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视域中的"人的生产"概念具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语意,而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产"概念,是指整个人类全面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社会全面生产,它是马克思"人的生产是全面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人的生产"概念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的生产是现实的社会生产,是全面的社会生产,是由人的全面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2.
马基雅维利的"市民王国"思想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存在着渊源很深的传承关系及家族相似性,"市民王国"思想在哲学上复兴古希腊政治哲学,并开创人本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先河,而"市民社会"理论则是对"市民王国"思想的道德理解和超越。葛兰西借助于马基雅维利的"市民王国"思想倡导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的理念,阐释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文化领导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新的世纪,新的发展理论。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该如何理解,通过对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的分析,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对以人为本的政治实践的论述,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反对"市民社会是观念产物"的观点,指出一切观念和现实关系都被黑格尔理解成内在的想象活动,消除个人私利的普遍理性国家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也只能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因此通过对现实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还原了市民社会和家庭中真正现实的个体,逐渐开辟出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美好夙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理念;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学语境理解价值范畴,就会导致混淆哲学价值范畴和商品价值范畴。在哲学语境中探讨价值的定义,必须根据人的需要确认价值以人为本的本性。坚持价值以人为本,有利于克服扬弃价值观问题上对价值的抽象性、否定性认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不准备讨论关于人性问题的一般哲学观点,而是从西方管理哲学的角度来谈人性问题。西方管理学说中曾先后提出了四种与管理有关的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的假设。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一个演变历程。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的企业管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经济人”又称“实利人”,它的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只是马克思说明其历史哲学观的一个解释性工具,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起因(目的和动机)、对象、结论都具有哲学性质,因此,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应被视作政治哲学或历史哲学来解读,而不应把它当作纯粹的经济学理论来解读.如此,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理论与实践不相一致的困境,帮助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文章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疑为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人的现代化建设面临过分注重物的现代化,简单移植西方的现代化理论等困境。人的现代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社会关系的现代化,最终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重视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区、大众传媒等交互作用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考察各种文化的理论源流和发展趋势、价值立场和实践场域等方面,正确对待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自己的多部著作中对法律与政治进行了经济分析,他的这种分析是法律经济学或法律的经济分析的先声。法律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它是对马克思的宝贵理论资源的继承,是对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一词具有纷繁复杂甚或互相对立的涵义。诺斯为拯救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选择模型而建立的意识形态理论,突出了意识形态得以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社会经济功能。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将意识形态的产生与分工的发展、阶级及利益集团权力相联系,揭示了意识形态的产生机制及其社会功能上的矛盾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合理运用意识形态的功能,界定其合法范围,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价值理论是自经济学创立以来众多经济学家论述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构建整个经济学大夏的理论基石。在价值理论的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两种价值理论在理论依据、分析方法、研究的层面等方面均不同。对两种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和不断创新,以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现存的某些问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从执政为民,从“三个代表”的高度继承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阶级性、科学性,并创造性运用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扩展到所有产业的劳动、全球范围的劳动、有效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合法、诚实的劳动。衡量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标准是发展生产力,人民群众的劳动、社会主义各阶层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阶级的先进性、政党的先进性、个人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社会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的对象不是消费资料而是价值,决定价值分配量的差别既有劳动差别,又有生产要素差距,人们智力、技能的差别决定企业内按劳分配的差别无上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又存在历史的局限,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有重大意义,既可以科学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又可以更好地观察世界.只有搞清劳动价值的内容,才能知道该坚持什么,发展什么,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价值学说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个学说指明了价值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关系 ,并从劳动的角度对价值作了深刻的分析 ,由此演绎其学说的完整的体系。但其不足之处也就在于仅仅用劳动来说明价值 ,忽视了对非劳动因素的分析。如何科学地说明非劳动因素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 ,不仅可以完善、发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并且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约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问题域”、“概念”和“假设”三个层面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约束条件,提出商品的价值与劳动力的价值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层结构,对于准确全面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必须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是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不能随意扩大;二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不能相提并论;三是科学技术不能等同于科技劳动;四是价值和效用是两个不同范畴;五是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没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重新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笔者一贯主张应该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在当前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要做到既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科学理论,必须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二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三是准确扩展生产劳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