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大幅增长,其中部分新型同业业务在加大银行杠杆和期限错配等风险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风险的传染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鉴于此,本文对新型同业业务的潜在风险传染机制及效应进行了研究。文章在"Allen-Gale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的基础上对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并运用矩阵法对2008年年末及2013年6月末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新型同业业务存在风险传染效应。其中,相比2008年年末,2013年6月末国有大型银行对同业资产损失的吸收能力有所加强,风险传染效应有所减弱;股份制银行的情况则与之相反。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42家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及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即同业资产扩张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为正。具有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业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资产规模较大和经营效率较低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稳健,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慢,而流动性较高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激进,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业务规模快速扩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的困境。但随着同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其背后隐藏的金融风险亟需引起关注。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流动性风险的现状,阐释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伟 《金融博览》2013,(8):52-53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以资金融通为核心,以金融业同业机构为客户和合作对象开展的业务。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竞争优势差异化增强、息差收窄、资本约束加强、不良反弹、信贷规模偏紧、盈利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同业业务以其资本占用少、综合收益高、业务风险小的特点受到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青睐。央行2013年6月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5.
张伟 《金融博览》2013,(15):52-53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以资金融通为核心,以金融业同业机构为客户和合作对象开展的业务。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竞争优势差异化增强、息差收窄、资本约束加强、不良反弹、信贷规模偏紧、盈利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同业业务以其资本占用少、综合收益高、业务风险小的特点受到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青睐。央行2013年6月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2011-2013年呈爆发式发展,目前同业业务已成为与公司、个人业务并列的商业银行三大主体业务之一.本文通过阐述16家上市银行2011-2013年的同业业务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同业业务的比较优势与发展风险,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2011-2013年呈爆发式发展,目前同业业务已成为与公司、个人业务并列的商业银行三大主体业务之一。本文通过阐述16家上市银行2011-2013年的同业业务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同业业务的比较优势与发展风险,并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窦魁 《金融纵横》2014,(7):25-28
2011-2013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呈爆发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16家上市银行2011-2013年的同业业务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同业业务的比较优势与发展风险,并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晓莉  成硕 《金融论坛》2021,26(12):29-38,78
本文以VAR-NETWORK模型为基础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作用效果.结果 表明:中国银行间风险传染呈周期性波动,同业业务是银行间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风险传染较低且对贷款价值比(LTV)政策更敏感;在周期上行阶段,央行需实施更紧缩的LTV政策才能有效控制银行间风险传染.这些结论为如何选择合适的政策时机、实施差别化宏观审慎政策及如何与货币政策协调等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6月7日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提出,下一阶段要全面布控表外业务风险,严防风险传染和蔓延。报告称,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各家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近些年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日益深化,交叉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在丰富业务类型的同时,也导致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一些风险也通过资金链和业务链的关系进行交叉传染。银联信报告指出,目前不少金融机构都在通过控股子公司的方式达到混业经营的目的.现在银行发行的产品已涉及信托、保险、证券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吉林省中小金融机构为例,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吉林省地方性中小银行脆弱性的风险传导路径与溢出效应。从中小企业债权债务、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三种渠道,厘清各地中小银行的综合违约风险的传染溢出以及对吉林省整体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惠性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金融新业态迅猛发展,中小银行之间业务往来日益紧密,地区间风险传染动态累积,空间溢出效应不可忽视。狭义传染指一家银行支付困难能够通过同业拆借网络快速交叉传播至其他往来银行;广义传染不仅包括风险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间传染,还包括银行客户间恐慌情绪等其他非银行基本财务状况渠道传染。某一地区中小银行出现后会向外传染,造成整个区域连带,对区域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稳定、社会基本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破产风险和信用风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银行风险,并使用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及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有利于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会加剧银行的破产风险;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重,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能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倒逼同业业务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会扩大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为此,应将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并适度计提存款准备金和拨备覆盖率;应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建立稳定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要加强对同业业务资金投向和规模的控制与管理;金融监管部分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监管同业业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2年我国115家商业银行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数据,运用网络传导分析法评估了单家银行的异质性风险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传染效应。结果发现:考虑到联合冲击因素并调减银行部门的资本金水平时,部分银行的异质性风险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非是极端小概率事件。这表明,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同业业务的较快发展,导致了银行体系具有潜在的脆弱性。另外,从风险传染的角度来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系统重要性。对少数总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施加金融安全网保护,能有效抑制金融风险传染效应。为防范银行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基于风险传染效应的评估,最大程度地降低对金融机构的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同业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从广义同业业务来看,即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规模从2008年年底的9万亿元左右突飞猛进到2013年6月底的32万亿元。狭义来看,即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业务也由2008年的7.8万亿元增长至6月底的26万亿元左右。从业务结构来看,中国的同业业务由2001年开始的同业负债业务转向了资产业务,即从过去单纯的同业拆借、回购和同业存放,转变成金融债券和买入返售以及非标准化资产的转让为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金融同业业务快速发展,金融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规模不断壮大,占总资产和总负债比重不断提高。发展金融同业业务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机构集聚、风险传染与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作为银行金融机构集聚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经受外部冲击后银行系统脆弱性的内生性及传染机理。本文把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划分为共同冲击和相互传染两个过程,选取香港上市银行2006年到2011年的股价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中资、港资及外资三个组别的金融机构个体风险特征,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测量香港银行体系的条件风险价值,判断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影响香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外生性因素和内生性因素。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对共同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强,而港资银行的抵抗能力优于内地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传染和风险溢出效应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增加,而且不同规模银行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溢出程度不一样,规模较大银行的溢出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金融机构间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同业融资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同业业务具有减少资本占用、扩展利润增长、规避金融监管等多方面优势,因此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同业业务提供了充足动力。伴随同业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其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也日益突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亟需在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前提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旨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现状的比较,分析总结同业业务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指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未来发展方向,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重大风险跨境、跨行业传染特征显著的背景下,本文基于行业进出口数据构建了实体行业风险指标,基于主要实体行业对应的股指数据构建了行业性金融风险指标,同时引入银行业、多元金融业和保险业等金融子行业的风险指标,计算实体行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本研究初步结论为:不同实体行业之间存在非对称风险溢出效应,且实体行业风险溢出效应大于其自身吸收的风险溢入效应;同时,金融部门子行业之间也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风险传染效应,实体行业相应金融板块具有显著风险溢出效应,而银行、保险等金融子行业具有明显的风险溢入效应。进一步看,实体行业较高的进出口风险溢出效应,加剧了股票市场相应行业板块指数震荡,显著提高了金融体系中行业性金融风险的波动水平;另一方面,银行、保险、多元金融等部门的资产规模和配置机制,使得金融市场风险进一步在金融部门之间传染并得到分担。在国际重大风险事件冲击下,实体行业与金融部门的风险交互传染效应显著增强。本文建议,从更加细分的行业层面建立风险监测指标,提高宏观经济政策预期调控与沟通的一致性,以及降低资本市场板块对实体行业风险的过度反应。  相似文献   

19.
宏观审慎监管背景下,中国银行体系资金投放结构失衡,同业业务异化为影子套利工具,潜在系统性风险时隐时现。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银行季度数据,探讨同业资产、资本监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同业资产扩张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带来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影响最为显著;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同业资产规模扩张会增大银行杠杆率和资金错配缺口,提高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承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能显著抑制同业资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提出构建风险预警体系、规范同业创新业务、重点加强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涛  文梦悦  贺立龙 《金融论坛》2021,26(9):26-35,69
本文基于2014年1月-2020年9月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与一级市场信用利差省级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公司债违约风险传染效应.发现:(1)公司债违约风险在公司债市场内部传染并产生结构化定价效应,区域商业银行投债机制、政府兜底机制是重要的风险中介传导机制;(2)不同类型、信用等级、区域的公司债发行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