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人民币汇率徘徊在6.28左右。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美国时不时会对中国施加压力,指控中国政府操纵汇率。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不能依赖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2.
许文标  唐亮 《当代经济》2009,(22):84-85
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不能依赖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3.
汇率是一国对外经济贸易联系的纽带.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之一.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基本维持了稳步缓慢升值的态势,但从2007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加速升值"的特征,升值的预期也再次得到强化.人民币升值日渐成为国际经济的焦点问题,也成为我国理论界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在阐述人民币升值原因以及影响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德国等国家汇率升值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提出了我国政府以及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视角:人民币汇率与贸易顺差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长洪  郑文 《金融评论》2010,2(1):17-32
贸易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这是许多人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得到的认识。近年来西方政界与学术界屡屡以中国贸易顺差为由要挟人民币升值。本文以1975年至2005年世界主要的46个经济体的贸易收支、外汇储备、实际有效汇率数据为基础.以格兰杰因果检验为基本方法,进行了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大样本检验,获得如下结论:贸易收支不能单独决定汇率水平。本文同时对均衡汇率理论及应用进行了述评,指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按照西方均衡汇率实证模型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存在困难,其测算结果并不可靠。还指出:中国贸易顺差将长期持续,任何外国强权都没有理由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今后应以“大出大进”的方式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中国人民币汇率走势,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原因;其次,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向莉 《时代经贸》2010,(8):83-85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马歇尔·勒拿”条件是否成立,还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汇率传递效应的持续性、汇率升值对进出口影响的过程等原因。本文根据200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和相关数据,从上述几个方面估计并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了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马歇尔-勒拿"条件是否成立,还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汇率传递效应的持续性、汇率升值对进出口影响的过程等原因.本文根据200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和相关数据,从上述几个方面估计井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了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合理性及临界点的探讨已成为热门话题。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问题归根到底是实际汇率是否偏离均衡汇率的问题。在考虑中国转型经济特点和对基本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后,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将估计出的均衡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进行比较分析,确认人民币确实存在一定的低估,但失调程度不大。因此对于人民币升值我们应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而不应屈从于外在压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汇率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衡量国家间经济关系的"指示器",对一国出口及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人民币升值尚未对中日贸易及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和日本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加强中日贸易往来对保持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经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跃 《经济问题》2012,(9):112-115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就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争议不断。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并未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央政府基于国家发展水平就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期望建立健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两年多的汇改,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影响.根据传统的汇率理论,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不利.通过分析汇改以来我国外贸状况,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通过对几种重点进出口商品的研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影响及成因.  相似文献   

12.
Using a macro dynamic model that is specified for the current Chinese economy, we investigate the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apital market was “open” under WTO frame-work while the exchange rate was fixed. Our purpose here is to find whether it is possible for China in this case to keep the effective monetary policy for stabilizing the domestic economy. For this, we suggest som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r restrictions). Given these institutional restrictions, we find that not only the monetary policy can still be effective but also the fixed exchange regime will strengthen the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shared by both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economy of its trade partners.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model further shows that the under-valued RMB is necessary for the target exchange rate to be sustainable. Finally, due to the import pattern of the current Chinese economy, RMB appreciation will not help to resolve the trade deficit problem in the Western economy with respect to China.   相似文献   

13.
章强 《经济研究导刊》2013,(13):233-235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神经。实证研究人民币是否被低估,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是人民币问题影响到美国经济衰退。为了最大化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后果,我们更使用月度数据而不是年度数据。考虑到中国和美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利用VAR模型检验了人民币升值的迹象,发现在长期两者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国际效应进一步加强。文章分别建立了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 CGE 模型,基于最新的全球贸易分析计划(GTAP )数据库和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别模拟了2016-2030年人民币持续贬值和先贬值后升值的两种情景,并从物价水平、国际贸易、经济总量、行业产出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价格指数方面,人民币贬值将给中国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2)在贸易方面,人民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扩大中国的净出口,但在远期反而会导致净出口下降;(3)在经济总量方面,人民币贬值只在开始阶段的短期内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长期贬值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4)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在贬值情景下的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服务业的产量持续下降。总之,两种情景均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反,东盟、日本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从中长期受益。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制定若干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预期管理,实施差别化的外贸政策,加强多方合作,积极应对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明 《金融评论》2012,(2):12-25,124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机制,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从1994年汇率并轨还是从2005年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均经历了显著的升值过程。从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贸易余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等短、中、长期维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取决于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考虑到贸易顺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输入性通胀与外部压力等因素的消长,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显著放缓(由之前的年均5%~7%放缓至年均2%~3%),并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16.
肖明智  谢锐 《财经研究》2012,(2):112-122
文章以衰减函数的方式将新凯恩斯学派提出的价格粘性理论引入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中,使模型更符合经济系统中价格调整规律,并利用模型模拟渐进式升值和快速升值两种不同的人民币升值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价格粘性的作用下,人民币快速升值将在短期内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GDP增速下降最高达1.6个百分点,失业率明显上升,而渐进式升值最高只有0.67个百分点;快速升值能有效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和促使我国贸易再平衡,最多使我国CPI增速下降3.6个百分点和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下降1.06个百分点,并且在长期内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效应略小于渐进式升值。因此,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应采取不同的人民币升值模式。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stimates 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of RMB based 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of China’s economy.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MB real exchange rate is overvalued in the period of 1982–1991, but the extent of the undervaluation has an enlarging trend since 2004. Then, we put forward a new theory called “Prior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and apply it to RMB, finding that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f RMB need to be appreciated about 20% between 2008 and 2010, and the appreciation range of bilateral nominal exchange rate between RMB and the world’s key currencies depends on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Policy implication indicates that decision makers need to refer to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which i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theories and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adjust it towards equilibrium level and establish RMB “Prior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Meanwhile, policymakers should implement a potential objective interval system of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The appreciation range of bilateral exchange rate of RMB against USD from 2008 to 2010 may be set between 6% to 10%.  相似文献   

18.
The trade war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affects the fluctu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We collect news on China–US trade policies and talks from January 2017 to July 2020. Results show that China–US dialogue and tariff imposition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percentage of RMB appreciation and depreciation. Additionally, tariff relaxation and increasing enterprise restrictions can cause a sharp appreciation and depreciation. “Policies” events and trade news from the US influence RMB fluctuations the most significantly. Finally, positive events cannot significantly cause RMB appreciation, but negative events can significantly cause RMB d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WTO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与压力,如在全球化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一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再要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2010年6月底,人民币汇率首次突破了6.8大关,这将使我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大大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将降低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因此,本文对人民币升值与贸易失衡加以探讨,以期对我国的经济管理起到一点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构建关于实际外部财富、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关系的跨时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然后利用1981-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中国实际外部财富、贸易条件以及国内外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国实际外部财富的急剧攀升会引发人民币实际汇率快速升值;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会促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而国外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降低人民币实际汇率,净效应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并不能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中国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中国实际外部财富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作用关系与长期一致。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保持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对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