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如果把这一理论喻为“大厦”的话,那么,要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就必须把握构建这一大厦的“基石”。我们认为,这基石可简称为“三论”——“真理标准论”、“初级阶段论”和“市场经济论”。 一、“三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础 1、“真理标准论”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前进的指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一直探索革命的发展道路,建立全国政权后又开始了探索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已经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框架的基础上,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进一步深刻地全面地阐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一、我们党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这就要从资源配置机制上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构造生产要素配置与生产关系配置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这种机制,既能为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再生产与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3.
《经济》2006,(11):6-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的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我们党在当代中国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对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伟  邱海平 《经济研究》2022,57(1):22-28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和谐法治”是中国法理学回应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推动法治思想在中国语境下生长的最新努力,也是中国法学参与或引领世界法律对话的一种理论范式。和谐法治范畴的提出和展开,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基本要求,应贯彻落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8.
有序有效有情:解读和谐社会的三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一科学命题,进一步为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为社会有序、社会有效、社会有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以人为本”理念的角度,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的观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二重化的存在方式.从认识来源角度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形态的反映,是第二位的东西.但是,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形态的建设过程来看,意识形态又具有能动作用,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要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坚强意志.认真学习和领会《资本论》中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命题,运用《资本论》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中国高等学校要真正做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抓主要矛盾、解决现实危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命题,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见,“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国政府建设国家的新理念。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有机组织系统,应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只有企业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基础进行研讨,以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从而增强和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更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儒家思想存在着多方面的契合,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儒家思想的根本契合点。具体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矛盾观与儒家中庸之道在和谐理念上相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儒家治世之道在和谐精神上相契合。  相似文献   

14.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根本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基本结论已被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所证明是正确的。所说的“特色”集中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照抄照搬,脱离我国的具体实际,即谈不上“特色”,又不会成功。小平同志还强调说:“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即是指导中国要走自己的道路,也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原则。我们做审计工作的也应遵循这一基本思想,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而不断探索。在我国全面建立审计制度,这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在审计理论体系和审计工作体系上都有不少问题需要探索。而审计理论体系和审计工作体系的建立都要从我国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就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倡导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尊重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根本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科学论断,极其深刻地总结了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经验,诊治了我们在市场和市场经济问题上常犯的“恐资病”,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对长期争论的计划与市场问题作了结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动力论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经典理论,同时也深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是在这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它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逻辑演绎,更是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社会现实的必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历经三年治危兴林的实践,国家林业投资公司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并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宏伟设想。这一框架性设想,不仅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国有林区未来发展的希望之路,是治危兴林的一次重大举措。如果这一设想能顺利地通过实施,必将对国有林业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林区”(以下简称“新林区”)一文中提出的林区开发建设一定要合理定产,限额采伐;森林资源建立标价制度,实行有偿采伐;实现林木生产的商品代替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