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洁 《浙江经济》2009,(3):20-22
时值2009年初,低迷的楼市似乎正被一系列新政逐渐“唤醒”。肩负着“扩内需”重担的房地产市场,在新年伊始就被寄予了厚望,有人甚至将2009年称为是“楼市的复苏年”。乐观情绪之下,也有人给出的是相对保守的看法:一系列救市政策,其效应的显现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
陈杰 《西部论丛》2008,(7):21-23
自2007年岁末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承认,中国楼市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对于不少人来说,这个楼市的“寒冬”就像南方的“冻雨”那样来得是那么的突兀。时至7月,中国的“寒冬”早已过去,可中国楼市的“寒冬”似乎还没有散去的意思,不少城市的楼市仍然萎靡不振,交易清淡,房价萎靡,土地拍卖价格大跌,连众多房地产大鳄包括恒大、河南建业等已排好的IPO上市计划都由于市场预期太差而被迫喊停。  相似文献   

3.
《新财经》2009,(9):11-11
《扬子晚报》:昨天,由江苏省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复苏·跨越2009中国房地产走势”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曾抛出“离婚买房也是拉动内需”、“只为富人盖房”等“雷人”观点的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北京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等嘉宾高调分析了当前楼市的“复苏”形势,“房地产正在拯救中国”,“下半年商品房将严重供不应求”,“房价将暴涨”,“中国人太有钱了,房子太便宜了”等一系列观点同样惊爆。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市场为啥"高烧不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寒冰 《上海经济》2006,(10):39-40
200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形下,房价似乎逐渐从疯狂回归理性,房价上涨的势头有所减慢。有的城市甚至传来房价大幅下跌、房地产中介关门大吉、开发商呼吁救市的消息。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萧条的景象,中央甚至将2006年定位住房消费年,以期加大内需、遏制楼市颓势。然而时至今天,忽又传来消息,深圳楼市狂飙不止、北京房价脱缰、南京楼市加速回暖、重庆房价不正常上涨等等,房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飙升。  相似文献   

5.
今年海口楼市明显升温。海口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海口房地产投资l.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其中住宅投资l.58亿元,新开工住宅面积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6万平方米。这似乎在向人们昭示:海南房地产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了。有人说,海南房地产市场在经过一番反思与整顿之后,重新崛起了;有人说,是“博鳌效应”引发了海南房地产开发的第二次浪潮;也有人说,这是海南房地产业新一轮的“泡沫”。海南房地产的现状,喜乎忧乎记者日前对此作了一番透视。  相似文献   

6.
刘鹏 《产权导刊》2012,(2):72-72
2011年10月份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持续性上涨之后终于在"国十条"、"新国十条"等相关宏观调控下放的作用下,出现了止涨和部分地区回跌的局面。面临楼市冬天的房地产企业很"难过",一向在房地产市场存在意见"分歧"的潘石屹和任志强甚至组成联盟,联合其他18家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打着将“定价权”交给购房者的旗号,准备“网上卖房”,被网友称为是“抱团取暖”。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情省力》2010,(3):39-39
今年两会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楼市新政。4月17日国务院提出十条举措,也称房地产“新国十条”,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     
《中国老区建设》2009,(1):25-25
浙江省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救楼市”不是为救房企、救财政。广东省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现在深圳政府不会出手“救”楼市!  相似文献   

9.
【英国路透社6月16日】被压抑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促成了中国今年初的楼市“小阳春”行情,此后量价齐涨的局面更带动投资性需求重返市场,那么下半年的中国楼市能否延续此番荣景呢?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广州全市总共成交住宅用地50多宗,其中27块地的地价,因为一次次刷新了区域地价的新高,被冠以“地王”的称号。在这27块“地王”中,2009年仍有24宗地在“晒太阳”。  相似文献   

11.
解丛民 《东北之窗》2010,(21):43-45
继北京9月30日对本地及外地居民发出“限购令”之后。上海、深圳、厦门、宁波、三亚等城市在楼市“第二波”调控中相继祭起了“限购”的大旗。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限购的行列,为楼市降温。从目前发出“限购令”的城市看。  相似文献   

12.
她,曾是一个在医生岗位上干了18年的女大夫。自1995年“下海”经商至今,她一次又一次地搭准风云多变的楼市脉搏,在房地产经营开发的激烈竞争中屡出奇招、屡创佳绩,被人们誉为“楼市奇才”。私营企业主也是劳动者和建设者,庞爱珠创办的公司已连续五年名列上海市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双百强”排行榜,并跻身上海市百强私营企业行列。她本人则以出类拔萃的业界女杰的形象,多次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建设功臣”和“浦东新区十佳女标兵”等荣誉称号。不久前,庞爱珠经市有关部门选派赴中央党校学习,成为上海首批进入中央党校培训的私营企业主学员,这使她再度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话】有人这样对200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概括:这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策"有形之手"博弈最惨烈的一年;是开发商与政府、购房人与开发商对峙最极端的一年;是房价涨跌预期无数次浮现,又无数次被颠覆的一年;是楼市拐点最繁多、最具戏剧性的一年。2005年对宁波房地产业同样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宁波房地产市场竞争剧烈,企业间竞争上升为品牌、公司治理、产品创新、人才等全方位的竞争,一批批高品质的楼盘推向市场。房地产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围绕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政府对房地产业该管还是不该管等一系列问题,业  相似文献   

14.
淡季开局的2010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最强音。 继2009年12月底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以来,1月10日,一份被称作“国十一条”(即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的综合运用了土地、信贷、税收、行政监督等多种手段的调控蓝图,正式确定了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基调和架构。  相似文献   

15.
近一年的楼市调整,让不少地产公司老板都感受到销售压力,由此也感受到成本压力。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开始裁员、降薪。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房地产企业“四面楚歌”,进入了一个自行“瘦身”的调整期。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不是房地产界的太平年,一系列政策直击楼市软肋,让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变幻莫测的市场大环境的洗礼。西安楼市正走向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走过“金九银十”,坐看风生云起。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否能够穿越激情?今秋三大房地产盛会,俨然成为西安房地产业的风向标,成为新政之下房地产业休整与再次起飞的平台,成为展示西安地产风雨历练后风采表露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7.
【法国法新社12月15日】2008年,受全球信贷危机影响,楼市泡沫最终破裂,全球房地产价格暴跌。专家指出,房价下跌的状况可能还将持续两年时间。问题在2007年年中开始显现,当时美国一些房主开始拖欠贷款,也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次级”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房价会继续下降吗?”“究竞哪里才是楼市的价格底线?”“楼市何时回暖?”……与2008年初众口一词的“房价必涨”论大相径庭的是。2009年新年伊始,业界的“挺涨派”与“挺降派”出人意表地各自占据半壁江山,二者之间的言语交锋与观点碰撞也为扑逆迷离的2009写下了值得深思的“楼市第一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14,(10):28-29
正全国市场出现明显的分化,房地产行业呼唤更具差异化与市场化的调控举措。进入5月,楼市在传统的销售旺季中继续遇冷,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北京楼市成交量跌破历史新低。而不仅是北京楼市成交量同比创下较大跌幅,全国主要城市的楼市成交情况继续低迷。与以往相同的是,这一轮楼市低迷伴随而来的是,地方政府的蠢蠢欲动。"限购"是本轮房地产调控的关键词。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雨佳 《新财经》2009,(8):33-34
进入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繁荣,各地房价飙升,“地王”频现……恍惚中,2007年房地产盛况重现。这是房地产市场自然转暧,还是新一轮泡沫的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