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平 《中外管理》2003,(8):22-23
与华为相关的任何新闻都可能引起争议,现在刘平诉华为股权案,又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其实本案并不复杂诉讼的结果也不会出乎意料,它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其中纠缠了很多与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的情理法。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3,(1):13-13
华为1月21日披露了2012年经营业绩预测。华为首席财务官盂晚舟称。去年全球销售收入预计达到22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96。净利润为154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她预计华为员工奖金总额是125亿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38%。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员工发现,邮箱里会不时收到副总裁纪平的邮件,她在邮件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哪怕是交通安全),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身体健康。纪平之前是华为的CFO,她现在的新头衔是“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  相似文献   

4.
中兴通讯临阵“换将”——任公司总裁达6年之久、功劳甚多的殷一民突然卸任,引来外界关注。知情者认为这和“死对头”华为的竞争有关,因与华为相比,中兴通讯发展过缓,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并不回避这一点,不过他指出,  相似文献   

5.
联想、清华紫光、同方、普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正在和房地产发生着"鼠标+水泥"式的 联姻。现在,又多了一个新加入者--华为。 一贯喜欢和媒体玩捉迷藏游戏的华为这次也不例外,对"华为欲进军地产业"的传闻依旧三缄其 口。 华为是否真的会试水地产业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华为到底能在地产业有多大作为?它会不 会成为"顺驰第二",再次改变中国地产格局?2004年5月20日,某财经媒体披露"华为进军地产"的消 息,此后,"华为进军地产业" 的消息蔓延各类传媒。所有的报道都沿袭一个模式:40%的传闻+60%的猜 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目前看来还比较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华为怎样才能长治久安?华为的旗帜还能打多久?华为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主要研究了推动华为前进的主要动力是什幺,怎么使这些动力能长期稳定运行,而又不断自我优化。大家越来越明白,促使核动力、油动力、煤动力、电动力、沼气动力等各种动力发挥作用的源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所确认,同时接班人要有。  相似文献   

7.
华为出海即遇严冬,在莫斯科被困5载;好不容易,进入北美市场却遭到跨国巨头思科的“刁难”;最让华为痛心的是,在老“根据地”亚洲市场上,一连串的丑闻案里老是出现华为的名字……历时九载,花费超过百亿,华为的出海之旅可谓艰辛异常。华为在全球化道路上遇到的各类挑战,国内其他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对。华为国际化的冰雪之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科起诉华为,从表层看,是华为对思科的市场冲击太大而致使思科动用法律手段打压华为。 但是,更深层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预防企业危机的危机管理措施,不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已给跨入WTO门槛的中国企业带来“震撼性”的冲击。这样的教训,在过去已发生,今天仍在发生,希望明天不再发生。 华为与思科的这场官司,世界关注,更应引起国内企业的高度关注。不论谁败诉,损失肯定巨大——那是一个市场的丢失!因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稿件,希望能对国内企业敲响警钟,让企业家猛醒。在今天,中国经济已与世界联成一体,如果仍保守着小农经济的心态,在今后的经营中,谁能保证华为思科案不再重演?当我们今天高喊“落后就会挨打”的时候,已不仅仅是指武器装备的落后。切记,不能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就是一种落后,同样也会遭致挨打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馨渝 《中外管理》2005,(8):106-10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华为3COM合资公司出现亏损,也许能让华为思考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任正非这位具有忧患意识的商业领袖,应能从中反思华为在成为全球性跨国公司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0.
4月28日,华为公布了任正非于3月30号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的发言摘要,在谈及接班人问题时,任正非承诺其家族成员将永远不会接班。摘要表明任正非有四名家人在华为工作,任正非认为"他们都是凭自己的劳动,在华为努力工作"。同时,任正非指出他们并不具备华为的接班人必须具备的相关能力,所以他的家人仅是职业经理人员,决不会进入接班人的序列。这意味着他的独生子任平和担任华为CFO的女儿孟晚舟将来都不会成为华为的一把手。  相似文献   

11.
27岁的台湾女子陈诗瑜(化名),月薪2.3万元(新台币,下同),工作近6年就已积累了约80万元的资产,相当于存下逾半的收入。她预计,在30岁前就能顺利达成百万的梦想。不过,她省钱的方式并不痛苦,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12.
闫俊文 《中国企业家》2023,(4):21-22+20
<正>4月1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首次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按照华为公司章程,轮值董事长的轮值期为6个月。此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评价女儿孟晚舟:“财务做得很好的人,她关注的是平衡、关注的是管理、关注的是有效率。华为的领袖不是横向平衡,而是纵向突破,所以她将来不可能做CEO,也不可能做董事长。”根据华为官网信息,梁华是华为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文化》2008,(10):48-52
华为公司这样描述自己的服务文化:“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 有一个流亡海外的女孩子,因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被英国特工组织看中,加入了英国的特工组织。她其实并不适合特工工作,性情急躁,所有同事都不看好她,认为她做间谍,无疑是为敌国送上一座秘密的宝矿。  相似文献   

15.
"河南华为诉证监会案"考量《独立审计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4日,原河南华为会计师事务所(现变更为河南华为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将中国证监会告上北京一中院,请求法院撤消证监会对其“未勤勉尽责”和“没收30万元全部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决定。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状告证监会的第一案,此案受到了会计界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11月20日,北京一中院一审判决原告河南华为会计咨询有限公司败诉,维持证监会对河南华为30万元的处罚决定。虽然该案至此已告一段落,但它反映出的我国舞弊审计制度、经济法律体系上的诸多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6.
孙欣 《中国企业家》2011,(13):I0012-I0013
诸如此类的玄妙之处,看似偶得,其实正是华为高管团队和黄卫伟等一行顾问们精心提炼而来。在黄卫伟透彻地讲解后,即便不十分了解华为的人,也能多少悟之一二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年半的缠斗,早在你看到这组封面报道两三个月前,思科诉华为侵权这桩近年来知名的跨国官司就已经尘埃落地了。 为什么现在还要去追踪、还原这起诉讼的始末? 《中国企业家》认为,以思科诉华为案为切入点、为横断面,是观察华为——现在这家国际化触角最为广阔、深入的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的巨大蜕变的最好视角。对于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物体来说,一点微小的外力都有可能被急剧放大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在结构。2002年末,正是华为“发展中国家市场遍地开花,欧美市场初战告捷”、即将迎来在国际市场大步跨越的时刻,思科之诉就是那“微小的外力”,它是击中华为这样一家中国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还是促使华为的国际化水准成功升级。  相似文献   

18.
华为发展纲要诞生于1998年,曾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时至今日,华为的发展、变革依旧与华为发展纲要的精神一脉相承。近年来,华为成功实施了IFS(集成财务转型)变革,其财务管理为公司管理效益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今天重读华为发展纲要,感悟其中的财务辩证思维,会对华为财经管理变革、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曾有一经济案轰动申城:一位靠卖“三黄鸡”、“马海毛”起家的女“老板”。在资本积累到能投资房地产开发时。因在经营中触犯法律,被送入了牢房。笔曾应这位女“老板”因财务方面问题咨询之邀.有过一面之交,方知这位女“老板”以及她的副手(也是丈夫),均不懂得财务管理,对财务报表也看不太懂。据说,她在经营中犯法,与她不懂得财务管理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侨鑫会     
精英+社区,是汇景新城专刊((ELITE))的核心精神,由此,她也从单纯的内刊升华为演绎汇景新城圈层文化的一个舞台,成为汇景新城这个大家族的成员展示.交往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