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从最初僧侣们的饮茶养生到后来日本贵族之间的"斗茶"游戏再到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茶道,实现了从模仿到升华的蜕变.在日本的茶道发展史上,有一些著名茶道人物,如武野绍鸥、 千利休、 村田珠光等.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创立的"草庵素茶"改变了单纯对中国茶艺形式上的模仿,将禅宗思想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结合其中,开创了日本茶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茶流行于全球各个角落,有益于健康,受人喜爱.日本的茶道源自于中国,经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 安土桃山等时代的不断发展演变,向全民推广.回顾日本茶道从古至今、 从天皇到平民、 从男性到女性、 从国内到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借鉴日本茶道文化推广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弘扬中国茶道文化内涵,呼吁政府大力推广茶文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茶被誉为“国饮”。茶,是中华国字号的文化精粹。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扩展,茶品、茶具、茶艺、茶道……茶文化不仅局限于品茶之享受,更是审美的享受,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苗家茶道     
历史上的苗濮人是茶叶的先导,对茶叶的生产和利用有过特殊的贡献,在茶文化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贵州的苗家茶道,祭礼必备茶、喜事不离茶、待客先敬茶,世代相袭。苗家茶道风格古朴,带有明显的楚文化色彩,展现着浓郁的苗族风情。整个茶道包括“敬祖”、“叙史”、“献茶”3部分,3个部分又分別以吟、诵、唱的形式表现苗族文化,把饮茶与说唱艺术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较为隆重的大场合、茶道仪式须由男巫师主持,男巫师苗语叫“巴迪雄”(苗)主持,  相似文献   

5.
正茶道、商道、城道,道亦有道。10月9日至11日,巴南区精心筹备的"东温泉·2014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成功举办。在这里,四方友人畅饮一杯茶,洗净仆仆风尘,收获宁静恣意;在这里,八方宾客暖流浴身,体验淋漓酣畅,除去心中烦扰;在这里,巴南交融山水、集聚睿智,以文化之名聚集商气,以勾勒"城"与"镇"和谐美好的发展轮廓。茶道:促进巴渝茶文化整体觉醒T e a C e r e m o n y:P r o m o t i n g t h e Awakening of Ba-Yu Tea Culture as a Whole一张茶桌,四把茶椅,要客上坐,仪端茶汤,一饮闻香、再饮尝味、三饮而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茶产地,尤其是名茶产地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诗词、茶制品等为内容的旅游构成了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在我国东部一些产茶地区,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已吸引了数量可观的中外旅游者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魅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8.
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对日本茶道做出巨大贡献.后来因一系列原因被丰臣秀吉赐死,而本文从千利休和丰臣秀吉二人之间的茶道之争分析千利休之死.具体表现在对待茶具的态度、茶道的目的、茶道的实质三方面的分歧.既多角度的分析千利休之死,又加深我们对日本茶道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欣蔓  苏航 《东北之窗》2014,(20):44-47
正"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雅俗共赏的一种饮品,源于中国、兴于亚洲、惠及世界,特别对中国、日本、韩国的影响更为深刻,将茶的冲泡技艺上升为茶艺、茶道、茶礼,成为贵宾接待、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和有效载体,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东方茶文化,2014中韩茶文化交流活动在韩国首尔和静茶礼院优雅上演。此时正值仲夏,酷暑难当,正不知如何寻凉消暑之时,以诚相待的韩国茶人为我们奉上了冰爽美  相似文献   

10.
正一条万世流芳的亘古之道,那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丝绸之路。按照北京茶文化专家卜英文说法:"把长安放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千百年来形成的丝茶之路大背景下审视便是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丝绸之路也是丝茶之路,这一论点也得到了茶文化界的共识。那么为何叫丝绸之路呢?因为是在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