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本质上讲,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调整两大基本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林业的生态建设不仅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林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应从发展目标、战略定位、范畴、经营方式、林权制度、生态价值实现方式等六个方面论述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林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与自然漫长的交互中形成与发展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人与自然的整体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观,"仁爱""至诚""尽性"的道德观。学习借鉴这一思想,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有利于我们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从而自觉地担负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神圣生态职责。这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和谐社会绝不会自发生成,也不会自然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和谐社会绝不会自发生成,也不会自然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加强环境保护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调整人和人的关系 ,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应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以新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核各级干部 ;二是完善法规体系 ,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 ;三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保障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
把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纳入和谐社会的理念中,体现了对自然权利的尊重。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人与自然不和谐的严峻局面,认清消除这些不和谐方面的紧迫性,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想状态的建设途径。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健康的目标必须切实改善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运行体系和社会政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产生新的技术革命,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但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调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强调,人和自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认识自然界、认识人类自己。因此,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城市与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城乡关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否、现代化程度高低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检验和谐社会的重要尺度。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和谐农村社会的内涵和谐农村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对社会各种要素之间关系所处状态的一种肯定性评价,是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9.
吴善印 《浙江林业》2006,(12):28-29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林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丽水这样的重点林区市,在建设和谐丽水的过程中,林业必然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王铭 《齐鲁粮食》2007,(12):4-7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团结和睦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英明论断,对于举国上下正在热烈开展的和谐单位创建活动。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那么,粮食企业如何具体实践这一伟大的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工作呢?笔者认为,至少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于中涛  张燕之 《农业经济》2007,23(12):27-28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理解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只看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人只有借助于自然力才能驾驭自然力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以往对生产力的这种误读。所以,正确解读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发展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廖秀枢 《浙江林业》2006,(12):13-14
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和谐养无限生机。“和谐社会”内涵愈久而弥新。前不久,党中央高屋建瓴、纵观全局,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这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突破、新飞跃。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契机,又面临着新的更强的挑战。因为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离不开绿色,绿色离不开林业,生态良好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自由。人类征服自然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自然界的承载能力为限度,确立人类与自然整体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吴三民 《浙江林业》2006,(12):31-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林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林业艰巨而光荣的重大历史使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林业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中具有重大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林业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5.
胡剑辉 《浙江林业》2006,(12):11-12
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林业部门,要结合林业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竭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人地和谐关系构建与农村人口空间布局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和谐论能被当今人类社会普遍接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农村人口空间分布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地和谐关系.由于资源、区位、产业、文化等要素特征的不同,农村人口空间分布也决定了农民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重构农村人口空间布局也是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与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林业财务与会计》改版为《绿色财会》了,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适时的。在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生态的和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党中央提出的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无不与绿色联系在一起,当北方部分地区天空中布满沙尘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想起森林,想起绿色。生命呼唤绿色、人类需要绿色。  相似文献   

18.
《浙江林业》2006,(12):3-3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占战略决策,这为林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之和谐.社会之和谐.最基本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这一切都要以诚信友爱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却呈现出与之相反的状态。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性。生态文学批评理论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其通过批评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为发展目标,而忽视生态环境,忽视客观规律的行为,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促使人们转变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本文在介绍生态批评理论的起源与产生,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内涵及发展的基础上,阐明了生态文学批评的作用,生态批评理论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