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收入确认差异的比较 1.营业收入的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榴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2.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会计要素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收入的确认是会计要素确认的重点。收入是利润的来源,营业收入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是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准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利润的真实性,而且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收入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收入只有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前两点明确了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后两点明确了企业的权利。但一般情况下,在对某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时,都是由企业自身做出判断,主观性较强。如果能够结合有关的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判断,就能对收入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更能维护企业的权利,从而有助于对收入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以下简称“准则”)侧重于规范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确保企业收入的稳健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侧重于规范增值税的计算、征收和管理,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犯,二者在会计处理与纳税之间必然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张迪 《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43-144
《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的定义是,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发出产品赊销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和公司经营中发生的各类债权。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种债权,在应收账款发生时,企业一般会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其中注明支付条款。应收账款的确认是伴随着赊销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或提供劳务事项成立时间。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时,才能确认收入,此时若未收到资金,即应确认应收账款。这四个条件是,企业己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5.
会计收入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被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即以“流入法”定义收入要素。应税收入是指税法中规定的作为征税对象或其组成部分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在税法中未针对增值税应税收入给出一个一般性定义,通常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向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从总的方面看,税法收入的含义远远宽于会计收入。本文将对两者之间的具体内容和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会计与税务差异,特别是收入的确认问题,困扰着许多企业财务税务人员,随着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陆续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4号一收入》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均对收入的确认方式、确认时间做了相应规范.本文对会计和税务方面关于收入确认的差异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财务人员了解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进行必要的纳税调整.从而避免造成企业财税风险。  相似文献   

7.
流通企业规避所得税纳税风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上遵循的原则是不同的,按照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收入、费用或损失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依据之间必定产生差异,必须确切把握差异,以规避所得税的纳税风险.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我国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以及《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它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科学、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和企业所得税制度,为各类企业创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它时企业原有的财税核算造成明显差异和影响,其中收入确认的差异及成本费用确认的差异,涵盖内容多,各企业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加快适应新法规的核算体制。  相似文献   

9.
何和平  陈伟群 《经济论坛》2006,(6):131-132,140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以下简称“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以扣除,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  相似文献   

10.
很多企业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时,都经常出现商品产品非销售业务和价外费用不计税或少计税、混合销售收入错计税以及不会应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法律规定等问题,导致被税务机关依法惩处,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此,企业会计必须认真学习并正确应用税法规定,完整地归集征税对象,依法确认纳税义务并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准确地核算应纳增值税额。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收入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被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即以“流入法”定义收入要素。应税收入是指税法中规定的作为征税对象或其组成部分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在税法中未针对增值税应税收入给出一个一般性定义,通常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向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从总的方面看税法收入的涵义远远宽于会计收入。本文将对两者之间的具体内容和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不同,从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即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要求对时间性差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由于小企业的现状及会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此准则对小企业的的要求有点太高。不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正确执行,形成企业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不能在账簿上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13.
许蓉 《时代经贸》2010,(6):168-168
目前,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与进项税额转出业务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相似性,且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核算上又分为确认收入和不确认收入按成本结转两种处理方式,给会计实务工作者带来了困惑。本文拟结合税法的相关规定,对该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15.
李春盛 《当代经济》2009,(16):66-67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但在实际执行中,有些企业故意提前或推后确认销售收入,以达到其调节利润、偷逃税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收入准则》)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三类.对于单纯商品销售或者劳务提供,收入确认是较为明确的.而对于同时包括商品销售和劳务提供且密不可分的业务,如系统集成类业务,其收入确认则较为复杂,本文运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收入准则、建造合同准则,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都有自身的原则,对于会计中商品销售收入的五个要求,税法上并不认同;在特殊商品销售中会计与税法的确认标准不同;税收与会计核算差异,导致企业在核算所得税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邓荣岳 《当代经济》2009,(20):12-13
房地产开发具有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在商品销售与资金回收过程中也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独特的业务事项在按照会计准则确认收入和按照税法确认收入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如何通过适当的安排使得企业在遵循会计收入确认准则的前提下减少自身的税收负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中,固定资产在概念、确认、计量、处置、披露等方面与旧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促使企业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改善相关信息的披露质量,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固定资产的概念、确认、范围、计量、处置、信息披露等方面与旧准则进行比较,从而准确认识和理解新准则的意义和作用,以便在实务中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尽管税法给出了增值税的实施细则,但是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关于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相对比较复杂。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实务来说,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的理解仍然存在难度。通过对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希望给企业工作者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在实务中,能够对企业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避免纳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