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斌 《金融纵横》2013,(9):16-19
本文在分析镇江市三家P2P借贷平台情况基础上,研究P2P借贷平台监管的法律依据,针对P2P借贷平台潜在的风险,从国家立法、监管职能部门、信用评价、内控建设、行业组织、外部经营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民间借贷的不断发展,近几年P2P网络借贷发展迅速。据有关数据,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已达2595家之多,相比2014年增加了1020家。在P2P网络借贷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非法集资、信用不良、逾期、跑路、倒闭等诸多风险问题,由于没有专门的监管,给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问题,从多个角度来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是对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借贷的空白区域,但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问题,更是受到金融行业、政府以及广大民众的持续关注。因此,本文深入分析P2P网络借贷的各种风险成因,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风险管理策略,希望能借助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来加强P2P网络信贷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P2P网贷平台如何通过业务模式的改进来降低借贷行为内生的信用风险是本文关注的重点。P2P网贷平台业务有无担保以及担保机制不同,其内生风险机制也不同。我国P2P网贷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业务模式逐步融入了"中国元素"。扩大信用评估数据来源范围、寻求线上与线下模式的平衡、采用个人信用评级方式是P2P网贷平台发展的方向,为适应集约化趋势,未来还应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徐珊 《时代金融》2016,(5):162+167
当前,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P2P自身都在积极的探索网络贷款行业的风险防范措施,但由于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其具体规范措施依然跟不上发展节奏。具体表现为监管体制落后、行业规范体制差、P2P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操作混乱,如何提高投资者风险的防范力度,是P2P平台当前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从P2P平台的多个角度探索了资金风险的控制策略,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P2P网络贷款业务模式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在国外,营利性P2P网络贷款平台有复合中介型、单纯中介型两种,主要采用纯线上模式,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健全,风险管理技术先进,其坏账率并不高;中国主要有担保模式、单纯中介模式、渠道模式、O2O模式等四种,大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担保方式并存的运营模式,从而推高了平台运营成本,使借款人借款成本更高,行业系统性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P2P网贷因具备显著的普惠性而备受投融资者青睐,发展迅速,但其风险也在不断暴露.国内针对P2P网贷公司的风险管理还没有得力的体系与手段,存在法律定位不清、监管主体真空、监管内容不具体、监管方式不明朗、客户信用基础差、公司自身风控意识不强、社会征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保障P2P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今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融资困境,为此诞生了P2P网贷。由于暂无完善的体系制度,P2P网贷平台也面临了诸多风险,因此,如何对其风险进行监督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先简要阐述P2P网贷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P2P网贷的现有外部风险,从监管、行业自律等内外部方面就防范P2P网贷风险提出了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利率市场化与P2P网贷井喷发展的双重冲击下,作为"正规军"的商业银行到了"不改变就要被改变"的边缘境地,不得不迎合大势去主动介入。本文首先基于我国的政策监管、风险、资源和市场供需四个层面分析商业银行介入P2P网贷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业银行介入P2P网贷的四种典型模式及可能存在的且又无法回避的四大风险,包括政策(监管)风险、信用风险(违约风险)、业务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最后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先合作、后自立"的介入策略,并进一步从平台定位、组织架构、客户筛选和风险防范入手架构起其可行的介入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长期以来的金融抑制,导致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在"监管真空"背景下的野蛮生长。近年来,以"e租宝"为代表的大量P2P网络借贷平台"集资诈骗"等恶性案件频发,敲响了行业监管的警钟。多部委联合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推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旨在对P2P领域的乱象加强法律治理。总体而言,《网络借贷管理办法》纳入了很多有益的监管创新,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借鉴美国、英国、韩国以及日本等国成熟的P2P网贷监管经验与立法模式的基础上,从博弈论角度对网络借贷各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我国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应建立统一的P2P征信系统,引入投资者分层制度与信用保险制度,同时完善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以实现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这一核心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独具本土特色的P2P网贷行业在中国迅猛发展,但同时问题频现,凸显了在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寻求平衡关系的重要性。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引入一系列重要的监管举措,特别是将P2P网贷平台严格界定为信息中介,施加"小额分散"的投资限制,并制定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要求,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要求其回归普惠金融的本质。虽然《暂行办法》借鉴了英美国家严格监管的思路,但在P2P网贷的商业模式、监管路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机构设置等方面仍需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持续完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业态,P2P网贷平台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给经济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如金融资源"错配"、多家网贷平台频繁"跑路"、风险高发等诸多瓶颈。因此,探讨和研究P2P网贷平台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P2P网贷平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行业正处于被监管的前夜。与此同时,我国P2P网贷平台面临严重的金融压抑和信用体系的缺位的双重难题。在应对难题时,鉴于目前资金池模式和线下模式存在的隐患和面临的风险,禁止资金池模式、规范线下模式是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13.
周慧 《西安金融》2014,(12):19-24
近两年来,P2P网贷平台接连发生倒闭或跑路现象,引发投资者对P2P网贷平台的信任危机,但在平台技术层出不穷、平台模式不断更新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很难对这个新兴、跨界经营的企业进行系统管理。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分析了P2P网络借贷交易过程的履约机制,以及国内P2P网贷平台的三种运作模式和潜在风险点,并从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对于监管当局针对P2P网络借贷活动制定有效监管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P2P网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其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加,网贷平台的退出数量也在增加。目前P2P网贷平台的市场退出方式有失联跑路、经侦关闭、自行清算、业务转型和兼并五种类型。但存在退出时相关主体责任不明晰、监管部门责任缺失、退出机制不畅、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日常监管缺乏带来的违规经营严重等缺陷。监管部门应从明晰平台责任范围、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成立或指定专业第三方机构处理不良债权、引入接管制度、退出时实行独立业务偿付、实行平台经营有限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P2P网贷平台的退出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P2P借贷平台在我国蓬勃发展。然而,在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不足的情形下,P2P借贷平台存在诸多洗钱风险隐患。本文从P2P借贷行业发展历程、经营模式着手,分析了存在的洗钱风险,介绍英美两国监管经验,提出了反洗钱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盖静 《征信》2016,(10):9-14
我国P2P平台发展受限的根本原因是诚信体系缺失,未来P2P平台革不了银行的命,但即将面临行业洗牌,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找准市场定位。分析国内P2P监管的困境,认为我国监管当局并非无监管手段可用,而主要是在处理P2P发展与有效监管的矛盾上存在两难。未来应当重点强化资金监管,关注平台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并通过设定监管的基础性框架、阶段性监管逐步推进、功能性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有效隔离P2P风险向传统银行业扩散等手段强化对P2P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虽然P2P小额信贷行业在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业务流程,特别是在贷款利率定价等方面形成了稳定、合理的操作模式。这对于我国改进目前相对简单的P2P小额信贷平台贷款利率定价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按照流程特征,对欧美P2P小额信贷平台主流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进行区分和归类;其次,结合国内P2P小额信贷平台操作实践,从监管现状、信用环境、专业人才等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从风险控制、信用环境、交易制度、债权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P2P网贷违约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本文从P2P网贷违约风险的内涵出发,从违约风险评估与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对P2P网贷的信用评级、违约风险模型、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和违约风险传染性进行梳理和评述,归纳整理不同国家违约风险管理的经验,指出当前P2P网贷违约风险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借贷平台环境下,由于集中了越来越多"不规范"的借款者,导致信用风险不断衍生传导。本文以"人人贷"平台随机抓取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的因子分析,探讨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生成与传导路径,指出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主要通过标的风险和借款者违约风险生成,且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借助平台信用保护机制,最终传导至整个P2P网络借贷行业。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控制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博弈论的方法,基于现阶段P2P网贷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如诈骗、非法集资等问题,以行业自律作为监管的核心,并辅以政府的外部监管,并对P2P网贷平台行业自律与政府的外部监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博弈论分析,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第一,要不断强化信用建设在P2P网贷平台中的作用;第二:政府要学会寻找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