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际上就是一种三个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委托代理链冗长、代理成本高、国有资产的产权不够明晰、国有资产监管效率低下以及国有企业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不但要优化代理链、强化对委托-代理的监管,也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系统化的代理人业绩考核体系,还要强化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陈虎 《特区经济》2006,(6):207-208
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是基于两个前提: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和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基于无因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思路是出现的一种新的观点。国有资产管理的法理基础是委托代理还是无因管理尚无定论,通过对委托代理和无因管理的比较分析,无因管理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振华 《特区经济》1996,(10):28-29
<正> 从所有权分散化角度来看,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资产的终极所有者是高度分散的,显然不可能由终极所有者(全体公民)去管理、经营这部分资产,而只能实现国家代理制,即由全体公民委托国家代理行使全体公民的所有者职权.实现国家代理制后,这部分全民所有的资产也就成为国有资产.但传统的国家代理制(指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有不符合现代经济,尤其是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一是国家是一个由多级行政机构、众多部门组成的宠大组织,而过去众多部门、众多人员都有权管理、经营国有资产.这样导致谁都可能成为“代理者” 之一,却谁也不负代理责任的局面.二是政府集国有资产宏观管理权与各个具体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权于一身,以计划手段或行政手段对全部国有资产实行整体化营运.实践已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下,政府更不可以充当具  相似文献   

4.
周航  周鹤 《改革与开放》2005,(11):32-33
国有产权通过人大、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国有投资公司及其员工的逐级委托代理.完成了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裂变.形成了产权社会展开过程的委托代理链条。在简化的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链条中.政府是事实上的初始委托人,而其下的国资委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则是委托代理链条中兼具委托人和代理人双重身份和双重利益的关系主体。利益在同一利益主体上的分离是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风险来源,而利益主体责、权、利明晰,制约机制有效则是消除风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周航  周鹤 《天津经济》2006,(2):47-49
国有产权通过人大、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国有投资公司及其员工的逐级委托代理,完成了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裂变,形成了产权社会展开过程的委托代理链条。在简化的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链条中,政府是事实上的初始委托人,而其下的国资委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则是委托代理链条中兼具委托人和代理人双重身份和双重利益的关系主体。利益在同一利益主体上的分离是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风险来源,而利益主体责、权、利明晰,制约机制有效则是消除风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管理的特征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资产与机构投资者有着同样的多重委托代理特征,应借鉴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和国际国有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基础上,国有资产管理应该更多地采取被动投资。文章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全国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不存在,并运用经济学和法学知识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关系更符合表见代理的要件,可以看成是表见代理的关系。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表见代理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颖 《改革与战略》2009,25(5):33-36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电力作为基础能源对推动经济腾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向来都是国民经济的“领头军”。但是电力行业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容忽视。文章对电力行业国有资产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对电力行业国有资产流失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产权角度、委托代理、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分析电力国资流失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探讨如何加强电力行业的国资管理和防止国资流失的措施,希望能对电力行业更加规范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国有资产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体制、制度上的误区、弊端,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流失"现象的出现。"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致力于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其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策为出发点,从原则上、体制上和操作上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张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侧重探讨政府与国有企业这一关键层次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形成机制与运作方式,旨在从法律上来确立一种契约式的符合商业原则的委托代理关系,以作为支撑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尉然 《天津经济》2011,(3):61-63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加强国有资产核算、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企业整体资产价值的视角,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应注重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为基础、应明确计量、核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国有资产在持续期间存在资产减值与升值,并不存在折旧"、"国有资产减升值判断标准及依据"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为例探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1.在改制过程中所进行的资产评估工作 ,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首要环节。(1)搞好产权界定。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认真清理、盘点。固定资产不得以帐面原值折价入股 ,应采用现行市价法重新进行评估。在现行市价法下 ,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会高于原值 ,累计折旧也会增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 ,借 :固定资产 ,贷 :累计折旧、资本公积(固定资产净增加值 )。对于报废的机器设备也要评估残值。职工宿舍、幼儿园等非经营性资产 ,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 ,委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体制、规章制度还不完善,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和问题,阻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薛红兵 《科技和产业》2007,7(11):67-69,94
在阐述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重置与闲置、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和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等五个方面问题,从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高校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及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等六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在其管理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如,在管理工作中存在效率不高、资产损失严重等问题。文章将以行政事业单位为背景,从其国有资产的研究意义谈起,进而谈到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下一步如何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为盘活国有资产,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改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结合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实际情况,尝试建立国有资产的双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要构建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二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三要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四要设计有效的薪酬制度,使企业经营者在追求自身收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各类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服务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国有资产流失、损毁等现象比较普遍。文章基于此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物质基础。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的重大问题。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了国家财产安全,阻碍了国有资产发展创收的途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改革原有落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规范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发挥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产权博弈定位在市场中依法进行,是完善制度建设的现实选择现行国有产权管理制度仍然是沿用委托代理方式。鉴于企业国有产权的终极所有者处于缺位状态,在现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发生的博弈主要是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展开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可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20.
廖强风 《湖南经济》2003,(11):35-36
国有企业并购障碍产权委托—代理机制障碍在国有企业产权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严重的所有权代表缺位或虚位的问题,因为终极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非具体的法人或自然人,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不存在明确的所有权代理关系,作为国有资产终极代表的国家是通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来行使其代理权的。同时,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被拉得过长,使得国有产权主体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从整体上分析,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产权主体,但从具体情况来分析又都不是产权主体,谁也不可能承担经济责任,他们向企业指定厂长、经理或党委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