国家法律与地方宗族法规是规范契约经济的根本,信任是契约关系成立的前提,惩罚是契约关系维系的保障.这三重构造之间不断的调适、融合,对徽州民间财产流转的活跃,矛盾的化解,社会的稳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徽州民间契约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于杨 《辽宁经济》2003,(10):86-86
盈余管理是在企业有权选择会计政策时,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它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完成的。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内部原因 1.契约成本最小化。企业可以看成是一个契约的集合,它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它所涉及的一系列契约来描述。与雇员、供应商及投资者的契约构成了公司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与各种契约相关的成本有:谈判成本、履行监督成本、重新谈判的潜在成本及违约成本等。公司的目的是力求契约成本最小化,因此,实证会计理论认为,为了达到公司有效管理的目标,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契约成本最小化的拓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柔性组织和模糊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方式由内部化科层组织发展到外部性网络组织。这种网络组织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是企业与市场的融合,是一种柔性组织。正因为此,跨国公司国际生产建立其基础之上的契约安排很难明确归类于哪一类契约,或者说是哪一种契约对另一种契约的替代。对此文中称之为模糊契约。在这种模糊契约下,跨国公司能够更好地降低费用,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是企业人员的一种主观感受,一种企业精神的认知;是企业与员工之间以责任和义务为基础上建立的互惠和承诺的信念系统。构建心理契约的重要性体现在:心理契约的构建发生在酒店的招聘、培训、职业规划、薪酬福利、管理环境等整个酒店的经营管理环节中,并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性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监督——兼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刘欣在现代企业中,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可以理解为明确的或者暗含的契约关系,契约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  相似文献   

15.
关贸总协定是世界大多数贸易国家遵守和执行的国际契约,它包括了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规章和措施等法律文件。《政府采购协议》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了解其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有助于对政府采购协议的内容和条文研究的深入一、产生的背景世界所有国家中,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是最大的物资采购人。政府采购在世界贸易中达数千亿美元,占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20%在右。且这一巨大的国家消费年年呈现增长的势头。然而,各国在进行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取歧视外国供应商的政策和手段,规定越来越复杂,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有关的调查。在一年一度举行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理事会上,代表们提出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燕婷 《特区经济》2006,210(7):176-178
按照企业契约是否被终止,本文将国企企业契约分为短期契约(提前终止)和长期契约(未提前终止)两种。通过建立博弈模型,阐述不同契约形式下,股东和经理的策略变化,分析影响双方策略的因素并揭示出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阳 《辽宁经济》2006,(12):100-100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挚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小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义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他的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满足员工发展的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大学生和高校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高校和大学生的心理纽带.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有其必要性,新形势下构建高校与大学生间心理契约有若干影响因素,为此高校大学生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需采取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9.
"和为贵"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被称为"贵和"思想。中国古代民间的契约实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的"贵和"思想。古代契约的"和合而同"思想就是对"贵和"思想的具体化。古代创制契约是把契约当作一套制度性安排,通过这套制度,使不同的利益主体能够"和合而同",从而订立契约实现各自的预期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贵和"思想的契约语式亦有变化,但都是"两和立契"的表达,如"先和后券""两共平章"和"三面评议"语式,且与古代契约简单—完善—简约的发展特征相一致。古代契约的"贵和"思想对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行为和促进经济发展,仍有其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婚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基于其契约性质,它对当事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能强制当事人履行,因此在婚约解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责令当事人承担精神损害等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