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恒  孙蕾 《经济与管理》2010,24(2):31-35
中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和出口大国。日本作为中国蔬菜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对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近些年来,由于中国蔬菜在生产、出口方面的整体竞争力不高、信息渠道不畅,加之日本蔬菜市场瞬息万变、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等因素,中国蔬菜产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竞争态势。为促进中日两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应积极实施蔬菜标准化工程,推进中国标准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强化公共信息的服务与交流,注重政府高层的沟通和政治博弈;密切关注中国蔬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动态,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曹冰 《时代经贸》2012,(14):86-86
中国是世界纺织品全球第一大生产大国,同时纺织品贸易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纺织品出口总额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贸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认清中国纺织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分析,分别从政府、行业以及企业本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泽星 《时代经贸》2005,(10):76-81
为什么要谈贸易业绩指数?很简单,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2000多亿美元,出口贸易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中国各级领导,中国的企业,包括很多专家们都认为,中国早已经进入了贸易大国行列,但是离贸易强国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如何评价贸易强国,这是我们想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为贸易强国的战略路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11547.4亿美元,相当于“入世”之前2001年全年贸易规模的2.3倍,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为6.2%,其中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进口为5.9%,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中国目前还不是贸易强国,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发展服务贸易 成就贸易强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粤 《时代经贸》2005,(3):37-41
2004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尽管服务贸易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服务贸易的逆差趋势不但没有得到改变,反而在逐年增强。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56亿美元,2001年服务贸易逆差593亿美元,2002年服务贸易逆差678亿美元,2003年逆差进一步扩大到857亿美元,2004年全年贸易逆差预计超过100亿美元。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其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呈阶梯状递进。服务贸易以其巨大的贸易利益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受到所有贸易大国的重视。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贸易就是世界话语权。但贸易体量和规模绝不等于话语权。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自2009年起,中国晋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而此次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然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成为经济贸易大国,但从国际贸易角度上看中国距离经济贸易强国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决策,以实现我国向经济贸易强国的转变,费尔普斯2004年在人民大学举行的学术论坛上也指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发展中国家,2013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道路上新的里程碑,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成果.而在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奋进路上,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成绩令人瞩目.至2013年,中国已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地位,机电产品已连续17年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自2008年起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机电产品是中国对欧盟出口第一大类产品,德国既是欧盟内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因此,研究机电产品对德出口的稳定增长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市场的占比,而且有利于稳固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本文采用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通过对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两国人均收入差距”是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排名前两位的因素,进而依据这一研究结果提出推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叶敏 《经济与管理》2011,25(11):10-13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中国和印度对外贸易上的表现,结果发现:两个国家近年来都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但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印度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且保持不变;两个国家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内贸易,中国比印度出口更多复杂和精细的产品。中印两国贸易模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早注意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发展加工贸易,印度对于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出台较晚。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9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可谓贸易大国。但却仍然不是贸易强国。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在这方面,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战略决策和布署,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0-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及其可量化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印证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GDP增长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货物贸易出口额等因素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此,应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扩大市场开发度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WTO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与压力,如在全球化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一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再要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2010年6月底,人民币汇率首次突破了6.8大关,这将使我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大大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将降低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因此,本文对人民币升值与贸易失衡加以探讨,以期对我国的经济管理起到一点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铁瑛  何欢浪 《财经研究》2018,(3):97-111
文章基于中国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及面临产业"空心化"挑战的背景,研究了城市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识别出其对加工贸易转型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城市服务业发展提升了企业出口概率,也促进了企业出口量的扩张,并且通过"分工效应"促进了企业的出口,通过"工资溢价效应"抑制了企业的出口.进一步研究发现:(1)持续出口企业、存在时间较长企业以及规模较大企业的出口受惠于城市服务业发展,但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生产率水平较高企业的出口却会因城市服务业发展而受损;(2)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受到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抑制作用;(3)在剔除加工贸易企业后,资本密集型企业和生产率水平较高企业的出口同样会受惠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上述结论意味着,随着"服务型经济"的临近,寻求服务业发展与加工贸易转型的联动机制及助推新兴产业发展,是应对产业"空心化"挑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技术差距的存在,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标准普遍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因此,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影响效应发现:在短期内,标准化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效应主要是负面的,表现为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而在长期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积极改进,不断创新,那么标准化对中国的贸易会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贸易量会增加,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贸易对绿色技术的传递作用,基于中间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机制,选取2000—2019年中欧15个细分制造业数据,使用OECD环境技术专利数据库计算欧盟和中国绿色技术知识存量,从产品内贸易视角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绿色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品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且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调节,绿色技术的行业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第二,相较于进口,产品内出口通过产业规模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非物化型前沿环保技术更容易通过产品内出口向中国转移;第三,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内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因此,中国应加强与环保技术领先国的产品内贸易,通过模仿学习不断吸收物化于产品中的环保工艺,从而推动本国绿色技术迭代和更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01年1月~2008年12月样本,在双边贸易引力模型的框架下,采用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在汇率和中美两国GDP等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中国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对美出口、中国自美进口和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抑制了中国对美进口,加剧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7.
在考虑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均呈改善趋势,即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逐渐下降,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在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后,高技术含量的出口比重并不高,如果没有国际分割生产,则中国出口结构的改善是有限的。因此,在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时必须考虑国际分割生产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运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在商品分类层面研究关中贸易逆差与关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从长期和短期来看,中国制成品的出口都是关中贸易逆差的“因”,中国制成品的出口与关国对华直接投资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关国进入中国的FDI,尤其是进入制造业的FDI越多,美中贸易逆差就越大;美中贸易逆差是结构性的,它不仅不会在短期内消除,而且会随着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的进一步转移而加剧。  相似文献   

19.
彭冬冬  罗明津 《财经研究》2018,(3):125-138,153
当前,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国外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构成严重的威胁.那么,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文章采用2009?2011年GTA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定量识别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1)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受影响企业的出口规模,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每增加1次,受影响企业的出口将下降17%左右;贸易保护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受影响企业的出口将下降52%左右.(2)从影响机制看,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制造业出口的抑制效应是通过降低出口的数量和质量来实现的.(3)贸易融资对制造业出口的边际影响最大,而贸易救济措施是对制造业出口整体影响最大的贸易保护措施.(4)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外资企业、同质产品以及中间品出口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既为理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在持续推动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应对贸易保护壁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